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精细 遒劲端庄 ——《灵飞经》浅谈 作者|宁红梅 自从我介入书道,从临摹字帖到钻研书法理论,对中国书法的发展史,从开始的敬畏到现在的痴迷,我不禁常感叹,中国书法真是广博高深,经天纬地;各书法字体更是造型恣意,妙趣横生。 史上小楷字帖甚多,传世的墨迹中,晋唐小楷的声名最为显赫。其中通常有魏时钟繇的《宣示帖》、《荐季直表》,东晋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唐代钟绍京的《灵飞经》等。还有元赵孟頫、明王宠、祝允明等小楷作品也是非常好的临摹范本。 今天分析的则是书体中最为轻巧别致的小楷《灵飞经》。小楷,顾名思义就是楷体的小字。小楷字体创始于三国魏时钟繇。到东晋时期,王羲之又加以钻研和变通,使之在工整秀丽的基础上又多了几分柔美灵动。而《灵飞经》据说是唐代钟绍京书之,大都知道,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在当时历史背景的结合下,钟绍京在王羲之的韵律基础上将《灵飞经》表现得法度严谨,灵动秀劲。所以后来,《灵飞经》就有“亘古未有、空前绝后”的小楷字帖之说。 《灵飞经》原名《灵飞六甲经》是一卷道教的经,在明代晚期被世人发现。《灵飞经》以其灵动秀媚,舒展遒劲的艺术特色为历代书家所钟爱。他的造型优美,结构精巧。结体取方势,左右开张,中宫严密,显的结实平稳。 在书写方法上,写大字时,笔法“藏锋、逆锋,露锋”,而且由于地域的开阔,书家常有开拓,大胆的心里状态,故而大字写的松散宽阔;而小字的地位局限性有限,使得书写时拘束,精密。但是,这种写法却是错的。古人有云:“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言外之意就是说,做大字时不能因为局限性开阔,就任意挥洒,这样的字往往松散无力;做小字时也不能因为局限性狭小,而拘泥不敢下笔。所以,写大字时要精密无间,写小字时要舒朗有余。 《灵飞经》的章法也很有特点,他属于纵有行,横无列的那种,又因为他的字体有长有短,有大有小,错落有致。通篇观之,整齐中有参差之感,匀称中有一股柔美流畅的行书气韵,实乃妙趣横生是也。 《灵飞经》在用笔上,露锋顺入居多,流畅中求稳定,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古人云:“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用来形容《灵飞经》,颇为适当。灵飞经的有些笔画,厚重的如同将要崩塌下来的乌云,有些地方又如夏天蝉身上薄薄的那一层翅膀,十分轻盈。笔画粗的地方,稳重多彩;笔画细的地方就像发丝一样,但却刚劲健美,轻盈秀丽。可见《灵飞经》的背后,是书家高超的书写技巧及严谨的作书风格。 说起《灵飞经》的艺术特色,他对后世的影响还是蛮深刻的。首先,他本身的书法,在唐人写经中,就算数一数二的精品了,后来敦煌所出那么多的唐人写经来与之媲美,能达到《灵飞》那样精美的,也并不太多。其次,明代董其昌说:“赵文敏一生学钟绍京终十得三、四耳”。近代大书家启功先生的书法也得益于《灵飞经》一二。由此可见,《灵飞经》有着超市绝伦的艺术感染力。 在临摹该帖的同时,不仅要学习此帖的典雅平稳的风格味道,更要为我们的先前超群的智慧点赞! 作者简介:宁红梅,毕业于天津师大,师从中国著名书法评论家傅德锋先生。现为张掖市书协会员,张掖市书协书法理论委员会委员,张掖市作协会员,青年书法评论家,玖悦书会红梅国学讲堂坛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