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上, 母亲一直是家庭的核心角色, 是家风的传承的关键性人物。 母教决定家教,决定了一个家族的兴衰。 所以古人又说, '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 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 从画荻教子,到截发筵宾, 母教造就了中国人骨子里最深的 家国使命和天下情怀。 所以,孙中山说: '天下的太平安危看女人。 家庭的盛衰看母亲。' 在张氏家族的历史传承中, 不断涌现出伟大的母亲, 让家族得以繁衍, 张氏家风也因母教而光大。 张廷玉的母亲姚氏在当时是出了名的, 清康熙曾当着张廷玉的面对臣下说: “张廷玉兄弟,母教之有素,不独父训也。“ 康熙充分肯定了桐城张家的母教 张英之妻姚氏,出身诗书礼仪之家, 是浙江龙泉学博姚孙森的小女儿, 刚嫁入张家,张英重病。 姚氏悉心照料,三年得愈。 又三年,张英中举。 姚氏一人担起照料家庭的重责, 再过四年张英中进士。 康熙年间,张英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姚氏最终成就了丈夫一代贤臣的美名。 她悉心教导子女,使六个儿子都成了材, 四个考中了进士, 其中张廷玉更位列清代名相之列。 在张廷玉死后,谥号“文和”,配享太庙, 这也是整个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 桐城张家的蜚声海内的名望, 张廷玉的母亲姚氏功不可没。 不独姚氏,桐城张家众多女性, 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张英道:“茹荼而造家,无忝妇职; 画荻而训子,爰引母仪。” 不仅桐城张家, 贤母之教是张氏家族各宗支人才辈出的重要原因。 在“名士之城”常州张家, 清中叶也先后有三位贤母, 他们是张惠言祖母白氏、母亲姜氏、妻子吴氏。 张惠言的祖母白氏在丈夫去世后, 独自把三个孩子养大,虽然家里清贫, 却坚持让张家的子孙读书, 培育出擅长为诗的“文儒”张蟾宾。 张惠言的母亲姜氏,也是在丧夫之后, 独自承担了抚养孩子的义务。 在贫苦的情景中, 坚持教导三个孩子读书, 口授诗文, 最终培育出一代名士张惠言。 而张惠言的妻子吴氏也是贤母典范, 她的儿子张成孙最后成为国子监生, 学术功底深厚。 张氏家族的百忍家风和美誉, 都应“不独父训”,还仰赖母教。 只可惜,中国古代并无约定俗成的母亲节, 只有父母寿诞对父母个人的感恩…… 在此西方的母亲节到来之际, 感谢母亲对家庭的付出, 对家族的贡献! 祝天下的母亲,节日快乐! 请点赞并转发出去 让母亲感受到来自整个家族的满满谢意 妈,您辛苦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