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闻名的自然博物馆,总有着琳琅满目的展品,从进入博物馆开始就会觉得眼睛忙不过来。 但你可能想不到,你千辛万苦绕场一周,却连博物馆所有藏品的百分之一都没有看全,还有许多藏品都藏在地下库里、或者仍在科研人员手中。 例如恐龙化石,许多化石没有出现在展馆中,也可能是因为它们正在为科研人员提供来自远古的信息。即使看到的也未必都是真实的,那些完整的骨架其实都掺有不少人为的成分。 多数恐龙化石被挖出来时都不会是完整的一套,缺胳膊少腿是难以避免的。幸运的是,现在科学技术加持下,将不完整的恐龙骨架复原已经不是难事。 当然,复原骨架只是恐龙学的一部分。一块恐龙化石从泥土中出来,直到博物馆中展览,还要经过许多道工序。一块恐龙化石藏有的巨大真相,很可能就这样被挖掘出来。 说起来只是两三句话,但只有亲身经历才明白其中艰辛,就跟着我们的嘉宾一起体验“从泥土到展馆“的历程吧! 李敦景,笔名沅臻,字厚儒 副研究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会员、中国古生物学会古脊椎动物学会分会会员、中国剧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会员。 曾工作于恐龙博物馆(已退休),擅长于文物博物馆学和恐龙学。 1.如何发现一只恐龙 2.如何复原一只恐龙 3.如何展览一只恐龙 4.我为什么坚持和恐龙相伴 2019年5月17日(星期五)晚上8:00 【语音形式分享】 想了解恐龙的故事? 添加司马亿好友,并回复“恐龙”码上参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