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大学在校博士演绎《诺恩吉亚幻想曲》

 梅兰co8bd95u0d 2019-05-12

       手风琴曲《 诺恩吉亚幻想曲》以内蒙古东部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诺恩吉亚出嫁远方,思念故乡的美丽传说为题材,取东蒙民歌《思乡曲》为主题,采用奏鸣曲的体裁写成。


       谢智宁,清华大学化工系博士研究生在读。

2013年加入清华大学键盘队,师从姜伯龙。

在键盘队内和大家一起探索、演绎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与演奏形式,参与键盘队的沙龙和专场音乐会。并表演过《D大调卡农》(5声部10重奏)、《桥》(钢手合作)、《f小调恰空》(二重奏)、《水上音乐》、《和谐的灵感》(RV522 第一乐章)、《士巴女王到来》(二重奏)、《little Story》(三重奏)、《动物狂欢节·狮子王进行曲》(4重奏)、《哥特组曲》(四重奏)等重奏作品,以及《阿斯图里亚斯》、《诺恩吉亚》、《Sarabande》(HWV437)等独奏作品。

与小伙伴们一起探索手风琴乐团的形式,为观众带来《Oblivion》(与姜伯龙老师合作)、《清华大学校歌》(八声部)、《拉德斯基进行曲》等。

曾于2015、2016年的夏天,两度赴新疆克州阿合奇县进行为期1个月的艺术支教——教零基础的孩子们手风琴。并在1个月的支教结束时为当地的师生家长带去汇报演出,带着孩子们演绎《山楂树》、《圣母颂》(古诺,钢手合奏)等作品。在基本的演奏方法与乐理之余,也为孩子们介绍不同时期的好的音乐作品,带领他们聆听。

在赴阿合奇艺术支教期间,有幸赴别迭里和科加尔特两个边防哨所慰问边防连士兵,为他们带去手风琴表演《一步之遥》、《贝加尔湖畔》、《诺恩吉亚》等。

2018年7月赴挪威Voss参加Nordaccordion的暑期进修,并有幸能与Gier教授、御喜美江教授与Ida老师交流探讨,本视频即录制于活动期间的学生音乐会上。

    (谢智宁演奏《诺恩吉亚幻想曲》)

带着《诺恩吉亚》去挪威参加Nordaccordion的时候,我未曾想到Geir教授会安排我在第一次学生音乐会上演奏这部作品。

那次学生音乐会在是在一个教堂里举行的。教堂中心走廊的一段是舞台,另一端就是教堂的大门。那天午后阳光正好,大门发出洁白光芒。头顶是虽不奢华但却很典雅的吊灯。教堂里的木椅是洁白的。教堂里有微微的回声,又不过分。

从第一次将《诺恩吉亚》练下来起,我就一直在想,这部作品在哪里演绎比较好呢?音乐厅,草原,总觉得前者少了些辽阔,后者少了点殿堂的仪式感。

在教堂里,当象征着法号的前奏响起,我第一次有一种全身发麻的触电的感觉。眼前出现了夜空下的少女,出现了赛马的汉子,出现了见证少女结成连理的洁白的营帐,耳畔传来深夜里少女诉说着的思念。

在哪里演绎比较好?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第一次听到这部作品的时候是在5年前。听到的时候便觉得很好听,也因此希望能自己亲自演绎。后来通过朋友转的微信推送,知道了诺恩吉亚的故事情节,而后觉得可以拿起乐谱了。后来在姜伯龙老师的指导下发现了作品中那些对位、复调和自由低音的影子,在喜欢之余更多了一份敬佩。

演奏结束后,Geir教授、御喜美江教授、Ida老师和我说了“congratulations”。真的想在这里再一次感谢王树声老师写下了的这部好的作品。

能在一个恰好的地方,演绎一部好的作品。对于一个演奏者而言,这是可遇不可求的极致体验。

——谢智宁


王树生老师所创作的《诺恩吉亚幻想曲》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幻想曲体裁的大型手风琴独奏曲,是在蒙古族当地民歌的基础上,发展创作而来的。曲式类型为奏鸣曲式,结合蒙族音乐特色加以创作,给人以新颖生动的音乐风格,是中西方音乐文化的融合,给予演奏者更好的发挥空间。对于演奏者来说,不仅仅要弹奏好每个音符,运用好每个技巧。更多的是从作者创作和技巧中总结出创作者的意图和思维,这样才能演奏出一首吸引人的乐曲。王树生先生这部作品融时代性,民族性于一身的成功作品。 也将成为中国手风琴作品的经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