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说:读书就是回家。陪你读书,也是你陪我们读书。 每天清晨第一件事,有【麦家陪你读书】。读书这条路,感谢有你,一路相伴,一路温暖。 今天我们正式开始《嘉莉妹妹》的共读,故事从1889年的一趟从哥伦比亚开往芝加哥的列车上说起。 嘉罗琳·米蓓今年18岁,家里人亲昵地叫她嘉莉妹妹。 她聪明、羞涩,由于无知和年轻对芝加哥充满了幻想。 在她惜别父母后,登上了开往芝加哥的列车。 全部家当只有一只行李小箱子,一只廉价的手提包、一盒点心和一只黄皮钱包。 里面装着她的车票、写有姐姐住址的纸条和四美元。 从小嘉莉就听说芝加哥,在她的印象里,这是个繁华的大都市,到处都是有钱人。 她想要是这次去能找到好工作,以后他们一家子都可以住在芝加哥。 列车飞驰,但她无心赏景。对未知的前景,她思绪万千。 不过一想到芝加哥还有姐姐在,心里踏实了一些。再不济她还可以回去。 哥伦比亚离芝加哥相差一百英里,几个钟头的路程算不上什么,她自我安慰着。 18岁的她智力尚未成熟,只有简单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长相秀美,亭亭玉立。 还有透露天生聪明相的一双眼睛,可称得上是美国中产阶级里绝顶漂亮少女的典范。 此时的她像一朵出水芙蓉,尚未染上尘世间半点尘埃。 她还没学会如何搔首弄姿,连使用自己的双手都很不自然,走路姿势欠佳。 她像一个装备不齐的小小战士,孤身一人前往神秘的大城市冒险,梦想获得某种至高无上的权利。 让某个忏悔者拜倒在她的脚下,成为她的牺牲品,受她支配。 正当她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时,耳边响起了一个男人的声音,她那少女的矜持感和分寸感让她想婉拒这种无谓的搭讪。 但显然这个男人非常擅长与人打交道,他的胆量和吸引力占了上风,她竟然回答了他的搭讪。 得到回应的男人略俯身向前,把胳膊搭在她的椅背上,开始侃侃而谈。 从聊天中,嘉莉窥见了男人衣着得体,整套西装贴身,光亮的皮鞋,手上还有几枚戒指。 背心口的一条金表链看起来十分精致,就外貌和他表现出的智商来说,颇具吸引力。 最让嘉莉印象深刻的是他那个鼓鼓囊囊的钱包,他从里面拿出了一张精美的名片递给嘉莉。 介绍自己名叫德鲁埃,是个推销员。言语里充满了自豪。 嘉莉也自报了家门,告知了他姐姐家的地址。 德鲁埃一字不漏地记了下来,并询问周一可否去看她,嘉莉给了肯定的回答。 眼看芝加哥就要到站了,德鲁埃又给嘉莉介绍了芝加哥一些重要的标志建筑物等。 此时的嘉莉几乎没有听到他讲了些什么,她的心里再次笼罩着一种恐惧感。 感觉有点透不过气,她努力平复自己的心情。 到站后,德鲁埃提议帮她提包,被嘉莉拒绝了,她说姐姐明妮会来接。 德鲁埃表现地很殷勤,说是会关注着她,直到姐姐安全接到她再离开。 姐姐明妮和嘉莉相会后,简单询问了父母情况,嘉莉一一做了回答。 与想象中不同的是,姐姐的寒暄显得有些敷衍,甚至不及一个陌生人热情,让她再次有了孤零零的感觉。 涉世未深的年纪,我们以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恨不得像一只出笼的鸟展翅高飞,还没来得及感受那些无奈。 嘉莉随着姐姐来到了公寓,见到了姐夫汉森和他们的小宝宝,汉森简单招呼后就自顾自地看报去了。 利用准备晚饭的空隙,嘉莉仔细环顾了下这套公寓。 墙壁上糊着毫不协调的墙纸,地板上铺着席子,客厅里是一块薄薄的旧地毯。 这些东西在嘉莉看来单调乏味,俗不可耐,最糟糕的是空气中弥漫着沉闷的生活气息。 虽然嘉莉对住处并不满意,但她现在手里只有四美元,还需要支付房租用。 如果不是事先打过招呼,说自己会付膳食费,估计住这里还会遭到汉森的反对。 之后,汉森和姐姐提了一些关于找工作的建议。 睡觉前姐妹俩又把当天的家务做完,嘉莉负责清洗碗筷,姐姐照顾婴儿。 上床前,她想起白天的偶遇,觉得德鲁埃不能到这里来看她,这里委实太小了。 于是搜肠刮肚给他去了一封信说明了情况,之后便迷迷糊糊睡着了。 到达芝加哥的第一天就这样结束了,嘉莉看到姐姐明妮由于整日忙于家务,一副沧桑的模样。 而公寓里充满着沉闷的生活气息,这一切都让她明白必须尽快找到工作,自食其力。 第二天,嘉莉遵循着姐姐他们的建议出门找工作了。 置身于这个新兴的城市,周围陌生的环境让嘉莉变得胆怯,她走过了很多工厂和商店,但都不敢进去询问。 最后在一家公司来回转悠了几次之后,鼓足勇气走了进去。 一位老先生和颜悦色地回答她暂时不需要人手,嘉莉看到对方如此亲切,大受鼓舞,壮了壮胆后继续向下一家走去。 在几家百货店都答复不需要招人后,她只能去工厂碰碰运气。 但这些地方尽是些好色之徒和让人发窘的问题,让她退避三舍。 一个下午眼看都要过了,她的希望、勇气和精力也随之消失了。 她觉得已经走投无路了,没有一点希望。 正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她在一家鞋子批发公司门口停了下来,突然产生了一种豁出去的冲动。 最后在别人的指引下,绕道边门上了四楼,被告知下周可以来报道,每周四块半的工钱。 之后,嘉莉精神振奋起来,兴高采烈地搭上车,心里想着将定居在芝加哥,她肯定能比过去生活得更加幸福。 但这种喜悦的感觉,在上班的第一天就消失殆尽了。 这个不太明亮的厂房里,空气中弥漫着浓重难闻的皮革气味。 临近下班时,她发现由于长时间坐着,两臂酸痛,四肢麻木。 还有男工大胆地挑逗调侃她,她觉得自己的命运不该如此,心里有些愤愤不平。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命运的当头一棒,往往让人猝不及防。 当天晚上,嘉莉回到家后,姐姐和汉森询问新工作如何,嘉莉回答并不喜欢。 听到她的答案,夫妻俩显然不满意。 他们觉得她太不知足了,而且担心一旦嘉莉失去工作就无法支付吃住的四块钱。 嘉莉觉得和姐姐他们一起住实在是非常扫兴,汉森像个废弃的老房子毫无生气,姐姐在柴米油盐的生活里渐渐墨守成规。 白天忙于工作,让嘉莉几乎忘了德鲁埃可能要来。 晚饭后,她换好了衣服,打扮了一番下楼等待着德鲁埃的到来。 不过,当晚德鲁埃早就把这件事抛到了九霄云外,此时的他正在霍格酒吧喝着威士忌,抽着雪茄。 在他认为,这是豪华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酒吧经理赫斯特伍德一看到德鲁埃进来,就热情地和他打招呼。 赫斯特伍德在旁人看来可谓人生赢家,做事圆滑,在当地小有名气。 有一套漂亮的单马双轮轻便马车,和妻子、两个孩子居住在一幢精致的别墅里。 两人天南海北地聊着天,临走前,德鲁埃和赫斯特伍德聊起了在火车上的艳遇。 称嘉莉是个小美人,借此引起朋友的兴趣。 嘉莉在楼下等了会之后,知道德鲁埃不会来了,带着疲惫和失望入睡了。 在工厂工作了两周后的一天,嘉莉在床上一病不起。 过了三天,等她可以起床了,工作也丢了。 冬天转眼到了,她既没有御寒的衣服也没有工作,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她只能再次出去找工作,这次情况更糟,几天奔波都毫无收获。 第四天的中午,没想到在街边偶遇了德鲁埃。 德鲁埃热情地与嘉莉寒暄,并带她去了一家宽敞且舒适的饭店吃饭。 得知嘉莉刚失业,德鲁埃从钱包里拿出了两张十块头钞票给她,嘉莉先是拒绝,但最后还是收下了。 今天的故事就读到这,嘉莉孤身一人来到芝加哥,从满怀希望到失业,而不久后与德鲁埃的重逢对她而言无疑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那嘉莉和德鲁埃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期的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