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识字:巳

 昵称535749 2019-05-12

屯不宁 2019.5.11

巳,《说文》,四月,陽气巳(汉魏通儒皆以“巳午”之“巳”取“终已”之义)出,陰气巳藏,萬物見,成文章,故巳爲蛇,象形。

问题一:巳的字本义到底是什么?

从今天的理解习惯看《说文》的字义解释,大抵该有一头雾水的错讹感,在阴气(寒气)彻底收敛、阳气完全显形而再不必有乍暖还寒之顾虑的四月天里,万物勃勃而始盛……

即便是能够注意到“象形”的构字法归类,怕也并不容易准确把握或转述巳字的说文释义,至少,我在第一时间是懵圈的,虽然事实上确要从象形的角度来理解它。巳的字本义,我使用两个维度来定义——

其一,象形是六书之一,并且是最基础的造字方法,而以象形为基础的形声字占现代汉字的七七八八的数量。《周易·系辞》,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四时的变化见于各种与时令变化相关的物象和事象,其中,农历四月相比于前月的变化的物象以及此物象所给人带来的感情与审美体验,被称为“巳”。上句的理解,在语法上迳可简化为“巳是一种物象事象和感情及审美体验”。

其二,先人的思想表达是以生活体验为基础的,意思是,他们会使用象形/摹形/画形的方法来表达并记录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而我们的文字正是从先人所摹画的符号中逐渐演化出来。于是,与四月相关的蛇形符号慢慢地就变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蛇形小篆(略见下图),然后又再一次演变成通行的“巳”。小结,先人用四月份常所见到的(因其常见而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蛇的外轮廓的摹形来统领来指称此一时令下的物象事象和感情及审美体验。

500

另,下附蛇的字形演变图(部分),对比可知“蛇”与“巳”在象形摹画上并不相同——“蛇”取其头而“巳”取其轮廓/体形。

500

问题二:为什么《说文》会把“巳”的字义与“四月”相关联?

问题涉及以下几个概念——

1. 三正

三正(正,平声,读如征),指的是夏正、殷正、周正,就是要以哪个月份为岁首。

  夏正,就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农历,也叫夏历,以每年的农历正月为正,因其最符合农业生产的需要而一直沿用至今,与二十四节气相匹配。

  殷代夏,改正朔(汉武以后就基本就只改元——年号——而不另改正朔),他们决定提前夏朝一个月来作为岁首,即以夏历十二月为岁首正月——殷历正月是夏历十二月。

  周革殷,又一次改正朔,又一次提前一个月,即以夏历十一月为岁首正月。

三正,即夏、商、周三代的岁首。撇开历法内容的细节精进不谈,夏历、殷历、周历的最主要区别就是岁首正月的不同。

虽然秦朝承袭“改正朔”的惯例并在周正的基础上又提前一个月以夏历十月为岁首,但是,一来其历时不长,二来传统上古人更为追慕三代(夏商周)更是对秦政多有批评或说争议,因此,“秦正”并不作数,于是,只有三正却没有四正、五正……汉初刘邦继承秦人正朔,但在汉武帝时即改回夏正并沿用至今,——汉武帝在新朝尤其是新皇即位的新人新气象的仪礼方面更是做出了一个影响中国历史两千年之久的贡献,使用年号!自从有了年号,三正基本算是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无论是改朝换代还是新皇登基。(注:王莽、曹叡、武周等曾短暂改正,王莽建丑用殷历、曹叡建丑用殷历、武周建子依周制)

2. 改正朔

这是个补充说明类的问题。

汉武以前,大凡改朝换代都要“改正朔,易服色”。对此,我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改正朔,除却新朝新气象新人新风尚的考虑之外,其最大的用处在于古人以时/以年系事。“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且以祭祀言之,每新一年都会有形形色色对象不等目的有差规模不一的祭祀活动,而这些祭祀活动又都有着极其严格的时令要求,一年一结算,概不赊欠,于是,“岁首”的意义——安排国及家在新一年里的礼仪性活动——就有了提纲挈领的地位和用途。

三正的区分多用在先秦史料的阅读、理解和研究中,其余地方大体没用。《左传》中有大量征讨不礼的战争记录,比如楚人不入包茅而齐伐之等等,与此相对应的,先君死而新君即位的仪礼就涉及三正,若新君不依三正即位就是僭越,有可能遭被兵戈之祸……因本性疏懒,就不再去翻拣有关三正的史例啦。

3. 月建

先人把北斗七星斗柄所指的方向称为“建”。举例,“建子”的意思是北斗斗柄指向“子”的方位。

笼统地讲,因为北斗七星环绕着北极星运动(转动),转动一周恰巧是一年。

当先人把北斗七星环绕北极星转动一周的轨迹想象成一个圆时,他们发现——

1)北极星永恒地居于北方。

2)北斗斗柄的方位指向是匀速变化的,斗柄指向南方时为夏季、指向北方时为冬季、指向东方时为春季、指向西方时为秋季。

3)东南西北,大方位的继续细分,细节出的十二个扇形区域恰好对应十二个月份。

4)十二地支,地支纪月。先人计数排序,从甲骨文的解读中可以确知,至少商朝时人们就已经开始熟练地使用天干地支。于是,十二个月份、十二地支、北斗环绕北极星转动所形成的十二个扇形区域,三者相互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的建立完全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约之,古人用十二月建配以十二地支来纪月。

4. 三正与四月

地支纪月。一月到十二月,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巳”明明是第六位,为什么会被用来指“四月份”呢?三正。

今天的农历叫夏历,套在“三正”的概念上就是“夏正”,即以农历一月为正月。我们需要记住三个字:夏建寅。意思是,在地支纪月的排序中,夏历的正月是寅月。需要的只是记住,“夏建寅”。只要能记住“夏建寅”,往后依次推导,自然就能明白夏历的四月恰需要匹配地支排序的第六位——巳,即,四月是巳月。

补问:为什么夏朝人不用地支的首位——子——来命名正月呢?为什么那时的先人明明已经使用地支纪月排序却偏又不把岁首正月定义为子月呢?为什么不把一岁之首匹配地支排序的首位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结果,结果是把岁首正月匹配到地支排序首位的是——周朝,周建子。(如果记不住夏建寅,就记住周建子;如果记不住周建子,就记住商/殷建丑,——恰好有纣王这个暴君的形象在,丑嘛,联想记忆。只要能够记住任一个,就能推导出其他两个,因为夏商周的序列是谁也不会搞错的常识,又因为十二地支尤其是前几位在大概率上亦是常识。)

补充:

一,约略说来,问题二的答案就是,地支纪月时,巳月恰是四月

二,只是多一嘴的提醒。虽然三代各有正朔,但“言及时节,皆据夏正”。就是说,农业生产和后世生活中常所用到的二十四节气,皆依夏正之制。

三,巳月是四月,这是夏历是夏正。

四,正,《说文》,“是也,从止,一以止,徐锴曰,守一以止也。”徐锴的注解分明是在意译的道路上狂奔,但因为我们谈的是三正,便不必管他,只须迳取历法时节上的理解:旧岁已过,新年新气象,“一”为万物之始,一元更始嘛。

问题三:为什么《说文》直接把“巳”的字义与“蛇”相关联?

蛇的发情期是农历四月。

发情期的蛇会到处游荡,四下出没,由此先人总结到的生活经验就是——

四月嘛,不就是那个蛇比较多的月份嘛!

于是,“四月”就与“蛇”有了关系,也就与“巳”有了关系。

于是,蛇的外轮廓就在造字时被定义为“四月天”。话说,先人对四月蛇的记忆该是得有多深刻多清晰以至非要以其作为月度物象事象意象的全权代表!

题外话

可否说,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排序,蛇在第六位,却仍叫“巳蛇”,于是,由“三正”的排序看,十二生肖显然循的是“周正”排序,子为长,子鼠;更进一步,因为使用的周正的排列次序,所以十二生肖的概念应该出现在周代……可以这么地推理结论吗?不能。反例是,商代的甲骨文已有明确的天干地支的概念和使用,其次序也是“子为首”。

意思是,不能拿着三正的概念随意套用。事实上,三正的使用面儿相当地窄,以至于今天的我们完全可以不用去理会它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