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廖化真的那么差劲吗?

 老黄说史 2019-05-12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廖化真的那么差劲吗?他是三国中被黑得最惨的老将,几千后还被人当成笑谈。

有句常用语,叫“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用以比喻一个国家或单位没有了杰出人才﹐平庸者也侥幸成名。短语中的廖化,是三国时蜀汉的将领,因为一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让他成为庸才的代名词。那么,廖化真的如传言所说,是个无能之辈吗?

廖化(?~264年),字元俭,荆州襄阳郡(今湖北省襄阳市)人,三国时蜀汉将领。廖化本名淳,世代为沔南的豪门世族,初任蜀汉前将军关羽的主簿。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冬,孙吴袭取荆州,关羽兵败遇害,廖化被俘。

身处孙吴的廖化,上演了一出真实版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廖化思念汉主刘备,于是诈死,东吴人信以为真,廖化趁机带着母亲逃出吴营,昼夜西行,奔赴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廖化在西归蜀汉途中与率部东征孙吴的刘备在秭归相遇。刘备见到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廖化后非常高兴,当即任命廖化为宜都郡太守。

廖化之所以被刘备任用为太守,除了他的忠心之外,与他的实际能力也不无关系,因为,刘备的最大优点就是会知人能用人。刘备的人才观,在某种程度上,是高于诸葛亮的。不久,刘备进军至夷道县猇亭,再一次重用廖化,以廖化为别督,与陆逊率领的吴军对战。但是,同年闰六月,刘备军被陆逊击破,廖化随军败退回蜀中。

刘备病逝于白帝城后,太子刘禅即位,廖化继续受到重用,升任丞相参军,后来又为广武都督,阴平郡太守。受到刘备父子二人重用的廖化,并没有给刘备父子丢脸,在北伐中,屡建奇功。

延熙元年(238年)九月,廖化率兵攻打魏国守善羌侯宕蕈驻守的营寨,魏雍州刺史郭淮派遣广魏郡太守王赟、南安郡太守游奕率兵救援,两军沿东西两面分兵合进,欲夹击廖化军。廖化却能抓住战机,在被围遭歼之际,击败游奕的南安军,广魏郡太守王赟亦中箭身亡。

延熙十一年(248年),凉州羌胡叛魏来降,廖化随姜维率军西迎,于成重山筑城留守,抵抗郭淮进攻,帮助姜维迎回胡王治无戴等部落。

景耀二年(259年)六月,廖化升任右车骑将军,授予节符,兼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官位与张翼相等,而在镇军大将军宗预之上。当时人所说的“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廖化、张翼”,就是对他战功的充分肯定。

263年,魏将邓艾、钟会伐蜀,廖化同张翼、董厥等人率军前去抵抗。廖化前往沓中增援姜维,继而与姜维一同退守剑阁。

后来,诸葛瞻(诸葛亮儿子)被邓艾破于绵竹,廖化等人随姜维绕道退向成都,但在半路上就得到了后主刘禅投降的敕令。264年,廖化与宗亲被迁徙河南洛阳安家,于半道“忧愤而死”,享年约75岁。

上述史实说明,廖化并非庸碌之辈。“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并非出自正史的《三国志》,也不是自演义小说的《三国演义》,而是出自一部名为《扫迷帚》的“科普作品”。《扫迷帚》是清末作家壮者撰写的一部反对迷信风俗的书。小说详细叙述了江南一带迷信风俗的诸种表现,指出迷信是阻碍中国进化的大害。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一语就是出自《扫迷帚》第二十四回“修志书独出心裁 施棒喝顿开茅塞”,原文如下:

不期一日正挥毫缮写间,突来一不知姓名、宽衣博袖、满脸腐气的老儒。那人跨进书室,并不向主人致礼,便坐在那靠东椅子上,嗤的一笑道:“好,好,‘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你这少年,公然充起著述名家来,怪极,怪极。”一面说著,一面伸手向衣襟上又旧又污的布袋内摸出一京料鼻烟壶,且倾且嗅,旁若无人。

从上文的语境中可以看出,“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虽带有贬意,都只是蜀中大将不在,廖化这才担任起先锋,指的是廖化年轻,并没有指明廖化能力平庸。因此,此句也可以理解为团队里面没有出众的新人,要年老的,有经验的人来担负重任。结果,在流传的过程中,“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就有贬义色彩了,直接让蜀汉后期的名将廖化背锅许多年。

(图片来自网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