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化的宋辽金时期邮驿 宋辽金时候,我国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进一步发展。顺应专制统治的需要,当时的邮驿也趋向军事化,各种制度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首先,管理邮驿事务的中央机构由兵部来掌管,具体过问邮驿的规约条令、人事调配、递马的配备等等。同时管理邮驿的还有枢密院,它的管理范围是驿马的发放、颁布驿递的凭信符牌等等。这两个机构互相制约,不得擅自专权。 首先,管理邮驿事务的中央机构由兵部来掌管,具体过问邮驿的规约条令、人事调配、递马的配备等等。同时管理邮驿的还有枢密院,它的管理范围是驿马的发放、颁布驿递的凭信符牌等等。其次,北宋实行以兵卒代替百姓为邮递人员的办法,把传递书信的机构完全按军事编制。 两宋时,邮件文书的递送,和过往官员投宿的馆驿,从职能上完全分开。馆驿已演变为单纯的政府招待所。而传递政府公文和书信的机构,另有名目,总称为“递”,又分“急脚递”、“马递”和“步递”数种。 递有“递夫”,又称为“铺兵”,一般由地方上的“厢兵”充任,是传递文书的主要人员。邮置人员由民改为兵,这是从北宋初年就开始的。 宋朝的邮驿传递,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步递,一是马递,另一就是“急脚递”。 元朝的急递铺大体上每10里至25里设置一处,每铺配置作为标志的十二时轮子一枚,红色门楼一座,牌额一枚。铺兵则准备夹板和铃攀各一副,缨枪一支,行旅的包袱和蓑衣各一。看来是风雨无阻。《元史·兵志》上说,铺兵走递时,“皆腰革带,悬铃,持枪,挟雨衣,赍(带)文书以行,夜则持炬火,道狭则车马者、负荷者,闻铃避诸旁,夜亦以惊虎狼也”。(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