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面临的金融危机

 半梦书斋 2019-05-11

很多人对清朝金融认识是,鸦片战争导致大量的中国白银外流,进而财政吃紧,导致清廷破产。真实原因是什么呢?中国长期使用白银和铜钱两种货币,但是民间使用的铜钱参差不齐,特别是民间私铸货币很严重,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官方只认白银。而中国有不产白银,绝大部分来自南美或者日本,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上台,在入侵西班牙后,西班牙在南美殖民地白银锐减,导致全球范围内白银吃紧。鸦片只是一个因素,这个时候的世界已经是一个整体了,全球经济的变化我们也不能豁免。

清朝面临的金融危机

清朝的货币结构

提到铜钱,大家第一印象是铜做的钱,实际上铜钱除了含铜以外,还含有大量的铅和锡等其他金属,只是我们习惯的叫法,铜钱就这么约定俗成了。

从明朝开始我们已经开始大量的使用银子,一方面银子成色足,杂质少,另一方面银子当时与铜钱的比值是1:1000-2500,可以说重量轻容易携带,特别是长途运输银子要比铜钱轻便很多。

清朝面临的金融危机

我们在影视剧里经常可以看到,大家手里经常拿大把的银票,银票是钱庄的兑换凭证,各钱庄的兑换区域是不一样的,但是没有大规模的使用,像韦小宝那种动辄几千量,几万量是不可能的。

至于金子,在宋朝以后就退出流通了。这也导致了巨大隐患,在世界转向金本位的时候,清朝还是银子作为主要货币。

清朝面临的金融危机

货币主导权

刚才讲了,清朝货币主要依靠白银,而白银呢主要依靠进口,所以货币的主导权就不在朝廷手里,一旦白银供应出现问题,或者对外贸易出现逆差,白银就将外流。

虽然清朝有银票这种纸质货币,但是发行权却在各钱庄手里。开篇讲了,劣币驱逐良币,当大家拿到银币和铜钱的时候,因为铜钱质量不一,很容易贬值,所以大家把银元存起来,市场上流通的都是铜钱,这就加速了白银的紧缺。

清朝面临的金融危机

18世纪,国际上流行一种西班牙银元,因为银元上刻有西班牙国王的头像,中国不知道是谁就把这种银元成为佛头银,银元这种货币,质量稳定,使用方面,很快流行开来。据历史考证,当时流入中国的银元达到1.7亿元之多。也就是说整个国家的货币被西班牙这些欧洲国家掌握着,没有货币的主导权。

很不幸的是,在西班牙遭到拿破仑的洗劫的时候,他的殖民地也都纷纷起义,从墨西哥到南美掀起了一场美洲独立运动。这就导致了银矿的大量减产,全世界白银都吃紧,如果此时学习英国开始金本位,或者以国家信用发行纸币,也不会有货币紧缺,导致市场流动不足。

清朝面临的金融危机

清朝有没有印纸币?

清朝也尝试了印制纸币,江苏生员王鎏,他建议主要是建立政府主导的货币主权,用国家发行的纸币代替市面上的银币,同时发行大额的铜钱,以解决白银短缺危机。政府的税收和给官员发放的工资也由纸币支付,以此增强纸币的信用。王鎏没有中央银行的概念,他建议由钱庄票号代为管理。

这个建议在朝廷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当时大家觉得,纸币没有实物货币作为锚定,朝廷很容易超发,引起通胀。那时候林则徐、龚自珍等朝廷重臣建议用贵金属做担保。看上去都是不错的,但是为什么没有实时下去呢?这就要说到,党争。

清朝面临的金融危机

王鎏被看成安徽桐城派,桐城派是清代最有名的儒学派系,爱谈人性、天命,比较保守。而阳湖派呢,他们会兼顾人情与时事,相对开放一些。

王鎏主张类似于凯恩斯主义,国家进行强控制,多发货币,通过政府投资拉动经济。而龚自珍等主张保护私有财产,发展民营经济。同时他们还担心,国家的过度干预,会扰乱市场秩序。看似很好的经济政策,却都掺杂着复杂的政治动机,最后都不了了之,这种放任自由,看似市场自由主义。由于曾国藩等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强势崛起,国家担心他们做大,因此又转向国家干预。1853年政府发行了不可兑现的纸币和大额铜钱,但是最终以失败告终。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才通过建立交通银行、户部银行,逐渐建立现代货币制度。但是这个时候留给清朝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逐渐主导了国家的局势,因此清廷走向灭亡的不归路。

清朝面临的金融危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