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著名画家张福林作品欣赏

 泊木沐 2019-05-11

张福林(Zhang Fulin)

毕业於中央美院国画系人物画专业,师从李少文先生。现为《水墨视界》主编,中国国画创作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佛教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水墨视界 隐者情怀

—— 品读张福林和他的水墨画

作为普通观者,赏画对于我,一方面是从中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是从中获得精神层面的提升和对个人审美的培养。工作原因,一次偶尔机会翻到一本薄画册,我被那带有文人气息的画面所吸引;茂林修竹文人雅士或开怀畅饮或侧卧酣睡,画中人物皆怡然自乐,物我相忘。这悠然自得,田园诗般的画面,一时间让我觉得那样熟悉,那样亲切。那一刻,直达心底的喜悦与兴奋涌上心头。我陷入久久的沉思:究竟是怎样的一位画者能在浮躁的当下创作出如此恬淡、悠然而雅致的作品? 这需要多大的定力与超然心境?

带着好奇与疑问,我联系上了画的创作者张福林先生,电话中的他声音像极了他的水墨画:安静、舒缓而不乏质感。我推测,他应该是位历经沧桑的长者,事实证明,他的修为已达到长者的高度,整个人透出自信与稳健,人要比声音略显年轻。随着交往的加深,我发现张先生是位极为有趣的人,如同他的水墨画,有几分神秘,几分诙谐,还有几分含蓄与洒脱。记得他曾经就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分析问题,有条不紊,深入浅出,思路严谨而充满前瞻性。他能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表象背后的实质。难怪,他的画那样耐读,因为画面里承载了他深邃的思考和对事物本源的追问。他的心境如入禅意般清明澄澈,淡定从容, 那份安之若素,那份冷峻与内敛非大修为不可得。可以说他的画境是十分契合他的心境的,也是他心境的再现。画如其人的说法,可以在张先生身上得以印证。因此,要想读懂一位画者,首先要读懂他的画。

品读张先生的水墨人物画,你会发现画面有种让你沉醉其中的神秘力量,他的画会让你驻足,有种静下心来屏住呼吸去聆听去感受去和古圣贤神游的强烈冲动。那种静谧、闲适、洒脱与清雅会让你浮躁的心灵得以平复,一种洗尽铅华的超脱与轻松油然而发。寂寞时,你不妨去赏他的《竹林七贤》和贤者们一起解衣缓带,把酒言欢;疲惫时,读他的《消遣图》和画中隐者共同感受豆棚瓜架下的悠然情怀;焦躁时,品他的《大隐系列》你会在画境中与隐者和书童神遇,和他们一起走进理想中的精神家园。

水墨画代表了中国画别样的“中国”情结,文人画又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精神指向。我偏爱于渗透着人文气息的水墨画,在水与墨与纸与笔的交融中,在看似朴素淡雅之美中,简约与素洁的画面蕴含着东方婉约含蓄的神韵与风采。那扩散开来的墨色与轻盈流转的线条, 展现了东方审美的别样情怀。中国画历来重视笔墨,画家张福林正是基于这点在笔墨上下足了功夫。综观他的水墨人物画,无论从宏观的构图、立意、造型、结构还是细微的线条与水墨的干湿浓淡处理上,他都能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使得他的笔墨既有技术层面的高度也有精神层面的指向。

可以说,他的笔墨表现是与他本人的创作风格、生活经验、审美境界、 艺术修养相吻合的。他正是通过这种笔墨来传达出自己的绘画语言,这是一种贴近生命、浑然天成的具有书卷气的文人贵族语言。我们从画中能读出一种脱俗高雅 ,一种区别于当下世态的文人情怀。他的绘画里追求一种从外在物象到内在世界的写心,他喜欢在自然物象中冥想,进而捕捉自然物象和个人心境的契合点。他将个人情感和精神诉求完全通过作品人物来表达和诠释,他将自己融于画境,画中人物与自然的交融也是他田园诗般理想情怀的真实体现。

有时,读他的画,总觉作品有几分秀弱,但正是这种春蚕吐丝般的柔美线条,才展示了他扎根传统,扎根民族、扎实本源基础的艺术功底与文化厚度。文人的书卷气在于作品的内涵而不在表面,透过一幅幅诗意闲雅的画面,我们感受到了画家张福林个人所具备的学识、修养、气质及品位。他的作品构思缜密,笔墨周到,显得气息高雅而格调醇正。因此,在他的作品里我们读出了一个文人对真正文人画的本质把握和准确理解。

走出画外,生活中的张福林,是平和而安静的。他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然心境浑然忘我的融入自己的庄园,全神贯注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与思考。俨然,他已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虽然,他不能完全像古人一样蕉下听琴、涧边看泉,却也有行走山林、松下望月的洒脱。在内心情致上,已与古人一脉相传了。坦然宁静的生活使得他在对人对事的态度上多了几分超然物外的淡定与从容。也许,在水墨画创作上,他早已达到了陶渊明所崇尚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