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孔子思想与太丘社文化的血缘关系
2019-05-12 | 阅:  转:  |  分享 
  
孔子思想与太丘社文化的血缘关系□夏浚钟世上但凡已成体系的思想均有其形成的不平凡的过程,作为承载这种思想体系的自然人的成长环境对形成这种思想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是圣人的观点的形成和思想体系的建立也更多的受到其当初成长环境的托底的影响,被世代尊崇的孔子思想就是在声名显赫
的太丘社文化熏陶下萌芽发展起来的,这个观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分别叙述探讨。孔子师从何处?两千多年以来,我国出现了许多朝代尊孔子为师,以
儒学为国学,即是在当今科技异常发达的时代,我国也以孔子为自豪在多个国家设立孔子学院传播孔子思想受到了欢迎。但有一个问题是大家都一直
回避的,就是孔子的学问是从何处得来的?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孔子的初步知识是从何处学来的?答案是:孔子的思想基础来源于太丘社文化。《孔子
家语·儒行解第五》:公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君子之学也博,其
服以乡,丘未知其为儒服也。”。公曰:“敢问儒行?”,孔子曰······哀公既得闻此言也,言加信,行加敬,曰:“终殁吾世,弗敢复以儒
为戏矣!”。[1]这段对话清晰地说明两件事,一是孔子出生在鲁国青少年时期在宋国长大;二是当时鲁国上下不了解并蔑视讥笑儒家文化,儒家
文化不是鲁国的本土文化。如此可以推断孔子学于宋国,师在宋国。二、孔子儒学思想的来源孔子作为知名学者,所掌握的知识绝非自学就可以完成
的,自学需要基础,单是识字一项非投师不可,更何况还有大量的哲学知识贯穿其中,至少具有启蒙阶段。孔子青少年时代其学习过程对其思想观点
的形成至关重要,孔子在宋国文化、信仰中心太丘社长大,他的初学知识来源于太丘神社文化。孔子排行二上有一个哥哥九个姐姐,父亲是鲁小官吏
,从其父中年还有能力通过正式提亲娶得黄花颜氏,说明其家境还相当可以,孔子幼年奔宋主要原因应是为了投靠国君及本族势力、学习宋国文化谋
求更好的将来。太丘社是宋国神社,是宋国的文化、信仰中心,承担着承载文明、传授知识的重任,孔子从鲁奔宋就是朝着太丘社文化而来的。[2
]孔子的同族同脉族人一直为宋国国君,众多国家重臣也是孔子族亲,所以孔子奔宋是有血缘关系可依靠的,孔子六代以上先祖均葬在太丘神社西南
50里左右的古龙亢,同时孔子在宋时是宋共公时代,宋国的都城因水患从商丘南的睢阳迁到太丘社东60余里的相城,《水经注》:“睢水又东迳
相县故城南,宋共公之所都也。”[3],这样的距离更方便于孔子从太丘社学馆到都城及曲阜之间的走动。本人认为:“太丘神社从远古部族的图
腾崇拜圣所,升华进步到天神上帝祭祀圣地,经过了华夏文明的重要发展过程,从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太丘社的顶礼膜拜到西汉王朝置敬丘侯国重
立汉太丘社的具体举动引起的汉武帝在全国大兴鬼神祭祀之风,充分说明太丘神社在当时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在信仰领域和宗教领域所占据的崇
高地位,太丘神社文化所涵盖的报恩文化、敬畏文化、修德明道文化、信仰文化以及信仰文化分流的宗教文化是华夏一切文明、文化的根源,太丘神
社即是承载体和传承发展圣地。太丘神社文化中对天神的悔过求赦古制又是现行的众多外来宗教忏悔形式的原发筋骨精髓。”。[4]、[5]孔
子在太丘社学习长进形成了自己的儒家思想体系是符合情理的事,孔子得益于太丘社文化的熏陶与极度认可还有证据支持,孔子把孙子送到宋国学习
长进成就事业就是最有力证明。孔子的的嫡孙孔伋也是在宋国长大并在宋成就其传世著作《中庸》,《史记》:“伯鱼生伋,子子思,年六十二。尝
困于宋。子思作《中庸》。”,[6]从这些史实可以断定孔子的思想观点和《中庸》思想体系均是在太丘社文化的基础上升华衍生出来的。三、孔
子思想体系的范畴把孔子思想定义为儒学是后人所做的事。实际上,孔子思想比儒学思想外延大的多,儒学只是其思想的一部分。孔子身后未留下专
门的著作,《论语》、《孔子家语》、《中庸》等著作只是以后人的记忆、回忆记录了孔子的部分言行而已,整体去了解这些著作内容会发现孔子思
想即是太丘社文化的传续与升华和依随时代的诠释。太丘神社文化中的首席文化是天神文化,孔子在其言行中有明显的继承和解读,《四书五经》: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7]太丘神社中的天命与明德文化孔子也常常使用发挥,《论语》子曰:“天生德于予,恒魋其如予何?”、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
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也夫!”、子曰:“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8]《孔子天命鬼神思想研究》:“孔子对待天命鬼神,态度十分敬畏,其对天、天命、鬼神的虔诚信仰,无可置疑。
”;[9]太丘神社文化中的敬畏文化对天神上帝的敬畏,对天子所代表的政府的敬畏孔子亦很好的予以继承和诠释,《四书五经·论语》孔子曰: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太丘社文化的报恩文化是太丘社文化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表现在每年的春祀秋报祭祀活动,春
祀主要是通过土地神向天神上帝表达诉愿,秋报主要是在神社献上一年所得以报答天神上帝、土地神灵、祖宗神灵等众神的一年来的护佑和赐予;太
丘社文化中的修德明道文化也是在神社的演化过程中逐渐完善而进步的,孔子在太丘社文化熏陶下感悟诠释的修德明道学说在后世的诸多著作中多有
出现,子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如果把孔子的传世言行去理解德、道可能比学习
老子的《道德经》更能科学的指导人生,因为现时流行的《道德经》已经不是老子本人道德哲学思想的原始精髓了,而是所谓大牌的后人根据自己的
需求改变了文字加进了自己的思想,原始的学问被修改的面目全非。希望国人在今后认知古代先贤时一定要客观、全面认知其人,而不能片面或夸大
其人其事。总之,孔子思想是孔子对太丘社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其根源与本质没有脱离太丘社文化范畴,更没有脱离他老人家所居的时代,他的所有
思想均有太丘社文化的烙印,就像人类的遗传基因一样,孔子思想中始终流淌着太丘社文化的血液,这是一个本质上的传承关系,如果定义太丘神社
文化是孔子思想的母体也是贴切的。孔子思想范畴广阔,单是用儒家思想范畴远不能涵盖孔子思想的全部内容,尊孔子为儒家创始人本身而忽略了儒
学思想的来源处,后人生硬地把孔子思想缩小概括为狭窄的儒家思想范畴是没有整体认知孔子的思想体系所致,全面了解掌握孔子思想内涵有利于古
为今用,发挥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真正实现文化自信。参考文献:王国轩译注·孔子家语:中华书局,2009年,37,38,39,40。夏
浚钟·社会科学·太丘社的功能演变过程探讨:维普网,2019年,。郦道元·水经注:线装书局,2016,1171.夏浚钟·社会科学·太
丘社的功能演变过程探讨:维普网,2019年,。夏浚钟·商丘日报文化周刊,华夏文明之根-太丘社:2017年·10·13第003版。司
马迁·史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521.孔子等·四书五经·论语: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21.孔子等·四书五经·论语: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58,71,73,171.朱俊乙·孔子天命鬼神思想研究:中华书局,2015,239.孔子等·四书五经·论语: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145,5
献花(0)
+1
(本文系太丘神社文...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