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学林:仅用108天4轮备考,没基础的我一次通过注会6科(分享)

 昵称7496105 2019-05-11

应同行道友之邀,于萌娃酣睡之际,简要总结2018年CPA备考的一些感悟,有缘者自取。

我是跨专业零基础,在职,于2017年11月正式开始CPA复习备考,至2018年考试,总计学习时间2600小时(合计也就108天),最终一次通过专业阶段6门科目。

你如果有点闲暇时间正在考与不考之间犹豫不决、或总是担心自己没基础能否考过、或像我一样想在今后为自己多留个选择,希望这篇感悟对你有点帮助。

蒋学林:仅用108天4轮备考,没基础的我一次通过注会6科(分享)

注册会计师考试、财会、会计师、跳槽工作、薪资待遇、北京、广东、天津

夯实基础,切勿一知半解

经常有同学在微博上问小金老师“我现在才学到第X章,还来得及吗?”而小金老师总是回答“只要你基础扎实,完全来得及”。到底何为基础扎实,小金老师微博里有详细讲解,可自行查阅,我的理解基础扎实就是学完一个知识点,首先你得听懂,其次你得会做,最后你得会讲。很多同学可能有疑惑,老师讲的时候我明明都听懂了的,但是做题就是做不对。这个情况我可能就认为你还处于仅仅是听懂了甚至可能是你自己认为你听懂了,但其实你并没有听懂。

这时我建议你可以把老师的讲义拿出来认认真真的看一遍,把上面的例题认认真真的做一遍,哪里没明白的,再把课件找出来听听,直到彻底搞明白为止。拿我自己举个例,像大多数考生认为最难的长投和合并报表,我听第一轮17年基础班之后(会计和税法我听了东奥的预科班,建议没有任何基础的同学可以听听会计的预科班,至少先把借贷搞懂,其他科目看自己复习时间而定,个人感觉会计很有必要听,其他科目无需),看了一遍讲义,试着做了一下习题,正确率不到一半,后面我把错题改了改。

蒋学林:仅用108天4轮备考,没基础的我一次通过注会6科(分享)

注册会计师考试、财会、会计师、跳槽工作、薪资待遇、北京、广东、天津

第二轮听基础班,听完之后我又认真的把讲义认真的看了一遍,讲义里的例题做了一遍,这时再去做轻一的章节练习,明显感觉正确率好了很多了,到正式听18年的课件时,基本就很顺畅了,自己先把一些讲义倒是做了做,能很顺畅做对的,听课的时候就直接跳过了,没做对的,听课之后再做一遍,这轮之后就感觉思路特别清晰,信心满满的去做轻一习题,果然几十个选择题只因粗心错了一个,并没有不会的题目。这样算下来,我长投和合并报表课件大概听了三次,讲义看了三次(当然后面复习还看了,这里主要讲打基础),习题大概做了讲义里和轻一的各三遍,彻底搞懂。有人可能会说,我没有像你那么多的时间来复习三轮,其实不然,我给大家简单算下时间,大部分同学是有一定的会计基础的,零基础班可忽略。长投和合并报表课件大概是20个小时左右,看讲义大概得15个小时,如果搞懂了做习题就会很快,大概10个小时。这样一轮大概45个小时,第二轮会快点,两轮大概80个小时,长投与合并报表大概大概占会计全书4/1的内容,按这种程度复习,大概全书复习完300小时左右,后面再花点时间做习题班+最后6套题+近3年真题,总共不超过400小时。我是按照上述方法把第二轮复习完(也就是18年课件)就试着做了一下轻一后面的两套全真模拟,一套题答完差不多就2个小时,得分也在80左右。

其实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表达听完课之后不要盲目的往前赶进度,要做好知识点的理解与消化,我个人的方法就是看讲义(可能是我比较懒,不喜欢自己总结),理解完之后做做习题巩固一下,这样知识点也掌握的比较牢固,练习正确率也高,就越学越有信心。

蒋学林:仅用108天4轮备考,没基础的我一次通过注会6科(分享)

注册会计师考试、财会、会计师、跳槽工作、薪资待遇、北京、广东、天津

注重练习,切勿眼高手低

个人认为,练习与听课是紧密联系分不开的。关于练习的重要性在前面打基础部分已经说过就不再赘述,主要说说如何做练习吧。

首先是练习时间,各章节的练习建议在各章复习完后准备进行下一章之前进行,跨章节综合题建议在完成基础班和习题班之后进行,全真模拟放在考前一个月内进行,还有就是建议利用整块时间集中练习,做题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和时间段进行,试想一个合并报表的综合题你刚把题目读完信心满满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突然通知要你立刻干点啥,等你回来发现刚才的思路已经毫无印象时是什么心情,一道题反反复复折腾一上年还没做完又是什么心情。所以零碎时间可以拿来看讲义甚至听课都行,但不建议做题。

其次是练习内容,我个人不建议做特别多的习题,老师讲义例题+1本辅导资料(我选择的轻一)+习题班足以。因为练习的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点和查漏补缺,上述练习内容几乎涵盖所有的考点,只要做对、做熟、做透,应付考试完全没问题。

再次是练习方法,做习题建议自己独立完成,我个人是不建议边看答案看做题的,那样会失去做题的意义,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做题。哪怕这题不会,先按自己的理解做,做完之后再去看答案,好好理理自己在哪一步出错,做好标记,再不断的去练习,确保完全掌握。(我记得18年会计轻一有道限制性股票连续3年带现金股利的大题,我大概做了有8遍左右,差不多每过两周就会去试下还会不会做)。

蒋学林:仅用108天4轮备考,没基础的我一次通过注会6科(分享)

注册会计师考试、财会、会计师、跳槽工作、薪资待遇、北京、广东、天津

最后是关于机考系统。有部分同学在参加考试之前从来没在电脑上做过题,这肯定是万万不行的。个别同学认为自己电脑输入快,不需要做练习,还是那我自己举例吧,我汉字输入大概1分钟140左右,第一次在电脑上做题的时候,正常我一道合并报表的综合题手写大概30分钟,在电脑上花了1个多小时而且还做错了,并不是因为题目难,而是做题环境不适应,首先是找资料不如在纸上,显示屏就那么大,你得来回翻,其次是答题不习惯,一会得在草稿上写,一会又得在电脑上录入,比较麻烦,最后还可能出现明明做对了却不小心按错键导致错误的现象。所以在考试之前,尽可能在电脑上做一些练习,不需要特别多,每年中注协的机考练习系统所有科目都有一套题(好像是上年的考试真题),如果买了轻一的话,东奥会送最近3年的历年真题,在官网上也有模拟的机考系统,当然还有其他买了一些课程的同学,也是有很多机考练习机会的,适当练习,至少得练到和手写差不多的程度。

蒋学林:仅用108天4轮备考,没基础的我一次通过注会6科(分享)

注册会计师考试、财会、会计师、跳槽工作、薪资待遇、北京、广东、天津

落实计划、切勿盲目复习

关于计划的重要性我想不用多说,大家也都明白,整个复习备考周期这么长,哪个阶段该复习到什么进度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我简单分享下自己的阶段划分,仅供参考。

第一轮(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底)。由于我是跨专业零基础,因此我的第一轮复习时间略长,从去年11月正式备考CPA开始,我先从会计和税法的预科班开始学习,这里说下自己的体会,个人认为跨专业的同学可以选择会计的预科班,至少首先弄清会计六要素、会计恒等式、复式记账法和一些基本的会计科目等,其他科目看自己实际情况是否有时间学习吧,因为其他科目基础班里的讲解正常来说都比较容易接收,完全不用担心没有基础能不能听得懂这个问题。在学了会计预科班之后,大概知道会计是怎么回事,开始听上年的基础班课件。建议在学习顺序上首先学习会计,然后是财管、审计、战略、税法和经济法,可以先安心把会计复习完一轮之后再安排其他科目,我在预习阶段是一门一门复习的,每门都是听课、看讲义、做例题、做练习,想着打基础的阶段,就一门一门打扎实了。到四月初报名的时候,完成了除审计和战略外其他4科的第一轮复习本来一开始就是想考这4科,到报名时刚好完成首轮复习,然而,在道友的鼓动下,我却报了6科(难受。。。其实真的很感谢她(他)们)。当时报6门也并不是完全冲动,算了下时间,4月报名,而18年课基本是从5月才开始大量更新,意味着4月可能没什么事做。且当时完成的4科首轮复习感觉也还可以,刚好利用4月把审计第一轮也过了,而战略(别人说的很友好,想想跳过这一轮,结果……战略真的对工科生不友好)。顺便说一下,经过全年6科的复习后,我个人觉得经济法和税法没必要进行第一轮的复习,当然如果你时间特别多的话,可以当我没说。战略的话,有的人觉得最简单、有的人觉得最难(像我之类的理工科),看自己情况吧。

蒋学林:仅用108天4轮备考,没基础的我一次通过注会6科(分享)

注册会计师考试、财会、会计师、跳槽工作、薪资待遇、北京、广东、天津

第二轮(18年5月至7月底)。这轮复习就不像首轮复习那么随意了,因为已经正式报考,得有较为清晰的复习计划,计划不需要细到像高中时候的课表一样每天上哪几节课,但至少大概的时间段应该进行到什么程度应该列出来。我比较建议的是按每周或每两周复习什么内容来计划。这样学习过程不会被计划限制的过多,也有个复习进度的参考,我比较懒,用网校的计划表,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这轮复习的话,我是采用的和第一轮复习一样的方法,听课、看讲义、做例题、再做习题。比较熟的知识点可以快速听,老师讲例题自己会的直接跳过(但是看讲义的时候一定会自己做一遍),这样时间就没有第一轮花的多了。如果当你发现你的进度已经完全跟不上计划,而估算后期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弥补时,你可能得考虑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复习,必要时只能舍车保帅了。

蒋学林:仅用108天4轮备考,没基础的我一次通过注会6科(分享)

注册会计师考试、财会、会计师、跳槽工作、薪资待遇、北京、广东、天津

第三轮(8月至9月中旬)。这个阶段就是强化提高阶段了,可以跟着习题班将知识快速的过一遍,如果时间不够,也可以只做题,不会的再听听老师的讲解(关于怎么做题,做多少题前面已经说过),有时间的话,老师的讲义过一遍,将全书的知识串起来。我真的很推荐认真读讲义,刚开始可能会比较慢,后面会越看越快,不夸张的讲,我每门科目的讲义都至少看了5遍以上,可能同学会说,哪有那么多时间看讲义呀,我是这样做的,第一轮、第二轮都认真的看了一遍讲义了,第三轮再看就会很快,到后面差不多20小时就能把一门的讲义过一遍。把全书知识点串起来后就可以动手做跨章节的综合题了,也不必到处找习题,轻一后面的几个专题加上全真模拟和历年考题,足矣。

蒋学林:仅用108天4轮备考,没基础的我一次通过注会6科(分享)

注册会计师考试、财会、会计师、跳槽工作、薪资待遇、北京、广东、天津

第四轮(考前最后1个月)。这个时候就没有什么过多的东西了,就是做整套试卷的练习+上机练习。这个阶段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得把时间花在改错上,在做模拟的过程中,把错误地方辐射的全部知识点认真再复习一遍,几套模拟下来,相当于又把全书复习了一遍。这里顺便说一下经济法,老师不建议做过多练习,我也觉得不必过多练习,轻一收录的历年真题做过了,掌握答题套路后,重点还是落实到法条记忆上。最后到考前几天,就不要再做题了,把错题翻一翻,讲义里划的重点看一看,好好休息就OK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