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汉字:忧国忧民——说“忧”(憂)

 杏坛归客 2019-05-12

朱英贵

成语“忧国忧民”本作“忧国爱民”,语见《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意谓忧心国家,爱护百姓。后来大概是因为百姓的命运始终坎坷的缘故,有识之士则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于是就逐渐说成“忧国忧民”了。本文就来谈谈这个“忧”(憂)字。

一、“忧”(憂)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现代常用的“忧”字是作为“憂”的简化字来使用的,实际上“忧”是“憂”的一个替代字,也就是说,汉字中原本是存在着“忧”与“憂”这两个字的。

《说文解字》卷十心部:“忧,不动也。从心,尤声。

对于许慎“不动也”的解释,《玉篇》作“心动也”,《广韵》作“动也”。然而各个版本的《说文解字》均作“不动也”。故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云:“各本作不動也,今正。玉篇曰心動也。廣韵曰動也。

至于究竟是“心动”还是“不动”,都不能改变“忧”是一个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因为有一点是不容怀疑的,即“忧”字从“心”表意,“尤”是个声符。然而遗憾的是,找不到“忧”字的甲骨文或金文字形,目前能初步认定是“忧”字的古文字形体的,只有战国时代的楚系简帛文字(见下图):

楚系简帛文字的“忧”字

然而,上图这些个战国时代的楚系简帛文字的“忧”字,从构字理据上看并非今天我们作为简化汉字使用的“忧”(憂)字,也就是说,本文所要谈的“忧”(憂)字原本是写作“憂”的(下图为“憂”字的古文字形体):

“憂”(今简化做“忧”)字的古文字字形

甲骨文中未见“憂”字,上图中可以看到“憂”字的三个金文字形:前两个字形为独体象形,作人以手掩面之形;第三个字形从“心”从“页”会意,“页”既可以表示头部或颜面,又可以表示头脑之意,整体表达用心用脑之意。

接下来的两个战国时代的大篆形体:前一个字形承袭第三个金文字形,从“心”从“页”会意;后一个字形又在前一个字型的基础上增加表示脚的构件“夊”,似乎在表示忧心的心理活动,既表现在头部或颜面,又表现在踌躇与和缓之行貌。

上图最后是两个小篆字形:前一个跟第一个战国大篆构形一致,后一个跟第二个战国大篆一脉相承。今天写的“憂”字,是在后一个小篆字形基础上经过隶变与楷化而来的。

《説文解字》卷五夊部:“憂,和之行也。从夊,𢚧聲。《詩》曰:布政憂憂。

许慎的解释大致意思为:“憂”,从容不迫地行走(踌躇与和缓之行貌)。它的字形采用“夂”作表意偏旁,采用“𢚧”(上从“頁”省,下从“心”)作声旁。《诗经》中有云:要考慮周全以後才頒布政策。

由于《説文解字》将“憂”字归入“夊部”,故许慎的解释“和之行也”则侧重于脚部动作,并将其看作是形声字,此说未免有失偏颇;幸好其结尾又缀上一句“詩曰布政憂憂”,用《诗经》中的诗句“布政憂憂”来例证“憂”字考慮周全的造字本义,这样与前文相辅相成,以便于人们体会“憂”字的造字本义。

由此可见,“憂”字的构字理据就是像一个人双手抚额沉思,步履缓慢,或者像一个人用手指头琢磨事情而慢慢走路的样子。因此,“憂”字的造字本义也就含有步履沉重、心事重重、多思多虑、放心不下、筹谋良久等意思。

二、“忧”(憂)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综上所述,“憂”字的造字本义中含有步履沉重、心事重重、多思多虑、放心不下、筹谋良久等意思,因此它的造字基本意思应该是忧虑或忧愁例如:“未见君子,忧心如醉。”(《诗·秦风·晨风》)再如:“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又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又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唐·白居易《卖炭翁》诗)

由此可以引申出如下几方面的意思:

其一,表示忧患、祸患的意思。例如:“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论语·季氏》)再如:“平王往而大惊曰:‘宛何等也?’无忌曰:‘殆且有篡杀之忧,王急去之。’”(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又如:“今之言球之害者,必曰有危堕之忧,有激射之虞。”(唐·韩愈《上张仆射第二书》)又如:“元帅伤势虽重,可无性命之忧。”(欧阳予倩《木兰从军》第十一场)

其二,表示忧思、畏惧的意思。例如:“吴越受令,荆楚惛忧,莫不宾服。”(《晏子春秋·问上三》)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晏子春秋》:“‘荆楚惛忧’,言荆楚闻而恐惧也。”再如:“吾受命于天,竭力以养人。生,性也;死,命也。余何忧于龙焉!”(《吕氏春秋·知分》)

其三,表示疾病的意思。例如:“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孟子·公孙丑下》)赵岐注:“忧,病也。”再如:“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礼记·曲礼下》)

其四,表示居丧的意思,多指居父母丧。例如:“王宅忧,亮阴三祀。”(《书·说命上》)孔颖达疏:“言王居父忧。”再如:“自居母忧,便长断腥膻,持斋蔬食。”(《梁书·文学传下·刘杳》)又如:“四年,方计费兴工,而帅公以忧去。”(清·魏源《两淮都转盐运使婺源王君墓表》)

其五,表示军队为敌所败的意思。例如:“军有忧,则素服哭于库门之外,赴车不载櫜韔。”(《礼记·檀弓下》)郑玄注:“忧,谓为敌所败也。”

根据上面对“忧”(憂)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忧”(憂)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三、含有“忧”(憂)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忧”(憂)字的相关成语比较丰富,其中“忧”(憂)字的含义大致有如下三种情形:

其一,绝大多数成语中的“忧”(憂)字都是表示忧虑、忧愁的意思。例如:

不堪其忧——忧:愁苦。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语见《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高枕无忧——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思想麻痹,丧失警惕。源自《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积忧成疾——忧:忧虑。长久忧虑就会得病。语见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李逢吉裴度谏穆宗》:“崔发驱曳中人,诚大不恭,然其母年八十,自发下狱,积忧成疾,陛下方以孝理天下,所宜矜念。”

乐行忧违——指所乐的事就去做,所忧的事则避开。源自《易·乾》:“乐则行之,忧则违之。”

乐以忘忧——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快乐。语见《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路叟之忧——指百姓的疾苦。源自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行游,中路闻哭者声,其音甚悲……见之,丘吾子也,拥镰带索而哭。孔子辟车而下问曰‘夫子非有丧也,何哭之悲也?’丘吾子对曰‘吾有三失。’孔子曰‘原闻三失。’

慢易生忧——慢:疏慢;易:轻易;忧:忧愁。疏慢轻易必然坏事,因而产生忧愁。语见《管子·内业》:“思索生知,慢易生忧,暴傲生怨,忧郁生疾。”

内顾之忧——旧时形容没有妻子,身在外又要顾虑家事。现形容有内部的忧虑。源自晋·左思《咏史》诗:“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

杞人忧天——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源自《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思深忧远——思虑得深,为久远的事操心。形容考虑周到。源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

无妄之忧——平白无故遭灾的忧虑。语见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无妄之忧勿药喜,一善自足禳千灾。”

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语见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我做了个草庵中无忧无虑的僧家。”

先忧后乐——忧虑在天下人之先,安乐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源自汉·刘向《说苑·谈丛》:“先忧事者后乐,先傲世者后忧。”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宵旰忧劳——宵衣旰食,非常劳苦。形容勤于政事。亦作“宵旰焦劳”、“宵旰忧勤”语见《明史·吴时来传》:“若不去嵩父子,陛下虽宵旰忧劳,边事终不可为也。”

宵旰忧勤——形容勤于政事。同“宵旰忧劳”语见《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本署院任京秩时,伏见朝廷崇尚节俭,宵旰忧勤,属在臣工,尤宜惕厉。”

忧愤成疾——忧愁气愤得病了。形容极其忧愤。语见《五代史平话·晋史》:“契丹因晋主招纳吐谷浑,遣使来让(责备),晋主忧愤成疾。”

忧公忘私——关心公益,不顾私利。语见《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忧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

忧国爱民——忧心国家,爱护百姓。语见《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忧国奉公——心怀国家,努力做好工作。语见《后汉书·祭遵传》:“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乎。”

忧国忘家——因忧虑国事而不考虑自己的家事。语见《后汉书·来歙传》:“中郎将来歙,攻战连年,平定羌、陇,忧国忘家,忠孝彰著。”

忧国忧民——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源自《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忧深思远——深刻忧虑,长远打算。语见《诗经·唐风·蟋蟀》小序:“忧深思远,俭而用礼,乃有尧之遗风焉。”

忧心忡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语见《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忧心如捣——忧愁得像有东西在捣心一样。形容十分焦急。源自《诗经·小雅·小弁》:“我心忧伤,惄焉如捣。”

忧心如焚——如焚:象火烧一样。心里愁得象火烧一样。形容非常忧虑焦急。语见《诗经·小雅·节南山》:“忧心如焚,不敢戏谈。”

忧形于色——形表现。忧虑的心情在脸上表现出来。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忧虑。语见《旧唐书·五行志》:“四年六月,天下旱,蝗食田,祷祈无效,上忧形于色。”

知命不忧——识天命者无忧虑。源自《周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转忧为喜——由忧愁转为欢喜。源自明·陆采《怀香记·池塘唔语》:“解双眉转愁为喜,订芳期欢声和气。”

自相惊忧——自己人互相惊动扰乱,造成不安。源自《左传·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

其二,也有少数成语中的“忧”(憂)字是表示忧患、祸患的意思。例如:

后顾之忧——顾回头看。来自后方的忧患。指在前进过程中,担心后方发生问题。语见《魏书·李冲传》:“朕以仁明忠雅,委以台司之寄,使我出境无后顾之忧。”

季孙之忧——季孙鲁国大夫;忧忧患。指内部的忧患。语见《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缧绁之忧——缧绁:捆绑犯人的绳子。引申为囚禁。被囚禁的忧虑。指有坐牢的危险。语见鲁迅《通信》:“逃掉了五色旗下的‘铁窗斧钺风味’,而在青天白日之下又有‘缧绁之忧’了。”

内忧外患——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源自《管子·戒》:“君外舍而不鼎馈,非有内忧,必有外患。”

其三,还有个别成语中的“忧”(憂)字是表示疾病的意思。例如:

采薪之忧——采薪:打柴。病了不能打柴。自称有病的婉辞。语见《孟子·公孙丑下》:“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

负薪之忧——意指背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有病的谦词。语见《礼记·曲礼下》:“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