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犊牛大肠杆菌病症状诊断及防治

 安惠阳 2019-05-10

犊牛大肠杆菌病症状诊断及防治

1 病 原

本病的病原是致病性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红色、杆状、有鞭毛、能运动,为中等大小的杆菌。病菌对外界抵抗力不强,一般常用的消毒药均能迅速将其杀死。

2 流行特点

多发生于 1 周龄的犊牛,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传播,呈地方性流行,也有散发。犊牛营养不良,如初乳不足、不喂初乳或饲喂过晚或乳汁质量不好易造成发病;气候多变,牛舍场地潮湿、污秽、拥挤、产房消毒不严等,易诱发本病;主要在冬春季舍饲期间发生。

3 症 状

犊牛大肠杆菌病分为败血型和腹泻型 2 种类型。

1)败血型。潜伏期很短,仅数小时。病牛体温升高达 40 ℃以上,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迅速虚脱,随后发生腹泻,粪便呈淡黄色粥样,有恶臭味,继而呈灰白色水样,混有凝乳块、带血和气泡;后驱常被粪便污染;腹痛,呻吟或用腿踢腹;有的带有神经症状,有的继发脐炎、肺炎或关节炎;重者于病后2 d 内死亡。

2)腹泻型。犊牛病初体温略高,出现腹泻后体温下降,粪便呈半液体状,带气泡,有时混有血液,表现腹痛,虚弱,严重脱水,不能起立;如不及时治疗,可因自体中毒虚脱而死亡。

4 剖检病变

1)败血型。剖检病死犊牛可见胸、腹腔和心包大量积液,内有纤维素;关节肿大,内含混浊液体或脓性絮片;胃肠黏膜有很多小出血点,呈出血性炎症。

2)腹泻型。病犊牛剖检可见胃内乳凝块发酵,肠黏膜充血、水肿和出血,肠内混有血液和气泡,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切面多汁或充血。

5 诊 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细菌学检查。采取病变组织(肝脾肾和肠道内容物),病料送实验室进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6 预 防

1)加强妊娠母牛、哺乳犊牛的饲养管理,初生犊牛应尽快助其吃上足够的、高质量的初乳,尤其不能喂给患乳房炎病牛的乳汁,确保新产犊牛的健壮,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2)改善产房、牛舍的环境卫生,及时清理牛舍粪便和异物;做到定期消毒,尤其是在母牛分娩前后应对牛舍彻底消毒 1~2 次。

3) 犊牛吃乳前要用 0.1%的高锰酸钾温水溶液清洗、消毒母牛乳头和乳房,避免乳头和乳房受粪便和污物污染。

4)注意产房和牛舍的防寒保暖工作,冬季产房和犊牛舍尽量维持在室温 15 ℃以上。

5)被污染的环境、用具等,可用酸性、碱性、二氧化氯和碘类消毒液消毒,器具、毛巾等可煮沸消毒。

7 治 疗

治疗原则是抗菌消炎、补充体液、保护胃肠黏膜、促进毒素排出 。

1)抗菌消炎。可选用庆大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新霉素、环丙沙星、黄连素及磺胺类等抗菌药物,并发肺炎时同时注射青霉素或恩诺沙星。如庆大霉素 2.2 mg/kg,一次肌注,2~3 次 /d,连用 3 d;环丙沙星 10 mg/kg,一次内服,2 次 /d,连用 3 d,也可按2.5~5.0 mg/kg,一次肌注或静注,2 次 /d,连用 3 d。

2)补液防止脱水、纠正酸中毒。可静脉注射 5%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液 1 000~2 000 mL,5%碳酸氢钠注射液 100~200 mL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500 mL,1 次 /d,连用 3 d。

3)内服黏膜保护药和吸附剂。可选用次硝酸铋5~10 g、活性炭 10~20 g、白陶土 50~100 g,一次内服,2 次 /d,连用 3 d。

4)[吉山花瑶头条号]胃肠消毒。可灌服 0.5%~1.0%的高锰酸钾温水溶液 200~500 mL,间隔 6~8 h 可重复灌服 1~2次,起到胃肠道消毒,杀灭肠道病原微生物作用。

犊牛大肠杆菌病症状诊断及防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