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邦得天下靠忽悠,他的约法三章看似顺应民意,其实是挖了个大坑

 历史解密坊 2019-05-12

刘邦是大汉的开国皇帝,而他之所以能成为皇帝,最重要的“法宝”,就是他在进入关中之后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后,正因为“约法三章”,他才得到了关中百姓们的支持,这才有了跟项羽一拼的资本。可是您知道吗?刘邦的“约法三章”,其实只是政治作秀,里面藏着不少的心机。如果您想了解,就让小编来为你揭秘吧!

秦始皇扫平六国后,大力推行严刑峻法,让天下百姓们惶恐不安,终日提心吊胆,这就是“天下苦秦久矣”的原因。刘邦拉起了反秦的队伍后。曾经一度带兵打到了咸阳,《史记》中记载:(沛公)今入关,金银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并与当地百姓达成“约法三章”的协议。约法三章的内容很简单,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可就是这短短的几个字,却是刘邦与众臣子反复商议的结果,里面充满了心机和套路。我们可以来简单总结一下。

1.宽刑减法

“天下苦秦久矣”之所以会被再次提起,正是因为秦朝的不得人心,在重重的法律条文之下,百姓们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司马迁曾经在《史记》中描述了秦朝的社会情景,用了“囹圄如市,悲哀盈路”短短八个字,意思是说,监狱就像菜市场一样热闹,一路走下来全是悲惨的号哭之声。

可是刘邦进入关中后,首先废除了秦朝的法律条文,这就相当于搬走了压在人民头顶的一座大山,也算是翻身农奴把歌唱。在这种情况下,关中的百姓自然而然对其感恩戴德,这也是刘邦“约法三章”的重要前提基础。

2.简洁易懂

《秦律》所依据的,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李悝著作的《法经》,这部《法经》是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法典,其中内容繁缛复杂,在修订《秦律》时,需要专业人士进行解读,再依据其上内容编纂相关法律条文。

这样一部法典虽然内容全面,可是对于百姓来说却十分不感冒,百姓们斗大的字不识一筐,哪里听得懂这么复杂的法律条文?因此,在秦朝峻法如此严苛下,法盲还是一抓一大把。

相比之下,刘邦的“约法三章”就不同了,直接告诉百姓:凡是杀人者必须处死,抢劫偷盗之人必须抵罪,这样的法律条文既简单又粗暴,百姓们不但听得懂,而且还符合他们的三观,故此也就让百姓从心底对“约法三章”大加认可。

3.安抚民心

刘邦在进入关中后,并没有像其他的义军一样烧杀抢掠,也没有如项羽那般大肆复仇。他带领军队入驻关中后,第一件事就是从法律入手维护社会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让百姓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这支部队的正义性,从而由衷的对其认可称赞。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刘邦此举就是告诉关中民众“我们不是来祸害你们的,我们是来拯救你们的”,百姓们自然会“箪食壶浆以迎义军”呢?

不过关中的百姓还是高兴的太早了,此时的刘邦志在天下,需要得到关中的民心,故此才能“约法三章”,以树立自己的仁与威,而当他真正的得到天下后,刘邦马上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变脸。

随着刘邦击败项羽定鼎天下后,他便觉得“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于是便让萧何执笔,在《秦法》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在此过程中又觉得《秦法》中的法律还是不够细致,又硬生生加了三篇,变成了九篇颁行天下,其字数竟达到了773万字(估计让一个人去看,一天看两万字,需要看一年),自此一直沿用下去。

关中的百姓这才知道,大家都被刘邦坑了,不过刘邦可不是秦始皇,他知道秦朝律法森严所带来的致命后果,故此并非照搬《秦律》,而是以宽仁的原则对《秦律》多加修改,这才让汉初的天下得以安定。

刘邦的做法固然有些“可耻”,不过这也是统治者必然的手段。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以“约法三章”获得民心是重要的崛起途径,而推行更加完备的法典,对于维持统治也是尤为必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