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的九个层次

 古陵憨子 2019-05-11

憨子刘彦强

认知高度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有个很出名的现代寓言故事,说有位妈妈带着5岁的女儿逛街,逛街回来,女儿画了幅《陪妈妈逛街》。

妈妈拿过女儿的画,瞪眼一看,顿时懵了:女儿的画上,没有车水马龙,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红男绿女,只有一根又一根的,奇怪的柱子……女儿画的是什么?

妈妈端详半晌,才突然醒过神来,女儿画的,是一条条人腿。

原来,女儿年幼,个头特矮,被母亲牵着手,走在街上,根本看不到成年人看到的商厦车流。

她看到的只是无数条成年人的大腿,摆来动去地遮住视线。

故事告诉我们:认知高度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人是在自己的思想指导下生活的,一个人认知的层次,决定了他人生的层次

王安石的诗道:“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认知就是这样,越往上,所见越多,越是感觉世界美丽,风光无限。

在这里,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在飞来峰下徘徊的人士,看不到千寻塔顶才能看到的风景;一直处于认知底层的人,根本听不懂认知高层的人在说些什么。

认知的千寻塔有九个层级,我们对九个层级逐层加以解析,看你在哪一级?

1、最底端,只知好恶

这是婴儿时态的人类 ——饿了就吃,不分场合;渴了就喝,不分地点。这也是极端情绪化的一族。

认知不足的困扰,让他们总是陷入到窘态,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于是碰了钉子就泄气,遭遇冤枉就拼命。

比如说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有个大风厂职工,他是个受害者,股权被贪官和奸商合伙弄走了,因此而陷入狂怒,拿刀架在老干部陈岩石的脖子上。结果,他和贪官们一起入狱。

现实中有许多这样的人,一生也走不出自己的情绪。

2、墨守成规

教导孩子认真读书、听老师话的家长,还有只知认真读书的孩子,就是处于这个认知层级上。

他们根本就不明白,书本上的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见识与认知。

我的一个同学,重点高校毕业,肚子里满满的墨水。一次同学聚会,大家对他测试,唐诗宋词你问哪一首他背诵哪一首,一个结巴不打的。但叫他写一首记叙同学聚会的诗,他傻了。

陈更再夺中华诗词大赛第四季冠军,很多人为之捧场歌颂,他们看到的就是死记硬背读书的成果,看不到背记了这么多诗词能干什么?在此之前,有个送外卖的小哥也夺过一次诗词大会的冠军,但你可以想象,他背记了那么多诗词对他究竟有多大作用?

其实我想,我的这个同学去参加诗词大会,也许就没有大家熟知的陈更,或者那个外卖小哥。

我的这位同学,还有这些为陈更欢呼的人就是这个层次的人。

要知道,人最重要的不是读书,而是成人!是认识普遍的人性、普遍的规律,并于不同社会的差异性中,获得更具实践价值性的认知。

3、认识到规矩的局限性

最守规矩的孩子,也是学校里最省心、懂事、听话的孩子,但这类孩子进入社会,只能循规蹈矩。一旦遇见规矩以外的事情,他多半会手足无措。

因为这类人只是因为恐惧,而不敢乱说乱动。循规蹈矩的上下班,循规蹈矩结婚生孩子……一生的循规蹈矩,一世的平庸无为。

其实许多所谓的“规矩”,不过是统治者维持秩序的手段,或者成年社会出于省心而承袭的惯性,未必能与你所处的现实相符合。

在这里,有条隐秘的贫富分界线。

40年改革开放中,有这样一种普遍的现象,重点高校毕业的学霸,甚至状元的学生在企业中打工,优秀者成为高级白领。但他们的老板,董事长甚至高中都没有毕业。

他们停在自己所读的知识中。

看看那些先富起来的人,有谁循规蹈矩来着?

过于遵守祖宗成法的人、心怀恐惧谨小慎微的人、兢兢业业如履薄冰的人,都会感受到极大的生存压力。必须继续上行,才能有所突破。

4、明是非,识大体

学习规矩,乖巧听话,这是对小孩的要求。

长大成年后,行动能力也跟着提升,就要明是非,识大体,知道有些事不能做,有些话不能说,就是遵奉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哪怕这个价值观完全不对路子,但却是维系社会运转的唯一正确道德。

被人们万般歌颂的海瑞,因为七岁的女儿从一个男人手里接过食物,严厉斥责孩子违背礼制并加以处罚,竟致七岁的女儿活活饿死。

张居正评价海瑞:只可装点门面,不堪大用。

如海瑞类的清官,循规蹈矩的顺民,或称之为“过于执”。

所以,这是个血性方刚、努力向世界证明自我的阶段。但如果不能超越前任是非观,就无法突破自我。

5、认识到是非的局限性

这个阶段的人,知道了人类社会是发展变化的。有些看似牢不可破的金科玉律,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得落伍淘汰。

这时候的人开始思考,开始行动,开始接受一个不确定的世界。

从此不再固执,不再执拗。

知道了每个人眼里的世界不同,知道每个人的认知与价值体系完全不同。于是不求人理解自己,欣赏自己,也看得惯、能尊重别人与自己的不同。于是不与人争论,不发脾气不闹情绪,生存处境再难也能生存无虞,进而兼济天下。

6、认识到现实资源的有限性

什么叫“现实资源的有限性”?

就好比我文革时我在生产队当会计,生产队粮食、钱财、甚至柴火都数量有限,你多拿走一点,他这边就少了一点。

无论怎么分配,都是绝对的不公平。

在这样的环境中争抢资源,即使有千般功夫,万般能力,依然是所得有限。

人类社会的一切愤怒、冲突、怨气与对抗,都来源于资源的匮乏。

在这里,有条不可见的生存线,处于这个层级的人士,能抓住最匮乏的稀缺资源的,是最具有着一定生存能力的人。

在穷寒时期他们能够存活;在国家发达时他们构成中产;在社会结构中能当个官员。他们吃饭不愁,钱也不缺。

就是心里总是七上八下,因为他们处于不稳定状态,心如飘萍,无根可依。

但如果能突破资源匮乏的局限呢?如发现新资源,或者,干脆,离开资源匮乏的处境?

比如,改革开放之后,很多人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村庄,到他乡打工,做生意。更有一些人,干脆到外国寻找资源。

“树挪死,人挪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7、认识到人的发展性

人的发展性,就是你的选择和努力,可以改变你的环境与命运。

比如,20年前的马云,到处求职找工作,和朋友一起报考警校,去了5个人,考取4个,只有他没考取。最后马云自己开公司拉业务,现在,网上还流传他拉业务时被人贬斥的视频。

再比如董明珠,她30岁丧夫,拖着个2岁的孩子,面对无尽的生活压力,碌碌无能的困厄。在孩子8岁那年,她决定把孩子托付给母亲抚养,独自一人南下闯练。硬是从业务员做起,逐步开创自己的事业,最后做到格力集团董事长。,

再比如刚去世的诸时建,上世纪的烟草大王,因贪污罪被判无期,74岁时保外就医,在别人恐怕已经心灰意冷吃喝等死,但他却承包荒山种植果树,创造“诸橙”名牌,时间就成了新的亿万富翁。

还有更多的人,仍然在默默无闻的努力,他们不会是马云,也未必会成为董明珠,更无缘成为诸时建。

但,他们与马云、董明珠、诸时建是同一个层次的人。

因为,他们看到自己能够发展,不会永远是吴下阿蒙。

事实是,当他们人道老境,回头再看,就会发现人生,已经大为改观。

其实有很多这样奇怪的人士,他们面对冷遇不是怨天尤人,而是改善自我,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努力提升自己,最终走出命运的低谷。

8、认识到人性和社会规律

认识人性,就是认识人的本质,但关键的还是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真正的需要。

女娲造人,她造出的任何一个人都有残缺,但她又给人赋予了弥补残缺的潜能。

认识到自己与生俱来的残缺,也认识到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残缺;认识到人在江湖的身不由己,认识到人生充满了无尽的矛盾与困惑。

这时候,你对人生再也不会有恨意,再也不会有怨言。因为你知道众生皆苦,希望十全十美,追求尽善尽美,终不过是庸人自扰。

但这远远不够。这种认知会构成你终生走不出的陷阱。

认识自己,最重要的是认识老祖母女娲赋予你弥补残缺的潜能,把它运用起来。

比如苏轼欲登山巅,累死累活苦苦攀爬不得,心中十分懊恼、烦操,忽而一想,登顶又如何?于是放弃登顶,顿觉一身轻松,爽快,四野一看,喝!风景不错。

在比如辛弃疾,“壮岁旌旗拥万夫”,一心抗金收复失地,但却遭到不抵抗的南宋君臣排挤,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怎么办?“却把万字平戎策,换做东家种树书”,然后是诗词歌赋,皆成文章,终成词宗,至今无出其右者。

9、认识到人生的至高意义与价值

冲出人性的迷障,就知道道法自然。能一切顺其自然,即为最高智慧境界。

如庄子梦蝶、观鱼、看鹏举雀跃,处处皆是快乐!

惠子担心魏王请庄子出山,庄子给他讲故事: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甘露不饮鸱抓着一只腐鼠,很紧张的对凤凰说:你要抢我的食物吗?

老子才华绝代,孔夫子向其求教,称其为他无法企及的神龙,但他不去任何一个诸侯国做官,宁愿骑青牛远离功名利禄,若不是尹喜阻拦请求,怕没有震惊世界的道德五千言。

这老庄就是,心境澄明,无苦无忧,洞穿了个世界的本原,获知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这是人类认知的又一个新起点。快乐无边的心灵自由。

但现实中,这样的人多被视为傻瓜,如《射雕英雄传》中的周伯通。

我们的认知就是这样,人应该由塔的底端一步步向上攀行。

每行进一步,都会有豁然开朗的通达感。每上升一层,都会获得无尽的心灵快感。上到顶层,你就彻底进入了人生的自由境界。幸福快乐就对你不离不弃。

你的认知在哪个层级,你的人生就在哪个状态。

2019年3月9日星期六修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