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钓行程 所谓的钓行程,就是专门抓鱼饵下行过程中的鱼口。表现在浮漂上就是,浮漂从站立后到就位前这段时间内出现的动作。 ![]() 二、如何钓行程 1、降低饵料比重钓行程。这种方法很好理解,饵料轻了下落自然就变慢更有利于鱼儿吸食。这个时候拉饵是比较好的选择,因为拉饵的比重明显小于搓饵。加一些雾化效果更好,但是切忌雾化过大,否则鱼口会更乱。 2、加长子线钓行程。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增加子线二次下摆时间达到钓行程的目的。单独使用适合钓鱼层,离底1到2个子线长度的鱼情。子线过长会损失一定的灵敏度,所以子线以60---70公分对折为宜。 3、飞铅钓行程。所谓飞铅,就是把铅皮座和固定铅皮座的两个太空豆向浮漂方向推,其实与加长子线的效果类似。至于向上推多少,要在实际垂钓过程中进行尝试确定。由于铅皮座向浮漂方向移动会给抛竿带来不便,所以还要综合考虑抛竿的方便性。 ![]() 4、长尾浮漂钓行程。熟悉浮漂的钓友都知道:长尾浮漂又分为很多种。简单来说有长脚长身长尾浮漂、短脚长身长尾浮漂、长脚短身长尾浮漂和短脚短身长尾浮漂。这些浮漂虽然有不同的特点,但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漂尾比较长。漂尾长的特点决定了浮漂翻身后到位较慢,所以就比较适合钓行程,特别适合钓近底接口。 至于漂脚和漂身的长度要根据具体鱼情决定。短脚翻身比长脚快但重心偏下稳定性比长脚差。短身下降速度比长身较慢钓行程有优势但下降不顺畅出口不稳,而且短身钓底的时候信号不如长身明显。所以长身可以同时兼顾行程和底钓,短身底钓优势不明显。单独靠长尾浮漂的特性钓行程更适合钓近底行程。 5、综合法钓行程。在实际垂钓过程中,可能单纯使用某一种方法无法满足鱼情需要,我们可以灵活搭配综合应用。使用其中的两种或几种组合进行权衡,找到最佳的组合方式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三、注意事项 1、了解浮漂的运动规律。只有掌握浮漂正常的下落规律,才能在浮漂运动的过程中准确地读出渔汛。 2、保持稳定的抛竿频率。只有抽竿频率稳定才能形成稳定的诱鱼区,为钓行程提供有力保障。 3、随机应变,根据作钓过程中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我们可以从钓底一直调整到钓水皮,也可以从钓水皮一直调整到钓底。总之就是鱼在哪个水层,我们就钓哪个水层。所谓的钓无定律,表达在不同水层作钓也就是这个意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