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阳询《虞恭公碑》

 率我真 2019-05-12

《虞恭公碑》又称《温公碑》、《温彦博碑》,是《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的简称,唐贞观十一(公元637)年刻,岑文本撰,欧阳询书。宋时碑石下半截断裂,又有牧童嬉戏,下截多漫泐,昭陵诸碑多如此。是故此碑名声虽隆,而习者稀。而宋拓最多者仅存上半截八百余字,后翁方纲洗石释文,罗振玉亦有同举,将凿损字释出,既补唐史缺漏,又可资参习,惜释文未能得观.

他的书法体现了大国的风度,为李唐三百年楷书中的龙头和执牛耳者

他的书法体现了大国的风度,为李唐三百年楷书中的龙头和执牛耳者

他的书法体现了大国的风度,为李唐三百年楷书中的龙头和执牛耳者

他的书法体现了大国的风度,为李唐三百年楷书中的龙头和执牛耳者

他的书法体现了大国的风度,为李唐三百年楷书中的龙头和执牛耳者

他的书法体现了大国的风度,为李唐三百年楷书中的龙头和执牛耳者

他的书法体现了大国的风度,为李唐三百年楷书中的龙头和执牛耳者

他的书法体现了大国的风度,为李唐三百年楷书中的龙头和执牛耳者

他的书法体现了大国的风度,为李唐三百年楷书中的龙头和执牛耳者

他的书法体现了大国的风度,为李唐三百年楷书中的龙头和执牛耳者

欧阳询(557~641),唐代著名书法家,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勃海县男。书法学二王,参以隶法,劲险刻厉,于平正中见险绝,自成一体,世称“欧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与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并称为“楷书四大家”。他的书法在当时堪称一绝,“人得其尺牍文字,咸以为楷范焉。”楷书从隶书发展到唐初,成为一种成熟的书体,是以欧阳询的书艺为代表的。他的楷书体现出盛唐泱泱大国的风度,为李唐300年楷书中的龙头和执牛耳者。传世碑刻除《虞恭公碑》外,尚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皇甫诞碑》、《房彦谦碑》等;墨迹有《张翰帖》、《卜商帖》、《梦奠帖》等编有《艺文类聚》100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