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游子吟》还要误解多少?孟郊的母亲可不是个“合格”的母亲!

 文化点心铺 2019-05-10

在中国,只要提到赞美歌颂母爱的古诗词,几乎所有人都会立刻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这首诗是孟郊在50岁时得到溧阳县尉一职后所作。“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中,作者用“春晖”代指人间伟大的母爱,用“寸草心”代指天下儿女对母亲的孝心,只用了短短30个字就把母亲和儿女之间的深情厚意形象地刻画了出来,真是言浅情深!

然而,从人格的独立和自由上来说,孟郊的母亲其实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而是一个有点偏执的控制欲望强烈的母亲。何谓“控制欲”?就是试图支配周遭一切事情做法的心理。在人生道路选择和理想抱负上,孟郊的母亲总是违背儿子的意愿,总是强求他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孟郊一生郁郁寡欢,始终没有在官场上取得什么成就,困顿潦倒。去世后在朋友帮助下,孟郊才得以安葬。

据史料记载,孟郊出生于唐天宝十年,即公元751年,此时距那场改变唐帝国命运的动乱不到四年。孟郊虽年少聪慧,但是无奈时运不济,生不逢时,等到孟郊长大成人时,唐帝国早已陷入藩镇割据的泥淖之中,举步维艰。国由如此,人何以堪?生性内向孤僻的孟郊于是连考两次都没有中举,此时的孟郊已近中年,早已认清了社会现实,志向也不在科考了。受《杜甫》影响,他希望用作诗来达到救国济民的目的,可是他的母亲却不允许他放弃科考。

于是,在母亲的“强求”之下,孟郊46岁时又第三次参加科考。这一次他终于中举了,一时欣喜若狂,就写下了那首千古流传的《及第后》。然而,孟郊此后的人生并没有一帆风顺,而是更加坎坷困顿。为何?因为他天生就不是当官的料。《旧唐书》本传说“孟郊性孤僻寡合”,意思就是说孟郊天性孤僻内向不喜欢与人交往,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很差。这样的孟郊,在官场上怎么能有一番作为了?作为母亲,对自己儿子的性格应该是最了解的。可是,这位孟妈妈非要强人所难,继续让孟郊在官场上“打拼”。

公元801年,孟郊51岁了,此时的孟郊最大的理想和爱好就是作诗。他在《送卢郎中汀》中说自己“一生空吟诗,不觉成白头”,可见对于作诗他是真心热爱的。可是,或许是因为“作诗”不能当饭吃,他的母亲于是又逼迫他到洛阳应选,后选为溧阳县尉,一个十分卑微的官职。然而做县尉并不是他心中所愿,与他的人生理想是相违背的,因此他也就不可能好好工作,尽到县尉的职责。作为一个母亲,怎么能以亲情为借口,强迫子女做他不喜欢也不擅长的事情呢?

史传,在当溧阳县尉期间,他经常到到溧阳城外一个叫投金濑的地方闲坐,徘徊赋诗,荒废漕务。最后,县令就另外请个人来代他做县尉的事,还把他的一半薪水分给那人,因此孟郊虽有官职,却穷困至极。我想,这种结局与孟郊母亲的“强求”应该不无关系。虽然在古代,参加科举考试是读书人最重要的出路。但是因为时局动荡,加之孟郊天性孤僻,参加科考实在是一条看不到希望的路,为什么非要逼迫自己子女在这条路上一路走到黑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在我心里,我相信孟郊的母亲是一位疼爱子女的“慈母”。从她一个人含辛茹苦把孟郊兄弟三人抚养长大就可以知道。然而做为母亲,孟妈妈是不合格的。因为作为父母,不仅仅要养育子女,更要让子女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在人生道路选择上,应该鼓励子女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毕竟人生的路还是要子女自己去走。

父母不能用亲情为筹码,强迫子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当今社会中的很多现实证明,那些为子女包办一切的父母是培养不出一个身心健全的孩子的。那位被自己的北大儿子残忍杀害的母亲谢天琴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吗?作为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孟郊生性孤僻内向,以至于影响了他的一生,难道他的母亲就没有责任吗?从这一点而言,这位孟妈妈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