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白酒消费趋于年轻化、低度化,很多酒企都推出了低度产品。但是,不是所有的酒都能做优质低度白酒。 酒体风味是第一衡量标准 首先,要了解一个词——临界值。这是一个经常在数学上会看到的词汇,这个词汇决定了“酒体”能否做优质低度酒,通俗一点讲,在降度过程中,当低于某一个数值区间,酒体风味就会变质。 酱香型白酒则不能做低度酒,它的酿造工艺和品质特征就已经决定了。酱酒酒精度在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其高度酒所掩盖的酸味、涩味、糠味等异杂味会呈现出来,酒体内的酯类会直接水解,呈现出口味淡薄,水味等情况。正因此,酱香型白酒基本都保持在53度左右或以上。市面上基本很少能见到一些42度、43度等低度酱香型白酒。 优质浓香型低度白酒是我们所常见的,浓香型能做低度白酒是有先天优势的,由于酿造工艺的原因,在降度后,酒体里的异杂味含量较低,随着降度也不会呈现出来,能否保证醇、甜、净、爽等口味特点。 酱香酒的陈化并不是优势 众所周知,酱香型白酒的新酒是不能喝的,是因为酒体里异杂味成分较多,必须经过3~5年的贮存陈化,才能做成成品上市,对此,许多酱香型酒的酒厂将贮存陈化说成是优势,实际上这并不是优势,尤其是在市场经济面前,能缩贮存陈化期做成商品酒出厂为什么不呢?因此,酱香酒需要经过3~5年时的陈化并不是优势,而恰恰是劣势,是不得己而为之的无奈之举。 而浓香型白酒,却与之大相径庭。众所周知,尤其在西南地区,许多老百姓喜欢喝刚蒸馏出来的酒,认为这样的酒劲大、过瘾,其实,这是不科学饮酒的错误认识。但至少说明浓香型白酒的内在品质优势大于酱香型白酒。 浓香型白酒的“原酒老熟”,就是通过蒸馏出来的酒在商品酒生产过程中,只是半成品的原酒。原酒具有辛辣和冲味,饮后感到不醇和而燥,并含有硫化氢、硫醇和丙烯醛等臭味物质。因此,必须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的贮存陈化,利用原酒在贮存过程中发生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反应,从而更加改善原酒的感官风味,促进原酒品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虽然刚出的浓香型新酒稍带刺激、粗糙以外,不仅新酒是可以喝的,而且具有多粮复合香和窖香味。如果再经过1年以上的贮存陈化,再加上勾兑技术的处理,使酒体呈现绵甜、爽净、香味协调,不仅适合做高度酒,而且能够经过降度后做成低度酒。 不是所有的原酒都可以做低度酒 许多消费者认为浓香型白酒的降度,是用原酒加水。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能够做浓香型白酒的低度酒,必须符合以下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必须要求原酒的质量更高,内在质量更“硬火”,不然降度后就会出现水解产生“水味”。 第二,对工艺、加浆、水处理、过滤与原酒技术处理更加苛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低度成品酒体不水解和内在品质。 目前,能够做低度酒的厂家,其降度是采用萃取技术,通过缩小酒分子,使酒精与水的大层面融合,从而达到降度的目的,在对低度白酒生产中,厂家要经过对原酒的吸附、过滤等处理手段,既能充分保留白酒的香和味成分,又能进一步减少白酒中的甲醇、杂醇油等有害成分,这样更有利于饮者身体健康,与同此同时又要使降度后的酒体风味和口感基本上贴近52度的口感和口味,因此,浓香型白酒的降度技术,是浓香型白酒酿造最核心的竞争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