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芍药”缓急止痛它为首

 涵97pdbincn9to 2019-05-12

白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芍药。白芍为毛茛科多年生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多为人工栽培,主产于浙江、安徽、四川、湖南、山东、湖北、陕西、河南、贵州、云南、甘肃等省。产于浙江者名杭白芍,产于四川者名川白芍,产于安徽亳州为亳白芍等。白芍含芍药苷、苯甲酸、鞣酸、挥发油、脂肪油等,有解痉镇痛、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真菌的作用,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肺三经,主治头晕目眩、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急、泻痢腹痛、虚汗不止、月经不调等症,是治疗妇科病的良药。

白芍不仅有上述作用,临床上大量使用还有利尿作用,这方面《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张锡纯有医案说明,我在临床上也运用过;还有大量使用以止血验案,如中医老前辈岳美中等。但是我认为白芍的作用主要还是体现在解痉止痛上。

对于这一点,实际是滥觞于《伤寒论》的芍药甘草汤。“胫尚微拘急, 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后世几无出此范围,这一点我想大家都会认同的,但是要用好此药,有一点是必须要注意的, 这就是大剂量。缓急止痛,我一般用50~ 120g,低于此量则效果不明显。其次,症状最好是平滑肌痉挛类,如气管炎咳嗽哮喘、胃脘疼痛、 少腹经行疼痛等,其他神经性疼痛不明显。临床上常见有些同道运用此药很不得法,要么是十克八克蜻蜓点水,不起作用;要么乱用一气,说能止痛,什么痛都用,不分性质,结果时有效、时不效,不明其理。

关于剂量,《伤寒论》 芍药甘草汤用芍药、甘草各四两,一两按15g折也要60g。 再看当归芍药散中用芍药直接就是一斤, 可折合250g,可见量是绝对不能少的。近人张锡纯利水用180g,万友生治下肢游火用芍药90g效如桴鼓,都说明了量的重要。下面举两例示之。

【案1】王某,女,37岁,四川在陕西一打工者。因右上腹部疼痛,吃不下饭,冷汗淋滴,求治于中医治疗。

刻诊:疼痛,急症面容,捂着胃脘部呻吟不止,舌淡苔白厚,脉弦紧,大便微溏,已一月有余。我断为胆囊炎或胆结石症(后经彩超证实为胆囊炎急性发作),大柴胡汤合理中汤证。

处方:柴胡60g、黄芩15g、枳实15g、半夏30g、党参50g、白芍30g、大黄15g、干姜10g、苍术12g、生甘草30g、生姜6片、郁金12g、延胡索30g、川棟子10g。 5剂,水煎服,每日3次。

一周后复诊,疼痛稍缓,兼胀,大便微溏,纳差,舌苔稍薄,脉弦已不紧,效果不大。患者急求解决胀痛问题,我思之良久,认为证对药轻,于是在上方中将白芍改为90g,干姜改为30g,又服5剂。

三诊,患者说吃完2剂药胃脘部就不痛了,但是还有点胀,纳差。换方,异功散合四逆散善后,痊愈。

【案2】秦某,女,27岁。痛经多年,经人介绍,要求中医治疗。

刻诊:中等身材,面白胖。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弦,每次月经痛得死去活来,经色偏暗,量适中,经期基本准时。饮食、二便正常,因个人问题未如意解决,心情郁闷,脾气急躁。看过多次中医效果不佳,有点信心不足,经安抚,处以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失笑散加减。

处方:当归15g、 白芍60g、川芎12g、桂枝15g、牡丹皮12g、桃仁12g、茯苓30g、五灵脂(包)15g, 生蒲黄(包) I5g、鸡血藤30g、白术10g、泽泻30g、甘草10g。7剂,水煎服。

每次经行前1周左右开始服至月经中停,连服3个月。服药后第一次月经有轻微疼痛,比过去好多了,患者很高兴。第二次月经未痛,第三次也未再痛,痊愈。后以上药蜜丸服3个月彻底治愈。

【按】案1实际上辫证准确,但是药量不足,故患者又遭痛苦一周,我心中很是惭愧,用药不到家,医技不过硬, 好在迷途知返,终使患者渐入坦途,最后治愈,真谓“吃一堑长一智”。 以后用药只要辨证不误,即大胆用药,收效颇速,案2即是明例。除了药量的问题外,再强调白芍治平滑肌痉挛导致的疼痛较好,诸位还可探讨,这只是我一家之言。

再论芍药。临床上除了止痛外,我还用于止血。用大剂量白芍止血,这是根据岳美中经验引 《芷园医语》之说。白芍重用至一两以上,止血效果往神妙而不可言。

【案3】刘某, 女,40岁。这是一例电话远程指导治疗的病例,患者在黑龙江,崩漏1个月,经血淋满不断,时多时少,人也虚弱无力,连上下楼的力气都没有了,头晕、心悸,纳少,恶心,大小便尚可,脉、舌象不明,西医西药止血无效,很是恐慌, 经人介绍, 电话来治。崩漏这么长时间,尽管没有面诊,根据口述症状,基本可以判断为气血虚亏,拟补气敛涩,双管齐下,

处方:生黄芪60g、当归30g、生地黄30g、白芍100g、藕节30g、 生地榆60g、 生龙骨、生牡蛎各30g、仙鹤草50g、乌梅30g。3剂,水煎服。每日3次。

3天后电话复诊,吃完药,下血稍有减少,但恶心呕吐,小腹下坠。令其加姜半夏30g、生姜10片, 再服1剂。后来诉,仍然恶心,想吐,吐不出来很难受。我认为是虚得太厉害,胃气偏弱,药轻病重。

又易方:生黄芪120g、当归30g、白芍100g、 桑叶30g、生地榆60g、红参15g、仙鹤草50g、乌梅30g ,大枣(切) 10g。2剂,水煎服,每日3次。

两日后再诊,血量减少,但还不净,时有时无,量不多,人稍有精神。说明此方已见效,略为调整,击鼓再进。上方白芍减量为60g,毕竟偏寒;再加海螵蛸15g,进一步固涩。

陈皮10g、炒三仙各15g、生姜6片,调胃。2剂,水煎服,每日3次。

两日后,血已完全止住,但人还是虚,没劲。此为虚亏的时间大长,无形之气易补,有形之血难复。令其将人参归脾丸合左归丸,加一倍量,坚持服1个月,善后。[古道瘦马医案]

附: 罗芷园论白芍止血吐血、肺痨之咯血或吐血……中药中之白药,其止血之效力,乃至神妙而不可思议。上述数例,于麦角及其他西药不能完全止血时,或再发更大吐血时,竟以白芍四钱至一两, 佐以藕节一两、汉三七一钱、生地四钱至八钱等药而完全止血,且止血后均经过数年或数十年亦未见再发。或根本不用西药,一遇吐血或咯血, 即以白芍为主药与之,率皆一剂即有奇效。有时以白芍之方与麦角之方,每星期调换,令患者试服,十分之十皆于服麦角时期复发吐血,病势反复,此例亦不下数十。故余至今废止麦角剂,并以余之确实试验与比较成绩坦白说明于此。愿中医坚信白芍为止血神品,放胆用之;愿西医注意白芍止血,千真万确,毫无流弊,迥出于麦角等止血西药之也。

                         群贤见智录

 (1)于鹊忱教授自拟治痛缓急汤,用以和血舒筋、缓急止痛,疗效颇佳。用白芍、甘草、川芎、牛膝、柴胡、僵蚕,随证加减,方中重用白芍30~ 50g。 [《名中医治病绝招》]

 (2)龚去非教授习以细辛治疗三叉神经痛,同时配伍重剂白芍30~50g,止痛功效尤强。[《中华名医特技集成》]

 (3)周本善主任医师常用白芍治疗风阳头痛、虚风眩晕、肝气胸胁痛和胃脘痛等,用量为10~60g。周医师认为白芍养血柔肝,功擅缓急止痛,其疗效与用量相关。[《方药心悟》]

  (4)吴荣祖医生用白芍30~60g, 配炙甘草,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肌肉痉挛综合征32例,疗效显著。病在上肢,配桂枝、伸筋草;在下肢,加续断、牛膝;在肩背颈,加葛根、川芎;在胸胁,加柴胡、桔梗;在腹部,加佛手、白术。[云南中医杂志,1991, 12 (1) : 20]

(5) 万友生教授常用四逆散加味治疗肝经郁滞胸胁疼痛,方中重用白芍60g,取其滋养肝体、柔缓筋脉、解痉止痛之功也。[《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

(6)司徒树长教授认为慢性咳喘常有与肝气上逆和心脉瘀阻相关者。若肝失所养,木气亢逆,升动太过,势必冲击肺金,致使肺金失其宣降功能,发为咳喘。故自拟柔肝降逆汤以降肝之逆气,则咳喘自平。药用白芍、杏仁、川厚朴、旋覆花、代赭石、枳壳、地龙、甘草。方中重用白芍60g,临证每获良效。[《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

(7)朱志超医生常用当归、川芎、白芍、赤芍、白芷、独活、细辛、僵蚕、薄荷、甘草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偏头痛,常获佳效,方中白芍用量为30~ 120g。[四川中医, 1992(11): 27]

 (8)严燕翎主任医师善用止痉汤加减治疗面肌痉挛,方药为丹参、杭白芍、葛根、地龙,其中杭白芍用量为10~150g,疗效显著。【中医杂志,1985, 26(3): 77】

 (9)桑景武教授是长春名医,在治疗消渴时,凡无明显热证,舌不红者,皆以真武汤加减治之,方中白芍用量为50~ 100g。 [《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消渴卷》]

 (10)郭维一主任医师是陕西名医, 曾治一盛夏畏寒大汗证属少阴虚寒、营卫失和患者,药用桂枝、白前,附子、白术、茯苓、干姜、细辛、炙麻黄、薏苡仁、防己、甘草、大枣,方中白芍用量为120g。[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奇症卷》]

 (11)刘廷俊医生善用重剂白芍治疗胆石症,药用白芍、郁金、牡丹皮、柴胡、枳实、半夏、黄芩、大黄、干姜,水煎服,方中白芍用量为100g。[《常用中药特殊配伍精要》]

  (12)曹春宝医生临床观察研究发现,对泌尿系统结石,白芍用量达到20~50g时,确有促进结石排出之功效, 同时配伍利湿通淋药,则其排石效果更佳。【《常用中药特殊配伍精要》】

  (13)程远文医生善用芍药甘草汤治疗妇女阴道痉挛症,方中白芍用量为100g,疗程最长者2个月,治疗过程中未发见有不良反应。 [《常用中药特殊配伍精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