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我们讲到秦人直系先祖恶来效忠商纣王,被周武王处死。恶来的父亲飞廉为了保全族人,被迫向周人低头屈服,随后飞廉在霍太山(今山西霍县)定居和去世。 归顺周朝后,飞廉族人的政治地位直线下降。由于恶来为商纣王尽忠而死,他的后人格外不受周王室待见甚至遭到刻意打压,只能在周王室的威压和提防下艰难图存。在这个过程中,恶来的后人可能主动或被动地向西迁徙到了犬丘(今甘肃省礼县),在远离西周统治核心的地方繁衍生息。 清华简《系年》对这段故事的记载则更加血腥和直接:
也就是说,周成王伐商盖,杀飞廉,然后强制“商盖之民”(秦人主体)西迁到邾吾(今甘肃甘谷县)戍边。 无论过程如何,到周孝王时期,恶来的四世孙大骆已经在犬丘安家,并且发展出了一定的势力,还娶到了西周颇有实力的申侯的女儿。恶来后人之所以能在这时发展出一定势力,存在两种可能:
总而言之,在恶来之后,经过女防、旁皋、太几三代人的沉寂,到第四代-大骆时,恶来一脉终于触底反弹,并得到了西周重臣的青眼相加。而大骆的儿子非子,也即将带领族人更上一层楼。 非子爱好和擅长养马和牲畜,也可能是为了犬丘的防务必须养马。后来,非子擅长养马的消息传到了周孝王那里。作为西周唯一冲破“嫡长子继承制”的周天子,周孝王此时正试图抵御戎狄、振兴王室、安定关中。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周孝王果断地抛弃成见和历史包袱,提拔重用非子,让他在汧渭之会(今陕西凤翔县)为周王室养马。 非子果然不负所托,在他的牧养下,马群繁衍壮大起来,这为周孝王最终力挽狂澜、降服戎狄、改善周王室处境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了表彰非子的功绩,周孝王准备安排非子继承大骆的地位。但是申侯的女儿为大骆生下了嫡子成,申侯为自己的外孙着想,劝阻了周孝王。而周孝王则坚持认为:“以前伯益帮帝舜畜养牲畜立功,获得封地,并赐姓为嬴。现在他的后裔为我养马,我也要分土给他”。 骏马 最终,周孝王把非子封在了秦邑(今甘肃天水),让他接续嬴姓祭祀,成为嬴姓的大家长,号称“秦赢”。就这样,秦国终于在历史上亮相,而非子也成为秦人的首位君主。当然,这时候说“国”可能不太严谨,因为秦邑不是我们所熟悉的诸侯国。不过,这显然已经是秦人自从恶来死后迈出的最大一步,秦人不仅摆脱了追随商纣王的“原罪”,还得到了周王室的赏识。从这时起,秦人终于走上了雄起的快车道,尽管这条道路上充满曲折,但刚毅强悍的秦人即将用铁血谱写流传千古的逆袭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