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戏说杨慎:是非成败转头空!

 xjlqllql 2019-05-12

戏说杨慎:是非成败转头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正所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诗人的这首词既有杜甫“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气势,又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叹,同时又多了几分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超然和哲理。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首词的创作者——杨慎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代著名文学家,是明代三才子之首。

杨慎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跌宕起伏。

杨慎出生于官宦之家,自幼聪慧,其父是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24岁高中状元,本来前途一片光明,可是世事难料,37岁时,被贬于南荒,其后一直未能得到皇上的赦免,病死在南荒。

杨慎的一生,以37岁这年为分界线,37岁以前,杨慎是名播海内外,风光无限,37岁以后,漂泊南荒,踪迹不定。

戏说杨慎:是非成败转头空!

被贬到云南对于杨慎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悲剧,但是对他的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来说却堪称幸事。

如果没有流放岁月的闲暇,没有南疆风光的熏陶,没有远离官场是非的自在以及没有经历人生浮沉、生死离别的体验,杨慎或许只是政治史上的一位高官而不能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代大家。

杨慎的一生著作丰富,《明史》曾记载:

“明世纪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诗文外,杂著之一百余种,并行于世。”

杨慎所著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天文地理、经史百家、典章制度、音乐戏曲、诗词歌赋等等。

而杨慎在文学创作方面,诗词的成就是最为显著的,一方面是由于他自身的天资聪慧,13岁便写下许多诗词步入文坛,曾得到当时茶陵诗派的首领,内阁首辅李东阳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是与自身的独特生活经历有关。

高明伉爽之才,宏博绝丽之学,随题赋形,一空依傍,于李、何诸子外拔戟自成一队。

杨慎在文学上的创作是足以与明中叶“前七子”相提并论的。

戏说杨慎:是非成败转头空!

杨慎的词基本上是属于婉约派,多为一些描写滇南风光,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作词。但是也有气势磅礴,语言豪放的作词。后世人曾经评论过:

“明自中叶以后,知词仅三人,杨升庵、王弇州及卧子

而在写诗方面,可以说,杨慎的诗歌代表了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的诗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是揭露帝王荒淫,反应民生疾苦。比如:

谁道神仙事渺茫,丹成飞上白云乡。传衣已付林灵素,遁迹先从刘混康。

山中宰相洞中仙,白犬黄鸡上碧天。圣主恩深汉文帝,不教栾大藁街悬。

作者通过以古喻今,借用典故,对世宗进行讽刺。

其二,便是在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本来前途无限的一个世家才子却沦落到发配充军。换成是谁谁心里都会郁闷。他曾在诗中以老马自喻说:

老马为驹下皂栈,昔日友龙今伴雁。弃置徒伤田子魂,剪拂曾遇孙阳盼。

长鸣萧萧失风云,知道悠悠忘泉涧。金式如堪铸伏波,彩毫还拟图韩干。

这时候的他已经被贬20多年,但是时间却没有腐蚀他的报国之志,他没有意志消沉而是为壮志未酬,抱负难成感到不甘,他渴望建功立业。

其三,便是在描写风光景物这一方面。

杨慎被贬云南以后在这生活三十多年,留下了许多描写云南景物的诗词,可以说填写了诗词史上的一段空白。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

杨慎的诗词描绘了一幅又一幅美丽的滇南风景画。

戏说杨慎:是非成败转头空!

官宦之家 少年俊才

杨慎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官宦之家,从他的祖父说起,一门五世都是当官的,家族四代出了六个进士一个状元,他的父亲是当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他的母亲是出身书香门第的黄夫人。

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意味着杨慎从小便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而杨慎打小便很聪明,按照杨慎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八岁就傅,双臂一砚”,杨慎十一岁学作近体诗,十二岁时,拟作《吊古战场文》,其中有“青楼断红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的警句,得到了自己叔父的大力赞赏。十三岁时,杨身边跟着父亲进京,沿途写下诸多诗篇,得到了当时茶陵诗派的首领、内阁首辅李东阳的欣赏。

正德二年,杨慎参加了当年的乡试,成功夺得乡试第一。

正德三年,杨慎参加会试,考官看了杨慎的的试卷后,将其列为首选,但不慎将烛花落到考卷上,致使杨慎的考卷被烧坏,因此只能给杨慎下第。

杨慎曾经为此写过一句诗:“空吟故国三千里,悔读南华第二篇。”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惆怅之情。

意外落榜的杨慎没有灰心,三年后,杨慎成功获得会试第二。之后,在四月的殿试当中获得了殿试第一,赐进士及第。

而杨慎也就此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戏说杨慎:是非成败转头空!

直言谏君 被贬云南

翰林院是明朝朝廷的储才之地,相当于人才储备库,国家许多的人才都是翰林院出身的,在当时,翰林院可以说是通向内阁的阶梯。

而杨慎便很幸运的被选入了翰林院,担任翰林修撰,一踏上仕途,便获得了一个如此令人羡慕的职务,这使得杨慎十分满意。

在翰林院工作,使得杨慎有机会可以遍读“皇史宬”中的藏书,也就是可以阅读皇家藏书,“枕籍乎经史,博涉乎百家”,杨慎获得了大量的知识,这为后来从事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杨慎步入仕途,供职于翰林院,这时候正是明武宗朱厚照大肆游玩的时期。

明武宗继位以来,国家法纪败坏,国事日非,危机四伏,奈何皇帝荒嬉无度,朝纲尽废,杨慎写下了一篇《丁丑封事》上书劝谏,指责皇帝“轻举妄动,非事而游”。但是武宗依旧我行我素,根本就不予理睬,其后,杨慎又写下诸多诗文来劝谏明武宗,但是武宗根本不听劝告,最终杨慎心里感到极度失望,觉的留在京城也无可作为,于是便称病告假,返回自己的家乡。

后来,杨慎返回都城继续在翰林院任职,正德十六年,武宗朱厚照驾崩,由于他无子,最终迎立从弟兴献王的世子朱厚熜继承帝位,是为世宗,改元嘉靖。

杨慎在当时因为性格过于耿直,率真,没有得到嘉靖的喜爱。

后来,在“大礼议”一事中,杨慎聚众请愿,最终被流放到云南。本来嘉靖刚登基时便不是很喜欢这个臣子,再加上在议大礼中站在了皇上的对立面,因此落得个永远流放的下场。

在这里小小提一下“大礼议”,

当时朱厚熜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登上皇帝宝座后,按照 皇统继承规则,朱厚熜要承认孝宗是“皇考”,享祀太庙;自己的生父只能称“本父”或“皇叔父”。但是朱厚熜即位后第六天,就下诏令群臣议定他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皇考”按皇帝的尊号和祀礼对待。

这样,皇统与家系就成了当时内阁大臣纷争的议题。

戏说杨慎:是非成败转头空!

谪戍永昌 病逝异乡

大礼议是杨慎一生中的转折点,由于杨慎带头跪门哭谏,世宗将其发配充军到云南永昌,此后,杨慎的后半生便一直在云南度过。

杨慎在云南流放的三十多年里,并没有因为皇家的冷酷无情,时间的匆匆流去而消极颓废,他每天都充满着希望,希望皇上可以赦免他,允许他返回家乡,重新受到重用,但是他却小看了帝王家的无情,嘉靖年间六次大赦,但是却一直没有赦免杨慎。

但是杨慎却始终坚贞不屈,对自己人生的追求十分执着,他六十岁时自述其志说:“翠柏苍松元自劲,岁寒那肯变天真。”到七十岁时,说:“老狂不怕玄冬冷,呵手挥毫兴未阑”

杨慎在被流放期间,虽说每日只能寄情于山水,流连于文学创作,以此来缓解自己的忧愁,但是他却一直关心着民间疾苦,不忘国事,他曾经多次上书为百姓请愿,不顾自身的安危也要为百姓谋福。

在他最后的时光里,他曾经写下一篇《自赞》来启迪后人:

“临利不敢先人 ,见义不敢后身 。谅无补于事也 ,要不负于君亲。 ”

在利益面前要避让三分,在义面前要勇往直前,站在义的高度,维护老百姓的利益,真正的为百姓做事,为百姓担责。

这便是杨慎对自身的要求,他这一生,从步入仕途,踏足官场开始便一直为想要老百姓着想,为国家着想。

正如前文所说,如果当初没有被贬云南,历史上会少一位文学大家但同时也会多一位千古名官。无论什么时候,一心为老百姓的官员才是一位出色的官员。

戏说杨慎:是非成败转头空!

是非成败转头空

杨用修为人,才高学博,有明一代,罕有其匹。

杨慎的一生立志为国,不谋私利,被贬之前,杨慎想用自己的才华做出一番事业,被贬之后“安时处顺,以终余年”。

杨慎的一生是个悲剧的一生,他博学多才,忠贞正直,但半生流放,客死异乡。如同杨慎这般人,中国的历史上还有很多,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向封建帝王直言忠谏,可是忠言逆耳,最终都因帝王而落下一个惨淡的人生。

千百年来,在杨慎之前,便有许多知识分子因直言进谏而丢掉性命,但是杨慎明明知道忠谏的后果,但仍然劝谏君王,这就是古代文人的一种风骨:“忠贞不屈,视死如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