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 山根青并不是说孩子就有病,只是一定程度的可以代表当下脾胃功能的优劣。 现代解剖学讲,此处有几条浅静脉,当受到某些刺激时,比如寒冷、惊吓等刺激下,影响静脉回流,局部充盈,如果该处皮肤娇嫩的话比如婴幼儿,就会表现出,局部的暗青色的浅静脉区。 从中医的角度看,山根位于鼻的根部,鼻应脾胃之位,山根又是阳明胃脉经过之处,山根颜色的变化及不正常的青筋突起,往往提示了各种不同的信息。 作者 推拿师推荐 【简介】 毕业于中医药专业,从事小儿推拿工作数年,师承魏盛庆老师学习中医理论及推拿应用 。在调理孩子身体过程中注重孩子的生长环境,尤其是家长对孩子的理解和关爱。 【主研方向】 运用小儿推拿来调理小儿感冒、咳嗽、发热、湿疹、黄疸、积食、厌食、腹泻、便秘等消 化系统症状,及近视、弱视、散光等视力不良。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可直接预约作者 ↓ part.1 认识山根青 1、山根为足阳明胃经起点,有青筋首先应考虑饮食过度损伤胃气,造成脾胃虚弱,或伴有厌食,或伴有腹泻。孩子通常脸色发黄,青筋横截。 2、肝主青,肝风内动也会造成山根青筋,这样的孩子往往容易肝气郁结,脾气急躁。 3、受到惊吓的孩子也会山根发青,且同时伴有睡眠不安,夜啼等症状。 咱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见到很多孩子鼻梁的地方发青,有些孩子甚至会有一道明显的青筋。如果留心的话,会发现这类孩子大多偏瘦、吃饭不好、爱挑食,甚至烦躁、晚上睡眠也不好。有些孩子更明显,会出现头腹痛、发黄、脸色黄、个子小等症状。为什么呢? 在小儿望诊中,关于山根有一句俗语,“山根青,不是脾虚就是惊”。除去出生后就有青筋的情况,如果出生后一直山根青,就不用太担心,青筋很多小儿都常见,只要吃喝拉撒睡汗正常可以不用管它,长大后会变不明显或自己消失。 平时多注意饮食,避免积食。其余的大部分是消化系统的问题,脾土生肺金,脾虚肺亦虚,所以孩子容易感冒、咳嗽、腹胀腹痛、消化能力差。 中医认为青色属肝,肝藏魂,与情志活动有密切关系。山根青的孩子,大多是容易受惊吓,睡眠不安,夜惊、夜啼,容易肝气郁结,脾气急躁。 以下,enjoy【推拿手法学起来 ↓ part.2 绿色日常保健手法 利用以下的方式作为绿色日常保健: 1、穴位推拿 a、清肝经 位置:食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方法:旋推或向心直推为补,称补肝经;离心直推为泻,称清肝经。 次数:推300-500次。 功用:清肝经: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 主治:目赤、惊风、烦躁不安、五心烦热、口苦、咽干、头痛、头晕、耳鸣。 临床应用: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肝虚应补时则需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替,称滋肾养肝法。 b、板门 位置:手掌面大鱼际顶面。 操作方法:术者一手持儿手以固定,另一手拇指端揉小儿大鱼际顶面,称揉板门;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反向推称横纹推向板门。 次数:300-500次,揉3-15分钟。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止泻降逆。 主治:呕吐、呃逆、腹胀、厌食、疳积、口疮、牙龈肿痛等。 c、补脾 位置:拇指末节螺纹面(或拇指桡侧指端到指根一直线) 操作方法:以拇指螺纹面旋推小儿拇指螺纹面称补脾经,或向心直推拇指桡侧称补脾经;离心直推拇指桡侧为泻,称清脾经。 次数:推300-500次。 功用:补脾经:健脾胃、补气血。 清脾经: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主治:体质虚弱、食欲不振、肌肉消瘦、呕吐、腹泻、便秘、痢疾、黄疸、痰音、咳嗽、便血、及斑、疹、痧症隐出不透者。 d、小天心 位置:手掌面大小鱼际交接处。 操作方法:一手中指端揉称揉小天心;以拇指指甲掐揉称掐揉小天心;用中指尖或屈曲的指间关节捣,称捣小天心。 次数:揉100-200次,掐5-10次,捣50-100次。 功用:清热、镇惊、利尿、明目。 主治:惊风、抽搐、口疮、目赤痛、夜啼、小便短赤。 e、中脘 位置:肚脐正中直上4寸,即胸骨下端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 操作:用食指、中指指面或掌根按揉。 次数:100-300次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f、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1寸。 操作方法:以拇指端或螺纹面着力,稍用力按揉,称按揉足三里。 次数:揉3-5分钟。 功用: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 主治:腹胀、腹痛、腹泻、呕吐、下肢萎软无力。 2、利用滚蛋疗法: 取煮熟的鸡蛋将壳剥掉,和银饰包在一起趁热在患者头部、额部、颈部、胸部、背部、四肢、手足心依次反复滚动至鸡蛋变凉。 3、合理饮食,调养脾胃。 4、少吃寒性生冷食物。 5、加强户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