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传数十年的延安路高架龙柱传说,当事人终于说出真相!

 zzm1008图书馆 2019-05-10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上海民间就流传着关于延安路高架“龙柱”的传说。

传说由来

上海的高架路有成百上千个柱子,几乎全部显露着水泥混凝土的本色,唯有延安路与成都路交叉路口的一个柱子上盘踞了一条银底金色的龙,这到底是为什么?

据说当年施工时,工程因为这个柱子打不下去而停滞了很久,按理说上海都是软土质,怎么可能打不进去?还有上海那么多高架柱子,都没雕塑,为何就这根要包上龙?于是各种版本的传说逐渐在坊间发酵传播。

把桩打到了“龙脉”上

那时这根柱子打了整整10个月,始终无法按设计要求打进地基,工地只好停工,于是关于各种小道说法悄悄传开,同时这个位置又是原来杜月笙公馆所在地,事情就变得更加扑簌迷离起来,以至于最后桩打下后,传出了所谓“镇龙脉”的神奇故事。

专家有话说

针对各种传闻,作为当事人之一的造桥专家张耿耿有话要说!

张耿耿

就职于上海市第一市政工程公司,曾参加过南浦大桥、吴淞大桥、延安高架等七十多座大小桥梁的施工,被誉为“造桥大王”。

“桩是我带队打下去的”

延安路高架是所有高架道路中最粗的一根,技术上要求非常高,按照设计,这批桩基要打到地下60多米深处。

当初承建方找来的打桩施工队,对于这样的立柱打桩没有经验。在打桩时,遇到了地质的坚硬层面,桩子无论如何就是打不下去。而后张耿耿所在的上海市政一公司接手打桩工程,张耿耿仔细研究后,在施工时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用8吨重锤打桩;二是打桩时不间断地灌水,起润滑作用;三是连续18小时捶打,保证桩柱连续深入,他们仅用了一个月零5天就完成了成都路高架的节点施工。

以上文字参考自“百度百科”、“解放日报”

可见,桩子最终打入,靠的是科学的现代化建设技术,而非风水玄学。

“龙纹雕塑只是装饰,而非风水  ”——雕塑家 赵志荣 如是说

赵志荣

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城雕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雕塑学会会员,原上海油画雕塑院副院长。

因为这根柱子太过粗大,一方面不甚美观,另一方面也可能给驾驶员带来视觉阻碍,影响行车安全,因此请了赵志荣来设计装饰方案,解决问题。

赵志荣日思夜想,突然有了灵感:“这条高架,不就是上海的一条巨龙,日夜不停地运转吗”。于是,赵志荣将这个创意作品命名为“龙腾万里·日月同辉”龙的样式借鉴了春秋时期青铜器上龙的形象,比较古朴,此外还有凤、日月等其他元素搭配。寓意上海经济的腾飞发展。

以上文字参考自“百度百科”、“解放日报”

科技发展造就现代化的上海

从前,上海用科学的力量打下了延安路高架的支撑主柱,奠定了上海现代化交通的基石。

今天,上海高架四通八达,从最早一批建设的内环高架路、南北高架路、延安高架路到最近的度假区高架路,已拥有十多条高架道路,市民的出行更加便利。

科技发展造就东方有线发展

现在,上海十多座高架的建成让老百姓一出门就“路路通”

科技的发展也使东方有线不断成长,做到“户户通”、“便利通”

户户通

曾经,家里看的还是闭路电视,频道只有寥寥数个,画面经常还会模糊不清。

今天,【娱乐:触手可及】

每家每户都能享受到东方有线全方位的视听产品的服务

  • 178 优质频道

  • 60 高清频道 

  • 3D立体视频节目

不担心错过精彩节目

回看功能,如同周星驰的月光宝盒一样,让时光倒流

看电影也不必去电影院

每周都有丰富的海内外大片

院线同步电影任意点播

便利通

【服务:无处不在】

还记得以前,查节目要看《上海电视报》;缴费变更套餐,要去营业厅问东问西,那么多套餐,是否已经头昏脑胀?

无需出门

更不需要排队等候

也不用准备现金、信用卡

动动手指,电子渠道就能帮到您

什么是电子渠道

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搭建的现代服务体系,用以补充和替代传统的人工和门店的服务,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技术带来的便利和快捷。

01

查询公司产品和服务政策

02

对故障设备报修、或自助排障

03

查询账单、自助缴纳账单

04

和客服mm聊天,不懂就问

05

人工智能服务、个性化定制产品品

在东方有线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下,

电子渠道的未来将从便利化走向智能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