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莫艳 图片丨新生儿热点论坛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例新生儿X-连锁中央核肌病的病例。 病史特点 主诉:窒息复苏后呼吸浅弱45分钟。 现病史:男性,足月儿,产钳助娩出生,体重2800g。胎膜早破7小时,羊水、脐带、胎盘未见异常,出生时无哭声,初步复苏后仍无有效呼吸,气管插管人工通气下转入新生儿科。Apgar评分:1分钟6分(呼吸、肤色、刺激反应及肌张力各扣一分),5分钟8分(呼吸、肌张力各扣一分),10分钟8分(呼吸、肌张力各扣一分)。 母亲孕史及家族史:G1P1,自然受孕,孕期按常规体检,未见异常。孕4月始自觉胎动,活跃至产前,羊水量正常。母亲35岁,父亲38岁,平素体健,家族史无特殊。因父母高龄,产科建议行产前基因筛查,未遵嘱。 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楚,疼痛刺激下仅有皱眉,呼吸机辅助通气下生命征平稳,自主呼吸存在,无特殊面容,外观无畸形,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肌张力低下,肌力3级,原始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脐血血气:pH 7.25,BE -3,生后6小时内监测振幅脑电图未见异常。血常规、生化、血糖等均未见异常。头颅彩超:未见异常。 初步诊断:1、新生儿轻度窒息;2、缺氧缺血性脑病? 诊疗经过 入院后呼吸机参数低,自主呼吸存在,予拔管撤机,撤机后复查血气提示二氧化碳潴留,CPAP辅助通气好转。生后数日后,患儿仍呼吸浅弱、口腔分泌物多、自主活动少、肌张力低下,喂养困难。 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新生儿筛查及串联质谱未见异常,尿气相质谱大致正常。 甲状腺功能未见异常。 血氨、肌酸激酶正常范围。 肌电图:未见特异性改变。 头颅MRI:平扫及DWI未见明显异常。 24小时动态脑电图:正常新生儿脑电地形图。 进一步检查全外显子组高通量测序,发现致病基因:MTM1基因;染色体位置:chrX;先证者:半合;母亲:杂合;遗传模式: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点击可查看大图 最终诊断:X-连锁中央核肌病(Myotubular myopathy)。 结局:诊断明确后患儿家长要求自动出院,出院时需低流量氧疗,每1-2小时需吸痰一次,鼻饲奶喂养。 讨论 中央核(肌管性)肌病是一组具有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肌病,其特征为具有大中央核的肌纤维(类似肌管,即胎儿肌纤维),临床分2种类型:X连锁性肌管性肌病,常染色体显性/隐性遗传性肌管性肌病。 X连锁性中央核肌病仅为男性发病,发病率为1:50000活产男婴,致病基因为MTM1基因,较常见,临床表现较严重。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肌张力减退及骨骼肌无力明显,呼吸肌受累导致出生时无法建立有效呼吸,最终呼吸衰竭,面肌无力、上睑下垂、眼外肌无力常见,延髓功能损害会造成喂养困难,罕见生殖器发育异常,50-60%产前可见羊水过多和胎动减少。在一项纳入了55例该病男性患者的研究里,64%存活超过一年,80%呼吸机依赖。 常染色体显性/隐性遗传性中央核肌病共5个亚组,相对罕见,临床表现较轻,男女均可发病。 其中2个亚组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另外3个亚组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散在发病:
中央核(肌管性)肌病的诊断:肌酸激酶通常在正常范围,肌电图可能会出现肌病性变化,确诊需行活检或基因检测。病理学特征:肌纤维中可见中央核,肌纤维大小中度变异,部分肌束膜被脂肪组织替代。 左图为正常肌活检伊红染色,右图为中央核肌病肌活检图片 基因诊断方面,中央核肌病具有遗传异质性,已报道可由DNM2,MTM1,RYR1,BIN1和TTN基因突变引起。 中央核肌病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治疗,如呼吸肌受累的患儿需气管切开长期呼吸机辅助通气,喂养困难患儿需鼻饲喂养。 新生儿肌张力低下的诊断有赖于详细的病史收集(羊水过多?宫内生长受限?胎动减少?等等)及体格检查。首先需鉴别肌张力低下的类型:中枢性?周围性?(见表1) 中枢性 vs 周围性肌张力低下的鉴别要点(表1)
中枢性肌张力低下原因多见于脑、脊髓异常,代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Prader-Willi syndrome, Down syndrome等),诊断需完善头颅MRI,串联质谱、尿气相色谱,脑脊液检查及染色体、基因检查。周围性肌张力低下则与神经、神经肌接头或肌肉病变相关,诊断需完善电解质、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丙酮酸、肌电图检查等,若CPK及肌电图正常,考虑进一步完善染色体及基因检查。 Approach to Hypotonia (Figure 1) 儿童肌张力低下的原因很多,可以是良性的或致命的。早期识别以及病变部位的定位较难,但系统地对每一个案例进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以获得早期诊断,提供治疗方案、遗传咨询、诊断和预后。 参考文献
本文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