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破灌喉杀夫案

 不悔书屋113 2019-05-12

明朝年间,新来广东新兴到任的李知县出城,看见一个坟堆有一个着盛装的女子在哭丧。可再定睛细看,她却是穿着丧服,问随从,随从都说老爷看错了,那是个服丧的妇女在哭坟。李知县就要衙役将这妇女带回衙门调查。到了衙门里,李知县审问这个妇女,那个妇女说:我丈夫病死,邻居者知道。今日正做七七,到坟前奠祭,哪里会穿艳服?李知县传四邻来问话,四邻都说这个妇女的丈夫确实是病死的。这李知县仍然不释放这妇女。这妇女的夫家没有其他人。邻居见李知县如此固执,就帮这个妇女出面,到府衙申诉,告发李知县无故拘押寡妇。知府发下文件,要求李知县在半个月内放人,如果查不出犯罪情节,就要按照故人入罪处罚,革职罢官。

李知县慌了手脚,只得亲自化装出县城,到附近一带查访,连着几天,毫无收获。有一天傍晚,正好遭遇小雨,见山脚下有一户草房,便走近请求躲避一时。那草屋里有个中年村妇,让他进了屋。李知县自称是路过的外地算命先生,又问能否借宿一晚。这时那村妇的儿子恰好回家,李知县取出一点银钱,请村妇准备饭菜,那村妇笑道:我家又不开饭店,只有粗茶淡饭,怎么可以让客人破费!一来两去,彼此热络。李知县和那儿子喝着老酒,说些闲话,那儿子很快有了醉意,问李知县:你从城里过,知道现在的知县吗?李知县说:知道,听说是个姓李的。

那儿子说:你不知道那李知县很快就要因为那个女人的案件罢官了!这事哪怕包公再世也搞不清了,可是偏偏我能搞得清!讲到得意处,那儿子拍着桌子说:老实告诉你,我实际上是靠做小偷来养活母亲的。那户人家我也去打探过,那晚见屋门虚掩,闪进门去想拿点东西,这时就见本地的一位武举老爷进来,我只好躲在暗处。这位武举老爷好像和那女人很亲热,那生病的丈夫躺在里间床上呻吟,那女人说药已经煎好了,端着一个铜勺走进去,把勺里的东西倒进那丈夫的嘴里,那丈夫惨叫一声就死了。我看见那铜勺里的是熔化的锡液!我实在害怕,就乘机溜走了。这种事情官府如何能知道!李知县听了心中大喜,问那儿子:你为什么不去告发?那儿子说:夤夜入人家,非奸即盗,我去告发不是自投罗网?李知县劝告那儿子:小偷不可以做长久的。我和你一见如故,明天跟我进城,我的行李里有点银子,送给你做买卖本钱吧!那儿子当然很高兴地同意了。

第二天李知县带了那个小偷回到县城,要他等一下。自己回衙门,派出衙役把那小偷也带进来,后堂相见。那小偷大惊失色,叩头不止。李知县交代他在审讯那女人和武举时出庭作证,又派出衙役抓武举到案。那女人和武举在堂前相见,已是吃惊不小,那小偷出来说的一番证词,两人百般抵赖也说不通。李知县下令吊棺检验,果然发现死者喉咙被锡块堵塞。这是那个武举出的主意,要害死病恹恹的丈夫,用毒药会被人看出来。用烊锡就不会被发现。那个向府衙申诉的邻居,也是武举指使的。李知县按照法律判了了这一对奸淫男女,又给了那个作证的小偷一大笔钱。然后把案情做成详文,上报到府衙,最终保住了自己的乌纱帽,也赢得百姓的清官声誉!

通过这个案子知道非常难查,但悉心查阅作案之人留下的蛛丝马迹,一查到底,没有破不了的案。正应了那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因爱好断案故事而收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