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讲坛》泰戈尔与中国

 老鄧子 2019-05-13

      1924年4月12日,一艘轮船缓缓驶进上海汇山码头,船上有泰戈尔率领的“国际大学访问团”来到了中国,这是中国文化界期待已久的盛举。一时间,中国文坛极为轰动,泰戈尔刚到达中国就收到了中国文坛各类著名人士的热烈欢迎。

158 年前的今天,1861年5月7日,印度著名诗人、作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泰戈尔诞辰。

泰戈尔自幼聪明勤奋,8岁时就开始写诗,17岁发表叙事诗《诗人的故事》,25岁出版《新月集》。他的抒情诗《吉檀迦利》为他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亚洲第一位获此殊誉的作家。

1924 年,泰戈尔曾访问中国,回国后撰写了许多文章,表达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意。

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中国文化界,有很多著名的学者和诗人都深受泰氏哲学和诗歌的影响,譬如郭沫若、冰心、王统照、郑振铎、俞平伯等。其中,徐志摩因为泰戈尔的三次来沪而与其关系更加紧密,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924年4月12日,泰翁一行抵达上海。在泰戈尔接下来的中国之旅中,徐志摩一路伴其左右,他既是泰氏的御用翻译,又是泰氏在中国的私人导游。两人一起欣赏龙华盛开的桃花,一起游览西湖的美景,一起沉浸在清华园的学术氛围之中。泰戈尔是徐志摩的良师益友,徐志摩是泰戈尔的后辈知己。

从泰翁踏上中国的土地开始,几乎每一场演讲都是由徐志摩翻译,几乎泰氏的每一张留影里都有一个身穿长袍的徐志摩。

同年5月30日,泰戈尔从上海乘船赴日,徐志摩使出中国传统的送客习俗——十八里相送,随从泰翁去了日本,两人继续着意犹未尽的交谈。告别之际,徐志摩问泰翁有没有落下什么东西,泰戈尔回答说:“我把心落在中国了。”

泰戈尔曾给徐志摩起了一个印度名字“Susima”,意为“月亮石”。泰戈尔在圣地尼克坦成立了一个“茶社”,即取名“Susima”,为的是表达他对徐志摩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在徐志摩与陆小曼的住所,泰戈尔感受到了亲情一般的温暖。正如泰戈尔自己说的“虽然住的时间并不长,可是我们3人的感情因此而更加亲热了”。离别之时,诗人欣然动笔为徐志摩夫妇留下远看像山、近看像老者的自画像,并附诗一首云:“山峰盼望他能变成一只小鸟,放下他那沉默的重担。”

1941年,已经卧床不起的泰戈尔仍不忘中国之行的日子,口授一诗,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有一次我去中国 / ……我取得了一个中国名字,穿上中国衣服 / 在我心中我就晓得 / 在哪里我找到了朋友,我就在哪里重生 / 他带来了生命的奇妙 / 在异乡开着不知名花朵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