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夔《扬州慢

 子非鱼蠹鱼人生 2019-05-11

序: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先生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词: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想如今,重到虚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析:

本词写于淳熙丙申,也就是1176年,这时候姜夔才22岁,考了几年大学都没有考上(科举不售),不愿意再靠着姐姐养活,到处流窜卖字作曲打零工,路过扬州,看到曾遭到金兵侵略过的扬州,小伙子悲从中来,更想到当年落拓扬州的'三生杜牧',于是提笔写来,一首'黍离之悲'就此而成。大约八年后,姜夔遇到了他命中贵人--萧德藻,萧德藻对他这首词大加赞赏,由此结成忘年交,并给这个单身狗找了个媳妇(萧德藻的闺女,一个福建小美妞)。

关键词旁解:

1,维扬:扬州,尚书言'淮海唯扬州',故后人也称维扬,古扬州是九州之一,范围相当于华东大部分。

2,千岩先生:就是姜夔此生中最重要的一个人,是他的忘年交、老师、媒人、亲戚,诗人萧德藻。与杨万里相熟,人称南宋古诗四杰之一。

3,黍离之悲:源自诗经~王风~黍离,是东周大夫过镐京时悲歌故国不复存的诗,其间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等名咏,同样跟这首词类似,也是一首通过描写麦子高粱等青郁如昔而反衬繁华不再的悲凉,有着杜工部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样的心境。

4,淮左:即淮南东路。宋初行政区划沿袭唐制,全国分十三道,后改道为路重新划分,相当于现在的省,(天子坐北朝南)于是淮南东路也称淮左,也就是江苏地区,朱元璋号称淮右布衣,也就是淮南西路,现在的安徽地区。

5,竹西: 竹西寺,原是隋炀帝的行宫,,后杨广在这里梦游时听到和尚讲经,醒了后就决定把它改成寺庙,赐名上方禅智寺,后唐朝改称竹西寺,成为扬州一大景致,被骚人们揉进诗歌里咏唱,最著名的是'十里扬州路,三生杜牧之'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杜牧的一生与扬州有着不解之缘,这首词引用了多处杜牧的诗句和故事。

6,二十四桥:源自杜牧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时扬州的桥美且多,但到底有没有二十四座之多,宋朝科学家沈括同志做了深入研究,但数来数去只有二十一座,于是他推论杜牧的二十四应该是个虚数。古人喜欢用十二的倍数来作为一个点或者某个循环的象征,如'十二时辰','二十四桥','三十六陂','七十二番变化','一百零八个好汉'等诸如此类。后来有喜欢动脑筋的文人认为,'二十四'应该是个名字,二十四桥说的就是一座桥,就是开着红芍药的那座。(结果这首词名声在外后,扬州每座桥旁都种满了芍药,到底那座正宗到现在也不得而知)。听说现在还有类似的聪明人正在论证'田横五百壮士'应该不是五百个壮士,而是一个叫五百的壮士,或者两个叫二百五的壮士!真是让俺佩服的五体投地!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解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