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姓氏考源

 刘沟村图书馆 2019-05-12
2019-02-27 

刘氏最早发源于河北唐县(刘氏有一个堂号叫“豢龙堂”),而始姓刘氏却在河南鲁山。刘累率族人逃亡鲁山后,孔甲不仅取消了刘累御龙氏称号,而且收回了食邑地豕韦,把它重新赐给了大彭氏。公元前十八世纪,夏商鼎革之际,逃亡的刘氏族势力又逐渐壮大起来。他们投靠了商王成汤,在消灭了大彭豕韦之后,刘累后裔一度又取得了豕韦的封地。《左传》杜预注载:“豕韦复国至商而灭,累之后世,复其国为豕韦氏”。在商汤建国不久,又复封彭姓为豕韦伯爵。刘累后裔再次被取消豕韦称号。直到商朝中期,商高宗“武丁中兴”再次消灭了彭姓豕韦国,又复封刘累后裔的刘氏族人为豕韦(今河南省滑县韦乡)氏。从此刘累后裔的刘氏族人便以邑为氏,由刘氏改为豕韦氏。刘累后裔在豕韦一带繁衍数百年。至公元前12世纪,周成王伐纣灭商后,豕韦氏刘累之后封于陶唐氏旧地(今山西冀城西)。于是,豕韦氏衍变为唐氏。几十年之后,周成王废刘累后裔的唐国,把唐国故地封给他自己的弟弟叔虞。刘累后裔被迫迁到杜城(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南杜曲),改封为杜氏。

刘累后裔在杜城建立自己的部落国家,并由唐氏改称为杜氏。西周晚期始,杜国的君主开始在西周王朝任职。周宣王时,杜伯任周朝的大夫。周宣王四十三年(公元前785年)杜伯被周宣王无辜杀害后,杜国也同时被周朝灭亡。杜伯的子孙纷纷逃往他国避难。杜伯有个儿子叫隰叔,逃亡在晋国得到重用,任士师(主掌刑法的官员,又称“理”)。隰叔以官为氏,其后裔在晋国得到繁衍和发展。隰叔的儿子荐和(子舆)继承父业也任晋国士师。据说在他任职期间“朝无奸官”,因政绩突出升任司空(古代掌管土地、水利和建筑工程的大臣),晋国君主特将隋地(今山西介休东南)赐给他作领地。于是士的族人定居于隋地,改称为隋氏。刘氏家族真正闻达于诸侯是在士氏时期。所以,东汉学者王符在《潜夫论》中说:“刘氏自唐以下,汉以上,德著于世,莫若范会之最盛也”春秋早期,食邑于隋的士会(字季,史称范宣子)任晋国大夫,辅佐晋文公、晋襄公称霸中原;他活跃于晋国政治舞台上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晋襄公去世,士会和先篾一同出使秦国迎晋襄公的弟弟、当时在秦国任亚卿之职的公子雍回国继位。不想在回晋国途中,晋国国内发生变故,晋国大臣们迫于晋襄公夫人缪赢的压力改立年幼的夷皋(即晋灵公),并派兵阻击秦军,阻止公子雍回国。士会与公子雍只好流亡秦国。士会在秦国受到重用,为谋士,替秦军出谋划策攻打晋国,对晋国造成很大威胁。晋灵公七年(公元前614年),晋国施计把士会劫持回晋国,并委以重任。士会回晋国后,任三军统帅,“士会辅成、景军无败绩”,“端刑法,辑训典,国无奸民”。士会为晋国强盛作出杰出贡献。晋景公增封范(今河南范县)为他采邑。士会有3个儿子:长子士燮,名富仙,字美荣;次子士鲂,名富仁,字祥耀;第三子士球,名富任。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士会公三子均仕晋,惟士燮之子在秦者为刘氏”。也就是“士燮子留秦不返者复姓刘氏”。

战国时期,陕西刘氏播迁到河南及江苏地区。士燮留居秦国的第十世孙在魏国任职。战国魏王假三年(225年),魏国被秦国所灭。居魏国的刘氏后裔迁居大梁;其后裔刘清辗转迁徙至江苏等地。西汉时,刘邦建立西汉政权,江苏沛县的刘姓成为皇族,无比显贵。尤其是刘邦认为“秦代不分封子弟招致孤立败亡,于是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西汉时,刘姓王室累计封王者多达30余人,封诸侯者达400多人,遍布全国。于是,刘姓王室子孙遍布彭城、沛国、弘农、中山、南阳、东平、天水等地;因此,刘姓成为当时全国第一大姓氏。西汉地皇三年(22年)十月,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刘秀在宛城起兵反莽,更始三年(25年)建立了东汉王朝,再一次光大了刘氏。刘秀继承了西汉分封同姓王的办法,为仅他的11个儿子统统封王,其他宗亲也封王列侯。经过两汉29帝400余年的繁衍发展,封王代传以千计,列侯以万计。至此,刘姓遍布全国各地,除长安、洛阳外,还有河南的濮阳、南阳、许昌、睢阳、兰考一带,河北的安国、涿州、邯郸、献县、平乡一带,山东的东平、临沂、掖县、郯城、全乡、泰安、禹城、平原一带以及东南方向的徐州、沛县、萧县和淮北、扬州、苏州等地都出现了刘姓望族。刘氏王室后裔繁衍的著名郡望达10多个:彭城郡(今江苏省徐州市一带),治所在彭城;此支刘氏是汉高祖的后代。沛郡(今安徽、河南等地),为汉高祖刘邦的家乡。弘农郡(今河南省灵宝县一带),治所在弘农;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代刘贾。河间郡(今河北省中部,黃河与永定河之间)間,治所在乐城;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之子河间王刘开。中山郡(今河北省北部地区),治所在卢奴;此支刘姓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梁郡(今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碭山一帶),治所在咀阳;此支刘姓为汉文帝之子刘文之后。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治所在宛县;此支刘姓为西汉长沙定王刘发之后。东平郡(今山东省东平,泰安一帶),治所在无盐;此支刘氏为汉宣帝第四子东平王刘宇之后。高密国(山东省维坊市,高密县一帶),治所在高密;此支刘氏为广陵王之子刘宏之后。尉氏县,即春秋时郑国尉氏邑。此支刘姓为东汉章帝第十一世孙刘通之后。广平郡(今河北省鸡泽县),治所在广平;此支刘氏为西汉景帝之孙刘苍之后。丹阳郡(今安徽省宣城地区),治所在宛陵;此支刘氏是临怀刘氏分支,开基始祖为为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七世孙刘会。广陵郡(今江苏省杨州市一帶),治所在广陵;此支刘姓为汉宣帝广陵王刘胥之后。长沙郡(今湖南长沙),治所在临湘;此支刘姓为长沙定王刘发之后。临淮郡(今安徽淮河南岸一帶),治所在今安徽;此支刘姓为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第六世孙晋永城令刘建之后。

汉末三国之际,刘氏后裔为了逃避“董卓之乱”,纷纭迁徙至东南孙吴或西南蜀地。如:沛国的刘馥避乱迁居扬州,后被曹操委为扬州剌史。东莱牟平(今山东蓬莱一带)的刘繇避乱过江居淮浦(今江苏涟水一带),后辗转至丹徒(今江苏镇江丹徒),后定居江西彭泽。三国章武元年(221年),西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原郡望涿郡(今河北涿州)的刘备在四川成都建立蜀汉王朝。原已破落的刘氏在四川又一次兴旺发达起来。

魏晋时期,刘氏开始向南迁徙。如:西晋末年,临淮刘氏后裔刘会随晋元帝渡江,定居丹阳。南阳湟河(今河南邓州)的刘虬“徙居江陵”。大批避难南下移民先徙江淮一带,后转徙江南各地,进而进入福建。据《台湾通志》载:晋代从中原入闽者有13姓,最后演变为客家人。南北朝永初元年(420年),刘裕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建立宋,又一次把刘氏推向发展的高峰。宋武帝刘裕(363-422年),字德舆,小名寄奴。刘裕是汉高祖刘邦弟弟楚元王刘交的后代,其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据《宋书·武帝本纪》记载,其世系为:“交生红懿侯富,富生宗正辟强,辟强生阳城缪侯德,德生阳城节侯安民,安民生阳城釐侯庆忌,庆忌生阳城肃侯岑,岑生宗正平,平生东武城令某,某生东莱太守景,景生明经洽,洽生博士弘,弘生琅邪都尉悝,悝生魏定襄太守某,某生邪城令亮,亮生晋北平太守膺,膺生相国掾熙,熙生开封令旭孙,旭孙生混,始过江,居晋陵郡丹徒县之京口里,官至武原令。混生东安太守靖,靖生郡功曹翘,是为皇考。”刘裕一族被封王侯颇多,刘姓遍布江南。

唐总章二年(669年),河南光州固始的陈政率军入闽,有府兵校尉刘举等刘姓军校随军入闽,后落籍福建。据《闽中录·王潮别传》载:“光启元年(885年)正月,宗权责租税于绪。绪不能继,宗权欲发兵击之。绪惧,悉举光、寿二州兵以刘行全为前锋,转掠江、洪、虔州,入临汀,陷漳浦。”刘行全原籍河南光州固始,《三山志》载:“唐末事其妻兄王绪为将。绪为宗权所逼,拔其军南徙,以王(刘行全)为先锋。”刘行全是举家随王绪入闽的,随同在军中效力的还有他的弟弟刘德全、刘待全。随王绪、王审知一起入闽的还有威武军节度判官彭城人刘山甫等。他们的后裔都落籍福建。唐末,河南上蔡的刘安仁为潮州剌史,后徙居泉州,后又迁居广州。唐咸通年间(860-874年),刘安仁的儿子刘谦为广州牙将,唐乾符五年(887年)擢升为封州(今广州封川县)刺史兼贺水镇使,迁居封州;其子刘隐乘乱起兵占据岭南,被唐朝廷任命为清海军节度使。梁后开平四年(910年),雄踞岭南的刘隐建立起刘氏政权。翌年,刘隐逝世后,由其弟刘岩继位任清海、静海节度使兼中书令南平襄王。刘岩据有广州和潮、容、邕韶、诸州等地,遂于后梁末帝贞明三年(917年)称帝,国号越,建都广州,次年改国号汉,史称“南汉”。南汉先后历四帝,67年。

五代时,又有许多北方刘姓人投奔南方诸割据政权中。如:山东兗州的刘信兵败后到广陵投靠吴国,官至镇南军节度使。河南洛阳的刘崇远避乱渡江,入仕南唐,为官文林郎、大理司直。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后,宋室南迁临安(今浙江杭州)定都。中原士民再次大逃亡,纷纷迁徙江南一带。如:河南开封的刘铉、刘畿南渡至苏州、建康,后定居于平江长洲。开封的刘功甫,任江西万安县丞,举家落籍万安。原籍保安(治所在今陕西志丹县)的刘光世任制置使,屯守镇江,后落籍镇江等等。宋时,三国蜀汉主刘备的次子刘永的后裔刘仕出任河南宣抚使。至宋末,刘仕后裔刘龙的第七子刘开七官授潮州总镇,举家迁徙广东,后代以刘开七为刘姓入粤开基始祖。刘开七御寇而亡后,其子刘广传官授江西瑞金县令。刘广传有14个儿子,83个孙子,分居江南并陆续向四外扩散,遍及东南各地以及湖南、湖北、四川、云貴等省,甚至播迁至港、台和东南亚各国。这些南下的刘氏都成了当地刘姓一族的开基始祖。

明末,随着郑成功移师台湾的有大批内陆刘姓军士。如:郑成功的参军、福建和平人刘茂燕的独子刘球成携母蔡氏入台,居柳营。后来,刘球成的后裔发展成为台湾刘氏中的名门望族,时人称之为柳营刘氏。郡望是“彭城郡”、原籍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二十四都的刘成也是随郑成功的部队抗清入台的,居高雄仁武。刘成一族后来繁衍为数千户人家,族人踪迹遍及台湾全省各地的高雄仁武刘氏。清代,又有大批刘姓到台湾垦殖;如:康熙年间,广东人刘志瑞徙台,居彰化河东社。乾隆年间,广东人刘宗由林杞埔入垦鱼头堡;广东人刘启东招大埔曾、何、巫三姓开垦今台中东势镇石冈、土牛庄等地;广东人刘中立开垦栋东上堡社寮角;福建安溪人刘秉盛开垦今台北新店镇张北时七张等地。1949年,国民党政权从大陆败退台湾,大批刘姓家族也随之入台。迁徙台湾的刘氏大都集居于南雄、新竹、柳营、文山、高雄仁武、嘉义、枋寮瑞阁等到地。如今,刘姓人口在台湾姓氏人口排列中列第8位,有60多万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