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瓷器全身满釉,连支钉痕都没有,是如何入窑烧造的?这种工艺始于何时?

 伟天英 2019-05-12

瓷器全身满釉,连支钉痕都没有,这个说法是有些夸张的。

狭义的认为,这是指唐—北宋早期越窑秘色的烧造方法。但还是会留下支烧或垫烧痕迹的。

较高级制瓷产品,为更加美观,底足、圈足等满釉,多会采用垫饼上使用灰砂垫烧,或垫饼上使用支钉支烧。这样烧成出窑后,去掉灰砂、掰掉支钉,在圈足底只留下较小痕迹,保证了器物的完美型。

底足垫烧在战国青瓷既有发现。(图1-4)

图一 战国青瓷三足炉

图二 里外满釉

图三 底足满釉

图四 炉底 垫烧

随着制瓷业的不断发展,唐代唐三彩、越窑秘色瓷达到很高高度

唐三彩高级制品多是满釉支钉支烧,此工艺在三彩器延续到辽、北宋。

图5--7 唐三彩满釉支烧

越窑秘色瓷能成为贡瓷,除了在胎釉的工艺改进中,其烧制工艺也得到不断完善。

越窑秘色瓷多满釉底足灰砂垫烧,烧成后,灰砂可抠掉。

有的底足灰砂和底釉会粘连,还是会留下“疤痕”

至于汝窑的支烧在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以上算是简单回答。

发部分越窑青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