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0项提名的《罗马》,凭什么是年度最佳

 52saas 2019-05-13

  《罗马》终于来了。

  在每年全世界生产的大批影片中,能够成为年度最佳的只有那么几部。

  在2018年,“这部片”毫无疑问就是《罗马》。

  这部片口碑有多爆炸呢?

  先是在威尼斯电影节,以4.4分破场刊纪录的成绩拿到金狮奖,随后在MTC专业影评人评分系统中拿到96分的超高分,一路领跑颁奖季。

  号称“狂揽120项提名”,其中包括最终获奖的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外语片和最佳摄影三座小金人,口碑和奖项的双重保障,说是去年最值得期待的影片也不为过。

  导演阿方索·卡隆

  终于,随着定档5月10日,这部“神作”终于能和国内观众见面了。

  在说《罗马》之前,我们不得不先说一说导演阿方索·卡隆,第二次举起最佳导演奖杯的他如今毫无疑问是好莱坞的中坚力量之一。

  而且自2014年阿方索·卡隆(《地心引力》),2015、2016年的亚历桑德罗·伊纳里图(《鸟人》《荒野猎人》)、2018年的吉尔莫·托罗(《水形物语》)之后,墨西哥导演在六年之内第五次带走最佳导演小金人了。

  “墨西哥三杰”横扫奥斯卡成了电影圈热议的话题之一,从前极少被人关注的拉美电影也开始受到普通观众的关注。

  和阿方索第一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的那部的《地心引力》不同的是,这部新片既没有高概念的科幻外衣,也没有让人神经紧绷的惊悚剧情。

  《罗马》是一部非常简单质朴的现实主义影片,为了这部作品,在好莱坞打拼十多年的阿方索·卡隆第一次回到祖国,讲述了一个充满私人情感的故事。

  影片故事并不是发生在意大利的历史名城罗马,而是墨西哥城的一个中产阶级社区“罗马”。

  年轻的女佣克里奥在这里负责照顾雇主索菲亚一家的日常生活,由于男主人时常出差在外,克里奥的主要工作就是照顾家里的四个孩子。

  随着生活中或大或小的琐事,克里奥也逐渐成为了这个家庭的一份子,和孩子们建立起密切的关系。

  粗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讲述不同阶级的人跨域藩篱建立感情的故事,那倒也没错,但是更重要的是,这部影片是一部从小人物角度展开的女性史诗电影。

  影片中的两个完全不同的女性角色,在面对各自生活中出现的巨大变故时,各自展现出的惶恐脆弱和坚定果敢的复杂性格,形成了维系这个家庭的核心力量。

  在影片中,身处社会底层的克里奥照顾着主人家的孩子,自己却遭遇未婚先孕,被男人抛弃,最后诞下一个死婴;

  同时,这个看似一片祥和的中产阶级家庭也因为男主人的出轨而分崩离析,只剩下一个母亲和四个孩子。

  影片一开始就将这种处境展示得清清楚楚,克里奥一遍遍清洗着被狗屎污染的地板,在污水冲洗过的地方上,映出飞机飞过的天空一角。

  这就是导演隐喻的现实——女性的生活,就是与污水、狗屎相伴的无穷无尽的忍受。

  即便是像索菲亚一样表面光鲜,但仍然可能因为男人的一个决定而瞬间崩塌。

  但是,也正是在这些看似重复枯燥的劳作当中,可以映照出象征着自由和纯粹的天空。

  这无疑是卡隆对于女性的最深理解和感受,也从一开始就奠定了整部影片的主题基调。

  女性如此伟大而包容,但是《罗马》中的男性却如此幼稚可笑。

  那个和克里奥发生关系的男人,总喜欢全身赤裸地表演舞棍,在他心目中,他的武术胜过一切。

  克里奥告诉他自己怀孕了,他只会用一个蹩脚的理由仓皇逃走。

  在卡隆的镜头中,饱含着对于女性命运和力量的同情和感恩,这种情感和影片特意采用的充满美感的黑白画面一起,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力量。

  阿方索·卡隆曾经表示过,这是一部自传式的影片,因为导演本人,就是被保姆一手带大的。

  在这部家书一般的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导演对于童年生活的回忆,也可以看到他对于墨西哥的深厚感情。

  影片中出现的60年代墨西哥社会背景,不仅暗示了墨西哥历史上的几次重要事件,同时也正是导演生长环境的真实写照。

  《罗马》在国际社会横扫奖项和提名的原因其实非常简单,“眼中饱含泪水正是因为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阿方索·卡隆作为一个远离家乡多年的游子,最终用自己的童年和回忆完成了对于祖国的回归。

  《罗马》某种程度上就是阿方索·卡隆的《童年往事》,在这部他自编自导,自己担任摄影的影片中,他完成了对于墨西哥社会现实和自己成长的双重关照。

  在这个纤弱、精致、脆弱的故事当中,隐藏着历史和情感的洪流,在卡隆和《罗马》身上,见证着墨西哥电影的过去和荣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