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筷子说:我不是七寸六分,也不懂天圆地方

 繁星1 2019-05-12

有这样一类人,我称之为“国学造谣家”。他们为了体现先民的智慧或者自己的博学,总要牵强附会出去许多说法来,甚至捏造事实。

关于筷子,他们也有一套说辞:筷子长七寸六分,代表了人有七情六欲;筷子一头圆一头方,圆的象征天,方的象征地,对应天圆地方,这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这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

不少人看到以上的话时,心底总会不由自主产生自豪感。但我们只要稍微分析,就会发现以上全是在瞎说。

一、筷子的起源

关于筷子的起源,现在流传有多种说法,但普遍认为筷子的出现与熟食有关。“筷子最早的雏形当是人们发明陶器开始煮食后,为便于在烫水中搅动食物,以避免黏贴、煮得不均匀而用的树枝或竹棍。有时为了看看有没有煮熟,也会夹而尝之,由此逐渐演化为后来的进食之器。”相比其他近于神话的说法,这种说法当是比较接近事实的。其他说法也暂未能找到文献出处,只是说流传于各地。

二、筷子长七寸六分

从筷子的起源来看,筷子长七寸六分就完全不可能了。随手取用的树枝,怎么可能每根都是七寸六分?只需要用起来顺手,不为食物所烫伤即可。即使制作成木棍,也不可能每根是七寸六分。

而且,这还涉及一个度量衡制度的问题。关于长度,不同时期,就会有不同的制度,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制度也不一样。所以秦始皇才要统一度量衡。在古今各种制度中,最长的与最短的,计算出来能相差一倍。

再从出土或收藏家收藏的筷子来看,不同一双筷子长度也相差甚大。

据《筷子春秋》一书介绍出土或流传下来的筷子,两汉时期,长度一般为25厘米27厘米,最短的16厘米;从唐代中期以后筷子长度明显增加,一般都达30厘米上下;而宋、辽、金、元时期,筷子长一般为20至25厘米上下;明代竹箸、木箸、骨箸、牙箸的长度比前代明显增加,一般长为27至30厘米左右,铜箸在25厘米左右。清代竹、木箸长一般为27厘米左右,银、铜、牙箸多为长20至25厘上下,也有长30厘米左右的。

据《筷子三千年》一书介绍,筷子收藏家蓝翔先生收藏的筷子有长达37.5厘米的,而最短的仅有6.8厘米

可以看出,筷子长度为七寸六分是不正确的,更不可能代表什么七情六欲了。你们家里买有有两副筷子的,它们的长度都不一定相等。

三、筷子对应天圆地方

筷子并不是必须要一头圆一头方的。难道古人要先给你们想好七情六欲、天圆地方、天地人三人,阴阳八卦这些东西,然后才来发明筷子?

古人最先使用树枝或木棍的时候,筷子就是树枝或木棍的形状。从文物上来看,筷子也是有多种形制的。

直接看实物,事实胜于雄辩。

“筷子一头圆一头方,圆的象征天,方的象征地,对应天圆地方”的说法便不攻而破了。

四、持筷子的方法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和其他

这些说法就更是更是玄之又玄了,代表天地人三才,还有诸如筷子一动一静代表一阴一阳。

古人一开始使用筷子,说不定就像孙悟空吃面一样拿筷子的。拿筷子时,两手指在上,两手指在下,一手指在中间,代表天地人,为什么上下是两个手指,中间只有一个手指呢?又哪个是天,哪个是地,哪个是人呢?

筷子的长度是不一的,筷子的形状是多样的,拿筷子的方法也肯定是慢慢调整变化的,筷子的适用场合也是在发生变化的。

《礼记·曲礼》:羹之有菜者用梜,其无菜者不用梜。梜,就是筷子。《曲礼》中还说:饭黍毋以箸。

筷子有一些民俗寓意是后来赋予的,比如与“快子”谐音,用来祝福新人。但筷子的叫法出现得很晚,这种寓意也肯定很晚才出现。至于七情六欲、天圆地方,那几乎就是牵强附会的瞎扯了。


参考:蓝翔《筷子三千年》

          刘云、朱碇欧《筷子春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