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子翊帖

 七星钓客 2019-05-12
黄河澎湃出重关                   ——浅析山西黄河散曲十年脉络
                                      郭翔臣

       黄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绚丽多彩的诗词曲是中华文化书面文学方面的三座高山,三晋大地自古以来不乏为之努力奋斗的诗人墨客,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山西大地在历史上是一个诗人辈出的地域,历朝历代都有出类拔萃的作家群体为之书写着一页又一页的辉煌。
      改革开放以来,“诗词”这个传统文化中最精粹、最深邃、最简洁,高度凝聚了几千年古圣先贤思想光辉,为全体人民喜闻乐见,易于接受传承的中华文化好形式在神州大地上又一次重新兴起。山西也不例外,山西诗词学会成立于1984年,当代老一辈诗人们在社会总体沉寂寥落,个人仍然不懈努力奋斗了若干年后,开始了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探索和创作,是伟大的时代给予了人们这个百年机遇,是伟大的时代赋予了诗人们在诗海、词江、曲河里任意驰骋搏击的条件。人们不会忘记改革开放的赐予,不会忘记开拓者们的辛劳和奉献。
      山西诗词学会黄河散曲社的成立、《当代散曲》的出刊,客观上促进了我国当代散曲创作的“井喷”现象。黄河散曲的首倡和带动作用对激发全国散曲爱好者的创作热情以及散曲研究学术界与散曲创作界的相互沟通起到了纽带的作用。

一、        山西与散曲的历史渊源及散曲的特色
元代散曲,创造了继唐诗、宋词以后的又一个高峰。而山西是元代散曲的发祥地,在这里诞生了首创散曲诸宫调的民间艺术家孔三传,孕育了名冠金元两代诗坛的巨星、散曲的开山始祖元好问,酝酿了董解元诸宫调《西厢记》。产生了关汉卿、白朴、乔吉、郑光祖、刘时中等诸多戏曲、散曲名家。元曲是戏曲和散曲的总称,戏曲属于表演艺术,而散曲是从戏曲中分离出来,书面吟诵欣赏的纯文学形式,散曲的艺术特色有很强的人民性。戏曲和散曲共同创造了元曲的辉煌。
     散曲的艺术特色是历代人们津津乐道的,山西社科院研究员孟繁仁先生将散曲总结为有十大特色: 口语入曲、雅俗共赏、惟妙惟肖、本色当行、诙谐生动、形式活泼、可代可寓、意味深长、亦韵亦白、格调悠扬。并且归纳了散曲的十大美:兼有古代诗词的音韵美、格律美、抑扬美、节奏美、自由美、变化美、通俗美、诙谐美、潇洒美、旷达美。散曲确实是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

二、  山西当代兴起和发展散曲的历史背景和优势,主打散曲牌促进了山西诗词文学的长足发展
山西推出散曲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及现实背景的:改革开放以来,在诗词发展前进创作的实践中,山西诗词学会中的一些喜欢散曲的诗人认识到:山西诗词要想在全国确立地位,必须要走自己的道路,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独辟蹊径”不失为一条可行之道,故在学会会刊《难老泉声》、诗社社刊《唐槐吟苑》、《唐风新韵》、《唐踪曲渊》、《唐明诗刊》等处,都刊登了一定数量的散曲作品和介绍散曲特点的文章。
      从历史渊源上讲:山西有深厚的元曲历史根基,除上面所提到的名家大家外。在元代,仅仅是平阳(今山西临汾)一地,就有狄君宝、石君厚、于伯渊、赵公辅、孔文卿、李行甫、张择等“平阳七仙”作为一个散曲作家群体而存在。
      今天人们研究元曲引用很多是平阳的文史资料和文物遗存。在近现代,戏曲和散曲的创作研究始终都在山西进行着,既有专家学者,也有普普通通的散曲爱好者。一直在散曲领域进行着辛勤的耕耘,在写作诗词的同时,也没有间断对于散曲的学习、探索。
      21世纪初,要求成立散曲群众创作组织的热情在高履成、蔡德湖、张四喜、郭述鲁、常箴吾、梁希仁等一些热爱散曲的诗人中涌动着、酝酿着。热爱散曲的诗人经过深思熟虑、互相探求,并且在一些个人的家中进行了多次小范围的沟通交流后,决定向诗词学会提出建议,他们认为山西在这方面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应该有所作为。
山西诗词学会认真听取了以上意见建议,决定成立全国第一个散曲组织,创办全国第一本散曲刊物《当代散曲》。
2004年9月23日,“山西诗词学会黄河散曲社”在太原成立,会议代表约30余人。
      李旦初社长、时新副社长在成立大会上分别作了重要讲话。
      李旦初说:“黄河散曲社成立意义重大,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主攻目标,才能形成旗帜,在全国产生影响。黄河散曲社路子不能错。要深入大众,贴近大众,表现时代精神,奏响主旋律。为读者提供高雅、健康的精神食粮。要美刺并举、庄谐杂处、雅俗共赏、百花齐放、激浊扬清、把握分寸。要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体裁,要研究理论。散曲求创新,质量求生存,特色求发展。社刊的编辑方针要把握方向、突出重点、办好刊物、理顺关系。第一炮一定要打响,要保证质量,加强评论,栏目要新颖,设置要有吸引力。短小精粹,有可读性、趣味性。曲社是在山西诗词学会直接领导下,有分工,但不分家,要通力合作,要和谐、愉快,家和万事兴,要办成快乐散曲。”
      时新在讲话中指出:“一开始就要认识到这是一个面向全国的散曲组织。曲社的宗旨是服务,黄河散曲要在更大的范围上把曲人组织起来,给他们发表作品的机会,一齐来为中华文学的发展、为散曲的发展出力。要认真把握政治方向,作品要面向生活、面向大众、突出风格。要写人们的所悲所乐,写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否则是没有出路的。要认真读书,大量的读书,重点是读经典。对传统的东西不继承、不了解,作品不可能有味,没有味道就出不了精品。要有曲人的风格、气质,要有再兴散曲事业的认识。要有团结互助的精神,不以任何理由高人一等。要认真,要真情,不要虚情假意,要真情对曲、对朋友、对大众。要有平和的心态,创造一个特有的黄河曲人的风格,要有认真的态度、团结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成立之初就要把这一点叫响。”
      2005年3月,《当代散曲》创刊号在太原出刊发行。在这本与众不同的刊物里,一个鲜明的特色是:既要承接继承发扬传统散曲的精华,以学习推崇古代散曲作家优秀成果为主。又提倡和推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散曲的体式、风格、用韵进行探索创新。既有格律散曲的天地,也有非格律自由体式散曲的空间。
      2005年3月,山西诗词学会为《当代散曲》的创刊召开了座谈会。武正国作了重要指示:“黄河散曲社的成立、《当代散曲》的创刊号受到全国散曲爱好者的欢迎和关注,说明它有很强的生命力,也说明我们山西举这一杆旗是举对了。当代散曲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它的几个特点上:内容紧扣现实,深刻反映时代,反映人生是曲的一大特色和优势。风格以讽喻见长,用曲的形式讽喻淋漓尽致。语言幽默,俏皮、风趣,群众喜闻乐见。大量取自老百姓的口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当代散曲,一般只供阅读,要适应当代语言环境,不能固守元代散曲的一整套程式。在继承的基础上改革,在改革中求发展,逐步形成当代散曲的基本框架。从当前讲,可双轨进行:既尊重严格依原曲谱制曲的作品,,也鼓励创作自由度较大的‘自由曲’”
      黄河散曲社顾问温祥先生不顾自己残疾的躯体,自始至终参加了研讨会,并在会后写下了“《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继续走好以后的路》——写在当代散曲座谈会后”的长篇文章,他说:“走好以后的路,达成两点共识非常重要:就是形式上坚持继承与创新两条腿走路,侧重当代;在内容上坚持贴近现实生活,突出当代。从以前严格的格律束缚中挣脱出来,扬其长,避其短,防止走老路、走弯路。在写曲的众多作者中,有喜好按曲牌曲律写作的,也有的热衷于用新的形式进行创作。事实上,在三晋曲人的大量近作中,均不乏佳构,这就提示我们,不妨两条腿走路,只要写得好,群众买帐,按曲牌律填的,赞成;用自由曲、仿散曲写的,也欢迎。兼收并蓄,不亲此疏彼。”
      这些开宗明义式的重要论述,是黄河散曲社成立、《当代散曲》创刊的纲领性文件。它和学者、诗人们的看法不谋而合。与《中华诗词》2005年第3期《让曲与诗词并茂》的卷首语精神相同,与后来马凯先生所主张的中华诗词要“求正容变”的精神吻合。堪为黄河散曲社暨《当代散曲》的行动圭臬。
      著名诗人丁芒先生对于散曲社的成立、《当代散曲》的创刊表示了极大的热情和祝贺,他把中华诗词前进发展的希望寄托在这一新鲜事物上。2005年初,丁芒先生在给他的山西学生的来信中,热烈祝贺黄河散曲社的成立、《当代散曲》的创刊,并发来了贺信、贺幛、题词。他在贺信中说:“你们能成立一个散曲组织,出版一个曲的刊物,这是全国的第一家。你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太兴奋了。你们此举一定会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我们搞曲,是走向新体诗歌的第一步,目标最终在推动中国的诗词向前走。这是惊天动地之举,是历史性的动作。可以想见,会有人反对、有人怀疑、有人吹冷风、有人会嫉妒、会排斥,你们要有心理承受准备,我行我素毫不动摇。千秋大业,值得倾心倾力,以殉以赴。”他在与黄河散曲社社员座谈时又说:“山西的动作是震动全国之举,这是神州大地传统文化中的第一声鸡啼,你们把我二十年来没有实现的愿望实现了。我向你们致敬。”
      2005年秋天在山东滨州召开的第十九届中华诗词研讨会上,他再次提到了黄河散曲社,称赞黄河散曲社成立、《当代散曲》创刊是“诗词发展走向现代化的第二个里程碑式的标志之一。”
      2005年3月,《中华诗词》第三期刊登了黄河散曲社副社长、《当代散曲》主编的常箴吾先生《美哉,散曲》文章,并发表了题为《让曲与诗词并茂》的卷首语,在《让曲与诗词并茂》这篇文章中,中华诗词学会会刊《中华诗词》肯定了山西诗词界为中华诗词所做出的贡献。
      中华诗词学会及《中华诗词》关注、支持,使散曲复兴在当代更加深入人心。也使更多的诗人投入到了散曲的学习、研究、创作里来。
      “一石激起千层浪”,山西黄河散曲社的成立,《当代散曲》刊物的印刷发行,给全国诗词界平添了一道靓丽的风彩,全国诗词界、各省诗人、曲家对黄河散曲社的成立反应强烈,响应者甚众。各种不同类型的报刊纷纷予以报道,予以鼓励。除《中华诗词》、《诗刊》、《诗词世界》、《中华文化报》、《中国散曲信息研究》等报纸、刊物报道介绍以外,许多诗词大省也都做出了回应。丁芒、姚平等发来了贺信,陕西、北京、河北、江苏、贵州、安徽、广西等都有较为显著的变化跟进,纷纷成立了相应的散曲组织、出版了自己的散曲刊物。尤其是陕西省委原书记张勃兴积极支持散曲的组织发展,协调给予资金支持,促进陕北民歌与散曲的结合。陕西专门成立了陕西散曲学会,而且是全国第一个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散曲组织。陕西散曲学会会长徐耿华先生多次来往于晋陕之间,牢固地凝聚了黄河两岸散曲作者之间的友情。陕西榆林市开展了群众性的“民歌体散曲”创作的尝试。陕西组织了府谷黄河杯“曲咏三秦”全国散曲大赛,北京香山诗社的散曲爱好者与门头沟区委宣传部、古道学会共同组织了“马致远及散曲文化研讨会”,更是促进和掀起了各地曲家的创作热情。
      散曲研究界和散曲创作界的通力合作,使散曲事业插上了两只翅膀。2005年10月,受中国散曲研究会邀请,黄河散曲社派出了代表赴四川遂宁参加了第八届散曲研讨会。
     会议的组织者高度评价了山西诗词学会黄河散曲社的成立及《当代散曲》出刊对于散曲进步发挥的作用和具有的历史意义。会议认为:“本次研讨会,有创作界的参与,意义十分重大。这样一来,散曲研究就插上了两只翅膀,不仅仅是高等学府里学者们的事,也有直接写曲的创作界的朋友们参加了。”
      中国散曲研究会赵义山先生与黄河散曲社代表进行了座谈。关于曲社及社刊今后的发展方向问题,赵义山先生提出了两个观点:1、要重视传统:要研究前人在理论上的贡献,还要研究前人在散曲艺术上的创新精神。重视传统、认识传统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前人的成就。2、要重视对现代、当代散曲创作的研究探索,在内容、体式上与古代相比,借鉴和继承的如何?是否做到了推陈出新?对于当代社会与文学发生了怎样的影响?有怎样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
      他对黄河散曲社代表问到“黄河散曲社、《当代散曲》的发展方向”时提出:“古代的艺术形式和现当代人的思想和语言习惯如何结合。要让散曲带有更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特征。虽然是旧‘瓶’,但要装‘新酒’。对‘旧瓶’也要进行一些适当改造,从体式上继承俗文学的精神,但不一定非要按旧的曲谱来填写,非得押旧韵不可,可以考虑自由曲、或者说自度曲,可以考虑押今韵。金农、曹雪芹就是最早写自由曲的,而且写得很好,已经为我们做了示范。”

   三、山西散曲创作的现状和在全国散曲界的影响和地位
从2004年始至今,在山西境内,爱曲、写曲也在诗人中掀起了一股热浪,十年时间里,出现了原平的农民散曲社、省城的女散曲家群体、清徐的白石散曲社、榆社的出租汽车驾驶员散曲家等都是引领了风气之先的事情。作者群体日益壮大,创作水平渐入佳境,学习空气空前浓厚,研究讨论风气大增。这段时间里,无论是传统格律散曲,还是非格律的创新之作都雨后春笋般的涌现。许多作品刊登在了全国各类诗词刊物中。许多人出版了散曲专集。散曲作品也在全国多次诗词大赛中获奖。这说明散曲是大有可为的,散曲同样会有佳作精品传世。2012年5月18日,首届吕梁散曲会议论坛的顺利召开,更将散曲研究创作创新推向了高潮。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张福友高度赞扬山西散曲事业的高速发展。湖南散曲学会会长、广西散曲学会会长发言表示祝贺,并祝各省散曲学会、散曲作者将会更密切地联系、更积极地合作。
      论坛组委会主任武正国发表了题为《再接再厉开拓散曲创作新局面》的讲话,对山西散曲缘起、作用、现状、未来进行了详细论述。
      会议总结时阎凤梧教授谈到达成的五点共识:      
      1、当今正处在一个史无前例、波澜壮阔地社会转型时期,散曲作者应有超前自觉主体意识,政治认识、政治见解、政治敏锐地洞察力,勇于揭露社会矛盾;      
      2、当今是转型发展的巨大变革时期,散曲作者应以文艺斗士的姿态出现,教育并解放群众,教育并解放自己;      
      3、当今的散曲作品数量虽然多,但具有跨时代意义并广泛流传的作品较少,作品中表现生活的广度与深度较低,散曲作者应调整浮躁的心态,端正创作态度;      
      4、散曲作者应走出书斋、走向大众,不可自我欣赏、自我满足;     
      5、新诗体“自由曲”的地位问题无需定论。随着社会的变革,中国诗歌也必定会推陈出新,我们要勇敢地闯,大胆的试。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是当代散曲史上又一件重要的事情,为进一步推动散曲在全国的普及推广做出了贡献。
       黄河散曲社编辑出版了17期《当代散曲》刊物;编辑出版了《山西古今散曲选》、推荐了优秀作品入选《中国当代散曲1000首》,经常推荐优秀作品入编《黄河》等大型文学期刊。
      山西曲友与全国散曲爱好者之间的交往日渐亲密,与陕西、北京、湖南、河北、宁夏、贵州、安徽、广西、黑龙江均互有往来,
      2013年4月,有晋京湘苏豫等地曲人参加的“山西诗词学会散曲研讨会”在山西太原市老年公寓成功举行。湖南、北京、江苏、河南以及山西部分市县的散曲爱好者60余人参加。

   四、黄河散曲社今后的发展方向
九曲十八湾是黄河的特性,山西黄河散曲终会在中华当代诗坛树立自己的形象、品牌。黄河散曲社的成立在中国诗坛无疑是一件大事,十年艰辛的路程有付出,也有收获。有曲折,也有坦途。有聚合,也有离散。但奔腾到海是一个百折不挠的真谛、过程。
     在黄河散曲社成立十周年之际,将十年来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整理,尤其是在总结经验、找到差距上下点功夫。在继承传统、振兴散曲、开创未来上形成共识、形成合力是非常必要的。
     1、应当重视资料的积累收集保存。应当将散曲重新振兴发展的起缘、探讨、开始、过程等方面资料收集齐全,整理集中,这部分贵在真实,勿使遗漏。
      2、继承是首要的一项重要任务。若是不能娴熟掌握散曲创作的方法、技巧、规律、形式、特色、特点,是不能写出符合曲牌要求、具有浓厚的现代曲味的散曲,这就需要认真学习、读书、重点领会元代散曲家精品中的真谛。
      3、自由曲的创作要探索精品之路。诚如一些专家学者论述,要在努力熟悉传统散曲、掌握散曲精品上下工夫。写作自由曲的作者,应当是格律散曲的行家里手。自由曲在创作上虽然不太讲究声韵格律,但声韵格律的协调、和谐是中华诗词的精髓,努力尽量使之声韵协调。既要主动吸收散曲精华,运用对仗形式上的多样性、语言上的俏皮、幽默、泼辣,摆脱程式化、古板的教条。也要改变创作上的随意性,一首自由曲若是成语堆砌、标语口号满篇、既不雅也不俗,那样的作品,真会成为某些人经常讽刺的“顺口溜”、“大杂烩”的。
     4、成绩只代表过去,中华诗词的创新不是几代人可以完成的,我们切不可以“领军人物”自居,谨以顺应历史潮流、响应众多诗人们的追求自勉。在十年历史中,黄河散曲社多数成员做出了自己应该做出的努力。不可否认即使是观点不太一样的人,同样有付出、有辛劳、有贡献。应当客观公正对待一切人、一切事。
     5、黄河散曲社应当摒弃地域观念。要广泛联系全国兄弟散曲学会、散曲社,多在学术方面进行交流。对于不愿意创作非格律散曲的组织和个人,也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通力合作、互相学习。
     6、继续支持中国散曲研究会的工作,推荐优秀散曲作者和社委会、编辑部成员加入中国散曲研究会,参加年会并推荐优秀论文。
      春潮汹涌澎湃,冰幕荡然无存。涛头总会有弄潮儿搏击,祝愿诸多散曲作者有更多的精品问世,不负“当代”所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