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悟千古名篇《前赤壁赋》

 昵称16177767 2019-12-26

人生是一盘下不完的棋局。谁也不知道后天将会发生什么,正如上一秒和下一秒也会天壤地别。正值阔步发展之苏轼,因为小人诬陷,被入狱一百三十多天,无端飞横,心情真是无以言喻。于悲愤之下,写出了赤壁赋散文诗诗,我今天就《前赤壁赋》谈谈自己的感悟。

苏轼能与老师欧阳修,唐代韩愈柳宗元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他的勤奋不辍是分不开的。他的文采博采众长而又自成一家,他的书法与王羲之、韩愈不同,象天然镌刻在上面,天生丽质;他的人生象澎涌的大海,绚烂多彩;他的思想境界,也如高山仰止,让人钦服。他的老师欧阳修有一把古琴,他也有,在这人地两生的茫然世界,这把古琴可能是他抒逸胸怀的唯一知音。

通篇通过与客泛舟湖上,主客对答,曹孟德赤壁之战,月夜抒怀,借以揭示一个宇宙天理,拉开文章序幕。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远离市嚣,远离朝廷人事冗杂,远离奸佞邪道,处浩瀚江海,浩浩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岂非快哉?苏轼有很快能融入环境而将不快忘之脑后之决心和毅力。

客曰:寄蜉蝣于天地,渺苍海之一粟,侣鱼虾而友麋鹿,羡长江之无限,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呜呜然。

而此时的苏子正被天地之博大感化,远方如黛,淡淡若氤,山中明月,或隐或现,都无形增加了天地魅力。开阔处,不由让人神清气爽。江风清清徐来,拂吹过人心深处,那点不快,就让它随风去吧,伟岸的山峰从不言其高大,却依然峭立。

小舟划过一角,哗哗作响,于是正襟危坐,对客曰: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之无禁,取之不禁,用之不竭,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茫茫天地间,唯有江风清月能容纳他的委屈,融化他受伤的心灵,将一颗满怀悲愤压抑的心回归清明,荡涤尘埃。人生如匆匆过客。今天再大的事,到明天都成了小事。苟非吾之所有,虽一豪而莫取。处逆境的苏轼仍不忘自律。

这或许就是一种大家风范吧。人生何处不拾取,天下本自一家,何处不一样。变与不变是辩证青山:对于变而言,于是与客曰:水流滔滔,永不停息;月圆月缺,永不停止;对于不变而言,水以这种永不止歇的状态永远流存;月以这种或隐或现的美永存世间,它们生生不息,自强不息,永不倦怠。

客受益,于是杯盘狼藉,快意人生,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伤口的愈合,需要自愈。人生的磨折需要看开。人生本就不完美。从不完美中看完美,反而不再执迷。生活是一道炼狱,从荆棘中看到欢笑,从一步步迈出看到日出喷涌,从雾谷迷离看到灿烂朝霞,从愁眉不展看到笑语盈盈。(作者:别后有云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