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

 金哥6762 2019-05-12
疾病分类
  普通外科
症状体征
  下肢沉重、小腿隐痛、易疲倦、水肿和出血,以及症状与站立、行动和卧床休息的有关
诊断检查
  1.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常与股隐静脉瓣功能不全同时存在,二者都因下肢静脉高压和淤血,酿成了一系列临床表现(见下肢静脉曲张)。本病在足靴区皮肤可发生营养性变化,如脱屑、变薄、变硬、粗糙、色素沉着及溃疡形成等方面较单纯股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为重。
  2.作足背浅静脉压测定,可间接了解瓣膜功能,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和逆行造影结合Valsalva技术,可进一步测定深静脉瓣膜功能。根据Kistner标准,瓣膜功能的分级如下:
  (1)瓣膜功能健全(0级):平静呼吸时,无造影剂通过瓣膜向远侧泄漏。
  (2)轻度瓣膜功能不全(Ⅰ级):有少许造影剂通过股浅静脉最高一对瓣膜而向远侧泄漏,但不超过大腿近段。
  (3)中度瓣膜功能不全(Ⅱ~Ⅲ级):有多量的造影剂通过深静脉瓣膜而倒流,直达小腿。这一级的瓣膜功能不全可分为中度轻(Ⅱ级)和中度重(Ⅲ级)两类,前者造影剂倒流终至止于胭窝平面,后者超过胭窝平面。
  (4)重度瓣膜功能不全(Ⅳ级):造影剂向远侧倒流,直达踝部。
  3.注意与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和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等相鉴别。
治疗方案
  一、治疗
  1.中度以上倒流的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治疗,应控制深静脉血液倒流。现有的手术方法包括瓣膜修补术、半腱肌-股二头肌腱袢腘静脉瓣膜代替术和带瓣静脉段移植术。
  2.对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伴有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除选择上述控制深静脉血液倒流的手术外,应同时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剥脱和筋膜上或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术。
  二、术前准备
  1.按手术前一般准备常规。
  2.按下肢静脉曲张术前准备(见下肢静脉曲张)。
  三、麻醉要求
  一般用蛛网膜下腔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四、术中注意点
  1.瓣膜修复时,使游离缘处于弧形的半挺直状态,既不过紧,也不太松,如以生理盐水冲洗,可见二瓣叶的游离缘有弹性的对直、拉紧,合拢后呈弧形。
  2.半腱肌-股二头肌袢成形术,应注意形成的肌袢有足够的长度(距切口5cm),不可过短,以免术后持续压迫胭静脉回流。
  3.如同时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剥脱和交通支静脉结扎术,术中注意点见下肢静脉曲张手术。
  4.腹股沟区切口中的细小管道应仔细结扎,以防术后发生淋巴瘘而影响切口愈合。
  五、术后处理
  1.按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护理。
  2.瓣膜修复成形术后应予肝素抗凝1周,此后过渡到华法令口服抗凝,至少持续半年。
  六、出院标准及随访
  切口愈合能行走,无并发症,即可出院。3个月及半年后复查治疗效果,注意有无复发。
用药安全
  术后处理:
  患肢抬高,鼓励病人在麻醉作用消失后,作患肢足跖背伸运动,早期下床活动。术后3~5天静脉点滴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18ml,每日1次。口服肠溶阿斯匹林片30mg,每日1次,共1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