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愚小孩,每天陪你读不一样的红楼梦 王夫人年轻时是一个“着实响快,会待人,不拿大”性情直爽的人。但是嫁入贾府后,渐渐变成了一个吃斋念佛之人,虽然是管家之人,但是大事按照贾母、贾政的意图办,小事交由王熙凤全权处理,她基本上不管事。但是在贾府走入下坡路,处于风雨飘摇命悬一线之际,她竟然敢私藏甄家财物。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她再糊涂,也不至于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因为大家都知道此事绝非好事。 ![]() 红楼梦第七十四回,王夫人命王熙凤查抄大观园时候,探春哭着抗拒:“……你们别忙,往后自然连你们一齐抄的日子还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抄了。咱们家也渐渐的来了……” 贾探春晚上刚说完,第二天甄家就派人前来,而且此事做的并不机密,以至于宁国府中的婆子们都看到了,悄悄提醒尤氏:“奶奶且别往上房去,才有几个甄家的人来,还有些东西,不知是作什么机密事,奶奶这一去,反恐不便”……“正是呢,才来了几个女人,气色不成气色,慌慌张张的,想必有什么瞒人的事情,也是有的。”尤氏深知其中的利害,诧异的说:“……甄家犯了罪,现今抄没了家私,调取进京治罪,怎么又有人来?” 尤氏这一番话,深刻说明王夫人私藏甄家财物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尤氏都明白的事,王夫人岂能不明白?那么,王夫人为何敢收下甄家的财物? 因为她背后有一个人,她比贾元春还强大。这个人是妙玉。 ![]() 妙玉是王夫人拿自己名帖请进贾府的。贾元春省亲前,林之孝向王夫人回复准备情况时,说起了妙玉。她从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只好亲自入了空门,带发修行,师父临寂遗言,让她不要回乡,自然会有想要的结果。 林之孝的介绍了妙玉的情况后,王夫人不等她说完,便说:“既这样,我们何不接了他来。”林之孝家的回道:“请他,他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道:“他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他何妨。”林之孝家的答应了出去,命书启相公写请帖去请妙玉。 妙玉不仅来历神秘,她进贾府的时机更让人怀疑。贾元春省亲之前,贾府里还发生了一件大事,秦可卿死了,而在她之前,她向王熙凤托梦说出了贾元春封妃的消息。可见两人之间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按照普通联系的观点来看,一个事情的结束往往是另一个事情起因和发端,一些重大事情也往往是一些其它事情的余波。秦可卿死了之后,贾元春妃省亲之前,进入贾府只有一个身份特殊的妙玉。 ![]() 贾元春省亲当晚,曾经不动声色地拜访过妙玉。红楼梦第十八回这样写到:将未到之处复又游顽。忽见山环佛寺,忙另盥手进去焚香拜佛,又题一匾云:“苦海慈航”。又额外加恩与一班幽尼女道。这其实是写贾元春与妙玉相见的情形。 妙玉的身份太特殊。从她的判词看,“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金玉质”实际是指她有公主的气质。古代常用“金枝玉叶”来代指皇家公主,把金和玉连在一起,其实就是特指妙玉的公主身份。从她使用的茶具看,贾母带人到栊翠庵里品茶,普通人用是清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贾母用的则是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薛宝钗用的是分瓜瓟斝,林黛玉用的则是“杏犀盂”,贾宝玉用的是她平时所用的绿玉斗。这些都在暗中表明了妙玉的皇家气派。从她的志向气魄来看,贾府日渐衰落,她在林黛玉和史湘云联诗悲叹之时,说出“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 等句,一扫湘黛凄楚之音,有晨光熹微、朝气蓬勃之意,言语之间透露出皇家气魄。所以,妙玉真实的身份应该是皇宫之人,既够扶持贾元春封妃,又能保贾府一方平安。最关键的是王夫人用个人名帖请她的,所以在贾府里,她应该是王夫人最大的靠山。 ![]() 贾府没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冷子兴开篇就讲,贾府已经走下坡路,但是贾元春突然封妃,贾府起死回生。王夫人经历过这样的起伏,会认为贾府走下坡路只是暂时的。同样道理,她也认为甄家,受到抄家也只是暂时的,只要妙玉一方的势力不倒,她就认为一切都是有挽回余地的,把希望寄托于将来的局势变化,寄希望于东山再起,在这种情况下,她自然肯收下甄家的财物。但可惜的是,贾府最终同甄家一样迎来了抄家的命运,最终无论是人还是财,都落了入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一家之言,仅供闲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