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习签到27:第二十七章 散文(三)

 政二街 2019-05-12

组队对抗惰性,跟着大师兄,一起签到学习!


“文学考研”微信公众号的第一轮《现代文学》复习正式开始啦!第一轮复习主要以【通读和精读教材】为主,精读的速度不宜过快,不然会有遗漏。今年,大师兄将陪着大家一起读教材,把必须掌握的内容,一举拿下。

每个人的复习进度不一样,如果觉得自己惰性比较大,很难自主安排复习时间。那么,建议跟着大师兄一起复习。在文学考研商城,订阅“古代文学-第一轮复习资料”,每天坚持,然后签到

大师兄也会按照教材顺序,每天在公众号推送【复习任务】,有书的,可以跟着一起划重点,没有书的,可以做一下笔记。希望参加2020文学考研的师弟师妹们一起坚持学习!每天学习完,都可以在下面留言【签到】发到朋友圈让更多人监督你学习!坚持才是胜利!加油!


第二十七章 散文(三)


抗战及其后(通称第三个十年)的散文创作,尽管受到战争的影响,却仍然呈现繁荣的景象。从正式的散文集来看,1917至 1937 年 7 月近 20 年间,共出版 800 多部,而 1937 年 7 月至 1949 年底 12 年间就出版了 1170 部,第三个十年散文创作的总量远远超过了头两个十年的总和。(注:该数字参考贾植芳和俞元桂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总书目》,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3 年版。)当然,散文各种文体的发展势头也是有所不同的。抗战初期(尤其是 1938 年前后)报告文学几乎抢占了整个文坛,而当战争转入相持阶段(大致是 1940 年之后)以后,以揭露抵制社会弊端为主要内容的杂文又唱了主角。因此,一般认为在这个强调民族共性的时代,特别适合诸如报告文学、杂文这类偏重社会效应的文体,而比较讲求个性化的散文小品则失去了充分发展的时机。其实这只是相对而言。在抗战初起阶段,抒情散文和艺术小品的确大大减产了,但出版抒情叙事类散文集的数量,也仍然相当可观。部分作家这方面创作的质量有了突出的进步,出现一些散文艺术臻于圆熟的作品。在抗战中后期及抗战胜利以后,散文创作更呈现多姿多彩的风致,普遍的艺术水准都提高


一、报告文学的勃兴


“七七”事变激起全国上下的爱国之心。许多作家南下流亡,或者参加了军队,或者目睹亲历了残酷的战争,激发了为抗日写作的热情。而当时人们渴望文学能更加贴近现实,甚至要求文学能迅速反映战况,担负起传递战斗信息、记录抗战业绩的任务,因此,自 1937 年到 1940 年,报告文学成为许多作家首选的文体


二、继承鲁迅传统的杂文


40 年代杂文的创作潮流始终受惠于鲁迅的传统。国统区、解放区和上海“孤岛”,都曾经发生过这样的论争,讨论扣心是:鲁迅的时代是不是已经过去?还要不要重振杂文?这些讨论涉及到在抗战的新形势下如何继承、发扬鲁迅散文的现实主义精神问题。


三、小品散文的多样风致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小品散文转入相对的沉寂。当全国范围兴起报告文学和杂文创作热潮的时候,北方与上海“孤岛”等地还有小品散文在陆续发表。新进的散文作者并不太多,然而已经成名的作家所写的散文,大都比前一时期更圆熟,有更多样的风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