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提出过一个关于月球的猜想,他们认为月球实际是一个空心球体,是远古文明或者外星文明建造的一个人造星体。他们甚至觉得,这颗人造星体在几十公里厚的坚硬金属外壳的下面,实际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空间和精细的人造结构,为史前人类或外星人居住所用。 ![]() 这并不是凭空臆想而得的,20世纪出就有科幻小说提出了这个概念。最重要的原因是月球的密度远低于地球,美国登月时,地震仪测得阿波罗任务上升段撞击月球时震动长达一个小时,这一个一个的疑点,让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月球的低密度真是因为它是空心的。但是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卡尔·萨根也认为天然卫星不可能是空心的,月球是人为建造的可能性十分的大。 ![]() 不过,后来随着研究的更加深入,这个猜想被否定了。但是,最近美国罗德岛布朗大学却意外发现,无论是米级、公里级甚至更大的小行星,在撞击月球时,其撞裂的深度最深不超过20公里。众所周知,月球不像地球外面有一层大气层,所以数十亿年来,月球已经被撞击的千疮百孔,甚至是整个地壳都已完全破碎。这是不是意味着,在月球二十公里以下,真的存在一层坚硬的物质使得再多的小行星撞击都无法破坏到20公里以下。 ![]() 于是,就有研究人员开始做模拟实验。美国罗德岛布朗大学地球环境和行星科学系博士研究生肖恩·威金斯带领他的团队,用计算机模拟了单个物体撞击月球的情形。结果表明,单个物体撞击月球时,会将月球地壳撞裂成米级岩石,并形成的碎裂区域可达数百公里。而且,撞击物的大小和速度并不会影响碎片的大小。 ![]() 肖恩·威金斯和他的团队模拟了不同级别的小行星撞击月球的情形,结果发现,一公里大小的小行星就可将月球表面以下20公里的地壳撞碎,范围达到40公里;但是10公里级别的小行星撞碎的深度同样也在20公里左右,范围则是达到了300公里。 ![]() 看到这样的结果,研究人员便猜想,可能是由于长期以来被小行星不断轰击,月球地壳大量破碎,无意中增加了岩石的孔隙度,从而导致了月球密度的下降。而撞击造成的碎片则以网络状相互连在一起,月球的严重碎片化使得月球表面以下20公里已经被分成了三层。由上而下分别为风化层、抛射层、岩石层。风化层为细碎的月球土壤,尺度仅为米级;抛射层则是因为数十亿年小行星撞击抛射的物质所组成的。最下面一层的岩石层则是有撞击后未能抛射的岩石碎片组成的。 ![]() 如此看来,小行星的撞击却是没有办法突破月球20公里处,那么哪里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让我们期待未来科学可以揭开月球神秘的面纱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