分享

顶级战将带着两万部队,面对三十万对手说:那就只能搞围城打援了

 金色年华554 2019-05-10

顶级战将带着两万部队,面对三十万对手说:那就只能搞围城打援了

“三百年老店是如何炼成的”之创始团队(29)

李密部队疲弊,王世充决心发起进攻。可靠着手头的两万兵马,距胜利还很遥远。作为一名擅长野战、以狡诈而著称的顶级战将,王世充拿出他全部的智慧,制订了一套极为精妙、令人叹为观止的‘军事-政治联合作战计划’。

王世充清楚:不是每个人都象自己一样有钢铁般的意志和决心,也不能指望每个士兵都有将军的目光和远见。他想进攻,第一桩事就是要把进攻的决心灌输给每名士兵。

因此,计划的第一步是‘周公显圣’。这一步成功起到激发军心士气的效果:‘世充兵多楚人,俗信妖言,众皆请战。’优秀的将领,善于因势利导。这招那招,管用的就是好招。

计划第二步,就该出城作战了。可城外遍布敌军,从哪里下手呢?有人说:那还不容易,李密在哪里就打哪里呗!

王世充不这么想。

前面我们介绍过,金墉、偃师、邙山,是洛阳内圈城防的重要据点,共同形成三角防御。李密在哪儿呢?在最靠近前线的金墉:密进据金墉,修其门堞、庐舍而居之。钲鼓之声,闻于东都。

王世充出了城,对金墉的李密正眼也不看一下,大张旗帜,向东直奔偃师。

李密大为光火:好你个王世充,居然当我不存在。马上把王伯当叫来:“王世充跑了。你留守金墉,我去偃师看看,这老贼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王世充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打偃师,他有两点考虑:一是若攻金墉,这点兵力根本别想攻城。必须调动李密,他才有机会在野战中歼敌。二是他算准了:打偃师,李密必定来救。

围城打援,是军事上的常用招法。攻其必救,是打援的前提。凭什么说李密必救偃师呢?一当然是自大:就怕你王世充不出城,送上门来不打白不打;二是因为偃师城中,有一位特殊人物。

宇文化及北上,带着王世充的哥哥王世伟和儿子王玄应。这个王玄应,将是日后郑国的皇太子。李密破化及,将二人置于偃师,留着招降王世充时用。不但此二人,瓦岗军中高级领导的家属也多在偃师。王世充情报工作估计做得不错,有这些人在,就不信李密不来。

李密的确来了,但此时在他的大营之中,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争论的一方是裴仁基和魏征。魏征大家都熟悉了,就是给唐太宗当镜子的那位,此刻正在李密军中当参谋。裴仁基原是隋朝旧将,南方北方、四处征讨,均有战功,官拜光禄大夫,那也是副总理级(二品)的高官了。张须陁死后,受命统领河南剿匪军。不过面对李密这样的三级巨匪(参见篇14之‘农民军等级划分’),再剿就是嫌自己命长,于是以虎牢降李密。在以山大王为主的瓦岗军诸将中,算比较稀有的学院派,属李密手下亲信。

此二人观点一致:我军刚打完童山战役,伤亡颇重,急需休整。王世充狡如狐、勇如虎,眼下又是饿急了的狼,志在死战,不宜与之争锋。所以‘不战’是最好的战法,他粮尽自退,彼时出击,手到擒来。

李密一听,大喜:“我也是这么想的!如今东都兵有三不可打:一是兵仗精锐;二是决计深入;三是食尽求战。我军只要固守城池,养精蓄锐。他要打打不了、要逃无处逃,不出十天,可取王世充项上人头!”

本来会开到这里就结束了,但瓦岗军不一样。多年的积习:纪律松散、江湖风气严重,弟兄们的民主意识那是相当的强。诸将喧然。’他们吵什么呢?一是说世充兵少,兵法上说‘倍则战’,现在何止一倍;二是说从化及那里投奔来不少禁军弟兄,都盼着杀敌立功,不如给个机会。这都什么理由!李密已经够轻敌的了,这帮人更是搞不清状况。王世充是什么人?是随便几个无名小辈拿来练手的沙包吗,居然想在他头上立功?还把兵法搬出来。李密、王世充,都是自小熟读兵法、兼又身经百战。要是靠讲兵法能打胜仗,那也轮不到这些人!其实刚才那些都不是理由,这帮人真正的心思,是打胜仗有缴获。你李密不发工资只给干粮,弟兄们只好自己动手。

所以说:老大不好当。你想干事业,底下人只想捞好处。怎么把二者统一起来?既要能力,还要机遇和时间。

可惜,李密没那么多时间,瓦岗军目前仍是团伙而非团队。《资治通鉴》载:密惑于众议而从之。’《隋书》说得更不客气:‘密难违众将之言。’于是,剧情照着王世充的脚本继续下去。那么第三步,王世充又将如何出牌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