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横扫奥斯卡,120次获奖,它不愧是史上最强网络大电影

 白何百 2019-05-11

作为今年奥斯卡的夺冠热门,电影《罗马》终于正式登陆中国影院。电影源于导演卡隆的真实生活经历,最精彩的地方在于,卡隆将并不独特甚至有些大众化的外遇、未婚先育的故事拍出了史诗韵味。论坛代发

在2019年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上,颇受瞩目的电影除了《绿皮书》,便是《罗马》(关于《绿皮书》,详见推送:狂揽22项大奖,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被它锁定

它被美国《时代周刊》、英国《视与听》等国际知名杂志列为2018年度十佳第一名,囊括包含奥斯卡奖项在内的120项获奖及提名。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计划在网飞上线发行的《罗马》并没有参与戛纳电影节的评选。因为戛纳评委会主席佩德罗·阿莫多瓦公开表示金棕榈不会颁给在大银幕上看不到的电影。

换句话说,《罗马》是史上最强的网络大电影。

今天,这部不可错过的佳作终于要和中国观众见面啦!

影片导演阿方索·卡隆,代表作《地心引力》《小公主》等,是墨西哥蜚声国际的三大杰出导演之一。

其余两位分别是吉尔莫·德尔·托罗(代表作《水形物语》《潘神的迷宫》)、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代表作《鸟人》《荒野猎人》)

从左到右依次是托罗、卡隆、伊纳里多

《罗马》是卡隆的半自传电影。

电影中的“罗马”并非意大利首都罗马,它是卡隆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墨西哥城罗马街区

真实的罗马街区已经消失,卡隆带着团队依据记忆在废旧的停车场重新搭建了一条街区,包括人行道、有轨电车、房屋等。

卡隆甚至从亲人那里回收了小时候的家具和玩具来完成室内布景,也仿照自己六口之家的原生家庭安排影片中的中产家庭。

围绕这个中产家庭发生的故事,也源于卡隆的真实生活经历。

然而如此私人化的故事,卡隆选择的讲述人不是父母,不是自己(孩子),而是一个名叫莉波(Libo)的家庭女佣

莉波为卡隆家服务了一辈子,早已成为家里的一份子。卡隆和莉波的关系也十分亲密。

故此,《罗马》也是献给辛苦劳作一生的女佣莉波。

01

其实《罗马》的故事不算复杂,分女佣可莉奥和女主人索菲亚两条线交叉进行。

可莉奥是墨西哥本地人,黑皮肤,勤劳朴实,沉默寡言。

真诚的笑就是她最好的语言。

作为女佣,她每天要叫孩子起床,给他们穿衣,接送上下学,玩耍时看护安全,晚上哄睡觉。

除此之外,还有整理打扫屋子、准备一日三餐等仆人家常活计。

尽管生活忙碌,但可莉奥依然抽空谈了恋爱。

男朋友是乡下武夫费尔明。

两人第一次发生性关系前,费尔明特意给可莉奥show了一套全裸武术。热身结束,还来了情意绵绵的告白:

“你注视我的时候,世界都清晰起来。”

空头支票张口就来,一落到实处,费尔明便露出了他的渣男本色。

两人一块看电影时,可莉奥告诉费尔明自己例假好久没来可能怀孕了。费尔明立刻借口要去厕所,火速逃走了。

可莉奥确诊怀孕后,想方设法打听费尔明的下落。

结果,找是找到了,却被不愿意承担责任的费尔明用武术恐吓了一顿。

没办法,可莉奥为了生活,只能边备孕边工作。

不幸没有停止。

在一次学生暴动中,武夫费尔明成了政府平息暴动的雇佣兵,他将枪指向了正在买婴儿车的可莉奥。

受到惊吓后,可莉奥羊水破裂。

再加上街上的暴动,她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最终诞下死胎。

自此后,可莉奥更加沉默了。

另一边,女主人索菲亚的命运也很悲惨。

她本是个生物化学家,兼职去大学讲课,主要照顾四个孩子,丈夫安东尼奥是医生,薪酬丰厚。

看似完美的人生随着丈夫的外遇土崩瓦解。

安东尼奥也很渣,以出差的名义离家出走后再也没回来,还拒绝支付孩子们的赡养费。

索菲亚无奈之下选择离婚,和孩子们摊牌后,去出版社做全职工作养家。

尽管两个女人都在承担苦难,但彼此扶持着也能走下去。

当初是索菲亚带着可莉奥去医院检查,允许可莉奥继续在家里工作,还特意带着孩子们和刚失去孩子的可莉奥一块去海滩度假散心。

而可莉奥照顾索菲亚一家尤其是孩子们也足够体贴耐心。

不会游泳的她甚至冒着被海浪吞噬的危险,救下了索菲亚两个溺水的孩子。

脱险后,在温煦的夕阳之光下,可莉奥、索菲亚、孩子们都哭着抱作一团。

这一幕象征着:存在阶级差异的两个女人之间,也不再是简单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虽然故事已经画上句号,但联系可莉奥原型莉波的经历,不难猜测出可莉奥同索菲亚和孩子们的最终结局。

02

卡隆凭借《地心引力》《罗马》两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作为一名优秀的导演,卡隆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出色的长镜头。

人物的状态也通过卡隆层次丰富的扫视镜头展现出来。

影片刚开始时,可莉奥临睡前给主人家熄灯。

她从二楼悄悄走到一楼,长镜头分别扫过沙发、书柜、孩子们的笑脸、苏菲娅与丈夫的争吵等等。

这些信息暗藏着苏菲亚的家庭危机,也点名了可莉奥并未深入参与苏菲亚的家庭。

影片中间,可莉奥羊水破了早产那段戏,卡隆用两个长镜头便流畅冷静记述下早产儿从抢救——出生——死亡的全过程。

影片最后那场海滩戏,也是一个令人震撼的长镜头。

正在游泳的孩子们看不见踪影,可莉奥一边疾呼一边走进海浪中。汹涌的海浪一波波拍打着不会游泳的可莉奥。

而导演借可莉奥一次次被海浪吞噬又浮出的场景,想表达的是,女性在混乱时代中的艰难生存状态。

除了大量的长镜头,卡隆在拍摄时还尤其使用了“幽灵视角”。

卡隆对此特地做出了解释:镜头所处的位置,代表一个幽灵视角。一个现代的幽灵重访过去,不参与其中,只是观察,并不试图去做评判。

只观察不参与,代表着除非必要,镜头不会时刻跟随主角。

所以时不时,主角就跑出画面外啦。

最夸张的还数开场的冲洗画面。

镜头就对着泡沫水一次次冲刷着的瓷砖地板,冲啊冲,冲了持续3分钟多,都能看出水中的倒影了。

03

如果只有两个女人的故事和炫技的镜头,这部电影还不足以被称赞到目前的高度。

《罗马》全体演员给人的观感是“这不是在表演,这是生活本身”。尤其是可莉奥和索菲亚的饰演者,也以朴实动人的演技分别提名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和女配角。

其实,除了索菲亚是由职业演员饰演外,其他主要演员基本是素人。

据说,演员在拍摄时并没有看到过完整的剧本,每个人只能看到自己的那部分台词。目的是让演员能够根据情境自我发挥台词,根据生活经验去表演。

当然《罗马》最精彩的地方在于,卡隆将并不独特甚至有些大众化的外遇、未婚先育的故事拍出了史诗韵味。

它的史诗感是通过大量生活细节体现出来的。

可莉奥做饭、拖地、洗衣服,孩子们上学、打闹、度假,电影院看的电影.......

通过这些具体场景,来窥探角色的人生轨迹,成就了《罗马》独特的质感。

可莉奥带孩子们看的电影《蓝焰火》画面

可莉奥和费尔明看的电影《虎口脱险》画面

尽管影片涉及到了敏感的克伯斯克里斯蒂事件,即1971年墨西哥爆发学生运动,政府对学生进行了血腥的武力镇压。

可莉奥在苏菲亚母亲的陪伴下买婴儿床。商店窗户外的街道上正在上演暴力枪击事件,窗户内相对比较和平安静。

但导演显然意不在此,并没有过多讨论。

正如导演在介绍这部电影时所说:“《罗马》是为了捕捉我近五十年前所经历事件的记忆。

这段记忆里有柔弱坚韧的母亲和女佣莉波,有天上时不时划过的飞机,有絮絮叨叨的童言童语……

“罗马roma”,反拼后是西班牙语中的“爱amor”。

其实,它就是卡隆送给故乡和童年的情书,却不小心打动了无数人。

卡隆和莉波

你会去电影院看《罗马》吗?

—FI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