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博

 沧浪之歌66 2019-05-11
基本可以,细节上需要优化一下//@量化ETF: 上次读没太理解,今天读理解多了,简单一句话,50和500如果没破2月25日最低价,在此点位以上,当牛市应对。破了则不当牛市操作,个股破2月25日价,这波当反弹应对,不破当上升趋势。自己净值只要不破2月25日,都有本钱赌今年是牛市起点。这种理解可行否[疑问]
@布莱德雷将军: 市场结构到底还行不行?

你总对着上证指数看,怎么看怎么是“双头”,肯定会得出不行的结论。

这个结论,错在哪里?

拿“综合指数”看结构,能看出个毛线来?结构是不同成分指数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排列和分布,最简单的方法,只分析上证50和中证500就够了。

上证50的中期上升结构基点,是哪里?不是19年1月爬出坑的那一段,而是整个2018年7月初到11月底那五个月的超长横盘期。

不要看日线,要看周线,那五个月是一个周线趋势确认的中继点。它代表一句话—国运坏不到哪里去。

所以,18年12月那个坑,是假的向下突破,在结构分析上,屁意义没有。

找到基点了,下一步就是找支点。左有基,右有支,两点成一弧,市场才能借助这个弧形产生弹性,也就是各位要的行情。

支点在哪里?2019年1月底。

为什么这里是支点?因为从这里以后,上证50和中证500开始“携手”轮流上涨,这证实了两个结构要素—

上证50的中期支点够稳,且可以把稳定性传导给中证500,两者建立了稳定弧,这个弧可以把市场整体弹出去了。

找到了基点,支点,下一步找神马点?

拐点。

按照反身性理论,拐点之前是证伪下降趋势,拐点是对下降趋势的终结。拐点之后是证实上升趋势的开始,拐点是对上升趋势的开启。

为啥拐点会有双重意义?好好读读《金融炼金术》,基础知识不解释。

一般的市场结构变化,拐点和支点的距离,至少间隔不会小于支点和基点末端的距离。

基点到支点,是“起”,支点到拐点,是“承”,想要“转”不塌,最后特别“合”,这个“承”的过程一定要做实做稳,不能慌里慌张就糊弄过去了。

返回今年上半年,定位一下,拐点在哪里?

2月25号。

为啥这里是拐点?因为成交量的确认,这里出了万亿交投,市场情绪进入牛市区间,这是典型的拐点才有的特征。

好,小学数学算算—

基点到支点的“起”阶段,18年12月15号—19年2月1号,32个交易日;

支点到拐点的“承”阶段,19年2月11号—19年2月25号,10个交易日;

发现问题了吧?承,连起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这个拐点,太早太快太提前了。

所以,从大级别市场结构角度看,2月25号以后形成的这个“圆弧顶”(照顾看图党,我用你们的术语),和18年12月那个向下的假突破类似,是个大级别角度,向上的假突破。

假突破的归宿只有一个——回到原地。

回去干什么?继续准备酝酿真突破。

所以,自己把中证500和上证50的图拉出来看看,是不是都把2月25号那个假拐点打掉了?

打掉了,这篇大概率就翻过去了。

后边的事,就是“再来一次”。

如果市场结构没问题,围绕2.25旧的拐点区域,墨迹十天半个月的,50给个确认结构完好的信号,500努努力,重建一个新的拐点,那么,“承”的阶段,就会延长到60个交易日左右,变成“起”阶段的两倍,这就足以支撑新一轮行情了。

如果市场结构有问题,墨迹一段时间后,50给不出确认结构完好的信号,50开始往支点位置靠近,500也努努力,重建一个“旧”的拐点。

为啥是旧的?因为500本来就在大级别的下降趋势里,他向下“拐”,不就是重复旧日的剧本么?这种下拐的杀伤力有多大?破出新低,或者接近新低,很正常。

所以,别怀疑那个傻叉中证1000最终会跌到3000以下,这种拐来拐去的剧本上演几次,它不知不觉就被揍到3000了。

因为,它压根就不是市场结构的一部分,A股未来的出路,是“缩容”。

好了,睡前一问——

老拐点都被打掉了,还慌个屁慌?

准备准备测试新拐点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