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观评价明朝宦官魏忠贤,是否一无是处?

 半梦书斋 2019-05-11

随着明亡于崇祯的几百年来,后世对于魏忠贤的评价一直是有争议的,大部分人认为他是十恶不赦的奸臣,却也有人说魏忠贤是一个忠心耿耿的能臣,是对是错议论纷纷,那么魏忠贤到底是怎样的人?他是否真的一无是处?实际上历史上一直流传着几个疑问,剖析一下这几个疑问的答案,或许能说清楚魏忠贤的一些问题。

疑问一:魏忠贤权倾朝野,一手遮天,为何不废掉崇祯,自己上位?

彼时的魏忠贤,受到天启帝的宠幸多年,党羽众多,权倾朝野,在宫内有他多年来培养的势力,而且崇祯继位不久,人心未稳,魏忠贤应该有可以杀掉崇祯的机会,为什么至死他都没有动手呢?终其原因说魏忠贤对大明还算是忠心的,只手遮天也只是停留在对权力的欲望,他只是想攀附在皇帝身边,争权夺利,尽管他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九千岁”,但并没有篡权的想法。

疑问二:为何天启帝死前叮嘱崇祯说“勿杀魏忠贤”?

天启帝朱由校临死前曾叮嘱崇祯,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对魏忠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天启帝何以如此评价魏忠贤?是因为魏忠贤做了一些对大明有利的事。前期魏忠贤能够认识到辽东与京师的唇亡齿寒的关系,支持孙承宗的推进战略;后期魏忠贤任由袁崇焕督师辽东,对袁崇焕从政治、物资、军饷、军备等各方面支持还算给力。也正是在天启六年,在对抗后金的战争中,袁崇焕取得了历史上著名的“宁远大捷”,在此战中,努尔哈赤身受重伤,不久死去,后金被迫退兵。这次大捷,对明朝的防御战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延缓了后金对辽东的进攻。


所以说,天启帝临终前的叮嘱虽然掺杂着个人私情,但最主要的是他认识到了魏忠贤身上有一些优点:在处理“大事”方面的清醒和果决,尤其是在维护大局、知人善任等关键问题上。

疑问三:明亡前4天,崇祯为何下令厚葬魏忠贤?

魏忠贤把持朝政期间,虽然专擅朝政、打击异己,但同时却迫使“东林党”不敢大肆培植自己的势力。魏忠贤一死,以东林党人为首的文官势力无人制约更加膨胀,开始变本加厉的捞钱。崇祯上位之际,国库空虚,吏治腐败。并且,此时外有后金势力不断强大,虎视眈眈欲侵略明朝,内有李自成等农民起义不断,军费和赈灾费用便成了崇祯需要急切解决的事情。然而,没有了魏忠贤,崇祯的话根本没有威慑力,那些大商人、大地主、文官集团一边囤积财产,一边向皇帝哭穷,死活不愿意拿出自己的财产。


在李自成攻克北京近郊时,太监曹化淳曾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此时的崇祯想起当年天启帝的叮嘱,才幡然醒悟,明白了魏忠贤对于皇权的重要性,才秘密下旨将魏忠贤的遗骸收集起来安葬。

综上,通过解开以上几个疑问真相,我们应该能得出以下的结论:

魏忠贤并非一无是处。他是个大奸臣不假,掌权期间,排除异己,专断国政,利用东厂杀死杨涟等辱骂弹劾阉党的东林“名士”,以禁言御史们的弹劾。但是魏却也是个效率极高的注重实用主义的干练能人,牵制东林党,支持辽东战略,保证了帝国税收系统的稳健运行;增强帝国凝聚力、控制力,南到广西、北至锦州尽为掌握。

当然,魏即便不死,明朝早已腐烂也迟早会亡,只是时间的迟早罢了。说到底,魏忠贤充其量只是个衷心护主的奴才罢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我前不久的一篇文章《有人说,魏忠贤不死,明朝不亡,你怎么看?》,有更详尽的解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