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蕉窗梦呓】《红楼梦》10版与87版对比之演员篇

 红楼心语 2020-03-09

 作者:Victoria 

如果说一部剧的导演和编剧是该剧灵魂与精神的体现,那么参与出演这部剧的演员则是它的血与肉。一部剧演绎效果的好坏与演员的相关表现有密不可分之处。因此演员对一部剧的质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0版红楼梦之所以不被观众所接受,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出现在演员身上,在不少观众看来,相较于87版红楼梦的演员来说,10版的演员更偏向于现代化,再加上年龄偏小,基本功不扎实,他们所饰演的角色与书中人物实在相差甚远。话说在10红楼梦在选演员时也是经过全国海选的,甚至还搞出了一档选秀节目,只是从选秀节目中敲定的那些演员,有的被换了角色,而有的却连进组的机会都没有。反观李少红导演最终确定的演员阵容,黛玉偏胖,宝钗偏瘦,王夫人的年纪直逼贾母,贾母又是个美籍华裔,不仅如此,10版红楼梦还特别喜欢换演员,少年是一组,成年又是一组,原本李少红选的那些演员就没有辨识度,再加上服装造型又是复制粘贴上去的,演员一换,除了宝玉等一众男性角色,观众都分不清那些较为年轻的女演员究竟饰演的是谁。

其实,10版红楼梦中也不缺乏现在炙手可热的那些小鲜肉与小花旦,比如饰演成年贾宝玉的杨洋,饰演林黛玉的蒋梦婕,饰演薛宝钗的李沁,饰演薛蝌的黄轩,饰演晴雯的杨幂,甚至还有明明也是一主要角色的扮演者,却只能在剧中彻底沦为背景板的赵丽颖(邢岫烟的扮演者),只是他们的演技,还真是十几年如一日(粉丝勿拍,实话实说)。也许有人会说,这些演员当初是还未毕业的大学生,演技青涩也很正常。可是同样是作为新人,10版红楼梦的演员和相较于87版红楼梦的演员来说,不仅从实力上无法与之想抗,就连简单做个群演也不像个样子。

相反,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就曾写过,当年1987版《红楼梦》选角,导演王扶林的标准就是“一定要像古代人,要有古典美”,还要求尽量从戏曲演员中选人,因为戏曲演员有演古装剧的功底和韵味;“某种程度上,戏曲演员就像一张白纸,接地气,适应性强,好调教”。同时也正因如此,87版红楼梦的演员阵容中有很多都是从全国各地的地方戏曲剧团中选出来的,而非专业科班出身,而且不得不提的是,有些演员还未受过戏曲专业的培养,比如饰演迎春的牟一老师,她曾是汽车厂的工人,可她却也出色完成了从工人到演员的跳跃。这时候再说10版演员太过青涩,就显得有些牵强了。 

再说说演员进组前所做的相关努力,虽说10版的导演,在正式拍摄之前也为演员们安排了相关的培训课程,但效果…… 嗯,好像连及格分都不到。先拿饰演晴雯的杨幂来举例,杨幂当时在做红楼梦的专访时,连晴雯的判词都无法正确念出,“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她不会念“霁”,“寿夭多因毁谤生”被她念成了“寿天多因毁谤生”,判词念不对就算了,毕竟台词中也不会出现,可她对晴雯的定位却是“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我怎么觉得她说的是香菱呢)又认为晴雯和宝玉是朋友的关系,一个演员对自己的角色如此不了解,那她又怎么能将角色完美地展现出来呢?

再比如说饰演主角之一林黛玉的蒋梦婕,她对林黛玉之死的原因多半归结于自己的“作”,能说出“作”这个字,也只能说她对原著还真是及其不理解,作为主演的她对原著的理解都这般不清楚,那就更别严格要求饰演配角的演员了,更何况这部剧的导演更是多次宣称,自己也没看过原著,导演对自己的要求都不高,演员不把原著当回事也很正常。 

这时我们再看87版的导演和演员,先说导演王扶林,王扶林导演一直觉得87版红楼梦并没有拍得很成功,在他看来,饰演黛玉的演员可以更美,宝钗也没有书中所写的那般丰腴,妙玉也可以更清冷一些,在他看来,他敲定的每一个演员或多或少都是有瑕疵的,而就是因为这些瑕疵的存在,王扶林导演才认为他指导拍摄的红楼梦并不完美。相反,那位连原著都没翻看过的少红导演,确认为自己拍摄的红楼梦是最贴合原著,嗯,确实挺贴合的,有且只有台词最贴合了。 

再说87版的演员,凡是参加过训练班的演员不仅要学习琴棋书画,每天还要定时练形体,上红学课,经过长时间培训过后,每个演员对原著都有了一定的理解,且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更加贴合原著中的人物角色,可以说87版的演员,更非演员,而是真正让自己成为了书中的人物。 

接下来,我们就从同样的内容片段来分析一下,直观感受10版演员与87版的演员想比,究竟差在了哪里。我所选取的这个片段,是出自红楼梦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而主要分析的内容是贾政被宣入朝,贾府等人先心慌不定,得知元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贾府众人方心神安定,喜气盈腮的这一过程。下面我将分版本进行分析。

首先先来看10版红楼梦,从图上可以看出,10版红楼梦在演这场戏的时候,首先体现的是一个“乱”字,原著中是这样描写铺垫场景的“正逢贾政生辰,荣宁二处人丁都齐集庆贺,热闹非常”。在李少红导演的理解下,此时的贾府就应该乱哄哄的,好吧,导演说的算。戏台上演了一出“孙悟空进瑶池”,这戏够热闹,底下的观戏的人呢,说说笑笑,也很热闹,只是这个“热闹”的度没有把握好,贾府分分钟变成菜市场。当圣旨来的时候,贾政急忙撤戏台,摆香案,这一镜头结束后,导演就将画面转移到内眷处,贾府中的众女眷,一个一个确实很着急,可表现出的样子却是相反的。尤其是王夫人,那一脸平静的样子,实在容易让人立马跳戏到《大明宫词》,并联想到那个喜怒不形于色的武则天。而其他女演员,为了表现出着急的样子,就把大户人家应有的端庄给抛弃了,举止轻浮,语言飘忽。就跟不用说充当群众演员的众仆人了,原著中所描述的“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在这版红楼梦中根本看不出来,10版的丫头仆人既可以在主子面前嘻嘻哈哈,还敢跟主子甩脸子,甚至还敢直视自己的主子,不得不说,10版的丫头还真是“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

当贾府众人得知元春晋封之后,更是乱作一团,王夫人和贾母高兴地拉起来手并摇了起来,三春和各自的丫头在一起说笑,作为群众演员的小丫头们更是放飞自我(毕竟是喜事,大家也就高兴一些吧),可是在众人高兴,庆祝之余,邢夫人却成了被众人忽视那一个,被忽视就算了,可是邢夫人的表情还真是比戏还精彩,虽说大家都清楚邢夫人是站在王夫人对立面的,可在众人面前也不至于表现的那般明显吧,那“脸上笑嘻嘻,心里MMP”的表情是什么鬼啊。 

最后来着重分析一下,10版的当家大姐——王熙凤。实话来说,饰演王熙凤的姚笛在10版中的表现还算是蛮不错的,比起其他演员来,最起码还有一点书中人物的样子,只是她的表演终究还是太刻板了,只演出了王熙凤的外形,却没有演出王熙凤的内涵。“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在姚笛身上还真没体现出来,少了这一特点,姚笛的王熙凤形象也就很难树立起来了。虽然她极力想表现出较为强势的一面,可强势的度却没有把握好,姚笛在演绎王熙凤较为强势的一面时,喜欢借助面部表情的变化,以及音调的改变来表现强势,只是姚笛的面部表情有时太过夸张,不是将眼睛瞪得像铜铃,就是眯着眼睛,再放大自己的鼻孔,书中说王熙凤是“粉面含春威不露”,而姚笛恰恰相反,巴不得把这份“春威”彻底展示在众人面前。另外,就是姚笛的台词功底了,姚笛的台词功底还不至于太差,只是姚笛好像不太会换气,每次念台词时都带有一种即将“断气”的效果,就更不用说要借台词体现情感变化了,不过值得为姚笛点赞的是,姚笛全程用的是自己的原因,比起那些数字小姐,对口型的演员来说,姚笛还是很敬业的。

接下来再看87红楼梦,剧集的开始导演就先给贾母一个单独的镜头(没截图),饰演的贾母演员要表现出焦急的神态,贾母在听到贾政奉旨入朝,吉凶难定的情况下,焦急慌张,坐立不安,可她毕竟处在贾府的宝塔尖的位置,所以再怎么焦急也要体现出一个“稳”字,一是要体现大家的风度,其二就是作为长辈,若是在小辈面前慌了手脚,那她这个长辈就别想在小辈面前立威了。而10版的贾母呢,也许因为她是美籍华裔的缘故的吧,她的表演方式多偏向于美式风格,像什么扶额,抬手,夸张式表情运用,无疑不是在告诉观众,这个贾母很洋气。至于要体现出什么大家风范,那就还是算了吧,别难为人家美籍演员。

接着再看贾母身边的王,邢两夫人,薛姨妈等各贾府女眷,她们各自有各自的站位,各自有各自的表现,同样是表现焦急,但每个人在表现却又不同,王夫人偷偷抹泪,王熙凤焦急之余还要安抚好王夫人,李纨和尤氏等人着急望向门外。而三春作为小辈,又年龄偏小,对圣旨下达其背后的利弊关系还不是很明确,同时作为小辈的她们,在长辈还未发话之前,她们又不能说什么,只能站在一旁静待消息,而在静待消息的过程中,三春的表现也是各不相同,迎春作为“二木头”,为人相对懦弱,在等消息的过程中,她一边绞着帕子,一边低着头偷偷看向贾母那边,显出焦急却害的样子;而探春呢,则是向外张望着,其内心是希望能尽快得知消息,是福是祸尽早拿出个对策;至于惜春,因为年龄尚小,对很多事情还不能理解,站在一旁,紧张不起来,却还要表现出一副紧张的样子,而就算简单的一站,三春的性格特点在这个时候悄然体现。

紧接着报喜的小厮跑进院子,从跑入到跪拜,再到报喜,这个过程一直都是进度有退,当贾府众人得知喜讯之后,导演同样像开篇那样,给贾母一个单人镜头,细看贾母的表情,从听到消息之后的放松,再到些许震惊,最后再转到喜悦,表情上的细微变化,完全体现出了贾母内心情感的转变,这时站在侧位各丫鬟,同贾母站在一起的女眷同时贺喜,仆人丫鬟依然是秩序井然,有进有退的,同样是喜事,同样要表现出热闹,87版却演绎出别样的味道,这不仅要归功于导演的指导,还要归功于每一位演员镜头前后的努力。

相关链接:

【蕉窗梦呓】《红楼梦》10版与87版对比之整体画风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