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此人本是千金小姐,却活的卑贱,学东施效颦只为取悦夫君

 君笺雅侃红楼 2019-05-10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段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环节。薛蟠被柳湘莲打后出走避羞,薛宝钗知道香菱羡慕大观园,将她带到蘅芜苑和自己居住。香菱“人心不足”“逾矩”要学诗,薛宝钗不教她,转而拜林黛玉为师,并和史湘云经常闲来讨论,被薛宝钗戏称为“诗呆子”。那么,香菱作为薛蟠小妾,为什么要学诗呢?这背后还真值得好好说说!

一,少年不知愁滋味

香菱原本是甄士隐的女儿,三岁被拐走后,被人伢子养大,为了卖一个好价钱,人伢子是有教授香菱读书识字的。香菱本身有文化功底,羡慕大观园众人结诗社作诗,是少年心性!

曹雪芹经常送一个字给笔下人物,比如说平儿“俏”,香菱“勇”,紫鹃“慧”,袭人“贤”,香菱是“呆”字。这些字不全是褒义词,本身有褒有贬。各个女孩子都有不同优缺点。到香菱这里就是“少年不知愁滋味”。

香菱被拐,父母家乡一概不知,被人伢子一卖再卖,最终给了“呆霸王”薛蟠做了小妾。年少如此多遭遇,换了别人早都沉郁顿挫,一蹶不振。香菱却活的很乐观开心。虽不是错,也体现出香菱的模糊性格。她最后被夏金桂虐待死,皆因其性格不查人的缺点,“很傻很天真”!

二,平生遭遇实勘伤

香菱学诗代表了向美的志向,背后却令人难掩唏嘘。她出身姑苏富户,其父亲甄士隐本就是个富绅,家庭优越,香菱如果在父母身边长大,一样也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想学什么,就有人教授什么。可出身富贵,却无命享用,被人拐走卖身为奴,落得求人学诗境地,怎不让人感叹。

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及至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答?舍我罢,舍我罢!

癞头和尚数次出场,两次渡人去不成。一个是香菱,一个是林黛玉。甄家和林家的覆灭都在女儿离去后发生。香菱本是小姐出身却给呆霸王做了妾,遭丈夫和嫡妻虐待。种种迹象指出林黛玉也迫不得已远嫁“王爷”为妃,紫鹃曾对林黛玉说:

公子王孙虽多,哪一个不是三房五妾,今儿朝东,明儿朝西?要一个天仙来,也不过三夜五夕,就丢在脖子后头了,甚至于为妾为丫头反目成仇的。

紫鹃话中隐喻何尝不与香菱遭遇相同!林黛玉最终泪尽而亡,香菱血枯而死……香菱就像简化版的林黛玉,她的一生,对林黛玉有隐喻。甄士隐一家作为《红楼梦》纲领,对林家、贾家也有影射。甄士隐夫妇的结局,也是贾宝玉薛宝钗夫妇的结局。

三,香菱效颦

香菱学诗,薛家有薛宝钗和薛宝琴,二人偏都不教授她。不是二人不愿教,而是大家心照不宣,林黛玉更适合。

香菱是薛蟠小妾,不得薛蟠和薛家同意,不可以学诗。贾家那么多小妾丫头有谁学诗了?不是别人没有追求,而是大家守规矩不能学。香菱学诗,一定得到薛蟠的首肯或要求。单纯同意的话,薛宝钗就会教她。若薛蟠要求香菱学诗,薛宝钗就不能教香菱了。

薛蟠自从见到林黛玉后一眼“酥倒”,求薛姨妈提亲不果,对林黛玉并不死心。他得不到林黛玉,并不死觊觎之心。不但出门去了林黛玉家乡,专门带回来好多林黛玉家乡土产。娶夏金桂也因夏金桂长的美,会读书作。这次香菱学诗,显然是薛蟠对林黛玉的风采念念不忘,经常念叨让香菱学着点。薛宝钗懂得哥哥心思,有意促成香菱和林黛玉亲近,学得林黛玉一两分神韵,好取悦薛蟠。是为香菱效颦!香菱向林黛玉学诗,仿佛东施效颦,谈不上丑,却是她人生的最大悲哀。

香菱学诗,曹雪芹用平淡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身世飘零的女子仅有的一点精神追求。而原本这点追求属于她人生应该拥有的。《红楼梦》立意就是打破美好,曾经拥有的,到最后都成了奢求。香菱学诗,看似平淡,实则痛煞人!您说是不是?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