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区别与使用

 那就这样吧de38 2019-05-12

文·屈茹楠 海南省肿瘤医院

大家在购买药品时偶尔会听到处方药、非处方药这两个名词,那么它们究竟指什么,有什么区别呢?

所谓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医师处方,患者根据自己的病情,依据所掌握的医药知识,按药品标签内容、说明书,即可自行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在美国称之为“可在柜台上买到的药物”(Over The Counter),简称OTC。它们是在临床使用多年,依据现有资料与临床使用经验证实为安全性大的药品,具有“安全、有效、稳定、方便”的特点,多用于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仔细观察药品包装盒,我们可以发现非处方药均有专有标示图案,印着“OTC”,有红色与绿色,分别代表甲类非处方药与乙类非处方药,乙类比甲类更安全,疗效更确切,不良反应更小。

处方药是治疗借助于诊断手段来确诊的疾病,凭有处方权的医师开具的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用于病情较重并需要在医师、药师、护士监督下使用的药品。与非处方药不同,处方药没有专有标识,其药理作用强,易引起毒、副反应,应用不当易中毒,危及生命安全,这也是需经医生明确诊断后,凭处方取药的原因。处方药的范围有抗癫痫药、抗精神病药、降血压药、治冠心病药等,以及经注射途径使用的各类药品。另外,同一种药物因其剂型的不同和适应证的不同,可以同时将其划为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并在剂量、疗程和适应证方面加以限定。因此,如果对自己的病情把握得不是很准确,最好咨询医师后再用药更稳妥。下面通过一张表做个简要归纳: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区别

自行购买非处方药时要仔细阅读药品标签内容、说明书、有效期,另外,非处方药有明确规定的使用时间、疗程,并强调指出“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向医师咨询”。以下归纳几种常用品种的使用时间:

(1)解热镇痛药:用于解热时最多服用3日,止痛时最多服用5日。

(2)镇静催眠药:用于失眠时,连续服用不得超过1周。

(3)抗酸药与胃粘膜保护药:服用1周。

(4)胃肠解痉药:服用1日。

(5)感冒、镇咳药:服用1周。

(6)平喘药:不推荐儿童使用,服用3日。

非处方药的使用过程中,要重视向医师和执业药师咨询,防止经验性、盲目用药,严格遵循药品说明书的指导,不可自行增加剂量或服药次数。药物都有双重性,虽然非处方药的安全性较高,但仍有副作用。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药可医人,亦可害人。一定要合理、规范使用非处方药,才能保证药品安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