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一个大悲剧,大观园如鲜花般娇嫩的女孩们,转眼间变成红粉骷髅,所谓“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不仅女孩们,赫赫扬扬近百载的荣宁二府,转眼间就变成了衰草枯杨的荒宅。
那么,贾家的这场灭顶之灾是怎么造成的呢,有没有挽救的机会呢?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秦可卿早在临死之前给王熙凤托梦,就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源易缘”和大家一起分析下贾家当时面临的困境。 首先,宁荣两府要想重返巅峰时期是绝无可能的。面对王熙凤所求的“永保无虞”的奢求,秦可卿振聋发聩地驳回:“婶婶好痴,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是人力可以常保的?” 作为国公府,宁国公和荣国公是靠着扶持皇帝成就大业的不世之功才有了大富贵,这样的机遇可遇而不可求。 并不是说现在荣宁二府都是纨绔子弟,才撑不起先祖的荣耀,而是说,即使先祖再世,也不可能再有那样“乱世出英雄”的机遇。 贾家众人也正是看不透这一点,或者是太留恋钟鸣鼎盛之家的辉煌,而不愿面对现实,终于沉浸一场大梦不愿醒来。 其次,贾家是有机会平安着陆,从大富之家转变成小康之族的。正因为全族上下都不愿面对现实,所以做出错误的决断,用尽一切手段维持钟鸣鼎盛之家的地位。 送元春进宫、攀龙附凤、花费巨资修建大观园、放高利贷维持家族开销等等,为了撑起一个外表光鲜的面子,贾家亲手给自己的脖子套上了一条勒紧性命的绳索。并且越套越紧,最终无力回天。 面对贾家当时存在的困境,贾家人中有没有明白人,要挽救大厦将倾的命运? “源易缘”认为有,荣宁两府里,先后有三个人早已洞悉了家族困境,并且用尽自己的浑身解数想要挽回危局。但可惜的是,这里面没有一个是贾家男丁,都是内宅女子。 无怪乎冷子兴说贾家男子一代不如一代,“安享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也难怪贾宝玉偏爱女孩,视天下所有男子都为禄蠹,实在贾家的女人们至情至性,才气、能力远超男儿之上。 纵观贾家宁荣两府,对家族入不敷出的困境有着深刻认识,并付诸行动的有三人:秦可卿、王熙凤、贾探春,但她们三人都有自身的局限和无可奈何,最终难以改变江河日下的结局。 第一人秦可卿:最清醒的红粉英雄死于家族丑闻秦可卿托梦王熙凤一节,一下拔高了她的形象。一介女流,临死之际托梦,不是妇人之言,而是事关家族兴衰的良言。 纵观整个贾家,再没有任何人说出这样振聋发聩的话。 她对家族形势的判断像一个手拿命运指挥棒的哲人,判断出贾家不可逆转的衰败局势,并得出唯有及时止损、缩小家族规模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秦可卿为什么具有如此高屋建瓴的见识,“源易缘”认为得益于她自身具备的3个条件: 一是宁国府唯一的儿媳妇身份,让她成为国公府实际管理者。 参照荣国府,当家人虽是王夫人,但具体执行人却是王熙凤,在宁国府,掌家人是尤氏,执行人却是秦可卿。在具体管家过程中,秦可卿和王熙凤一样成为对家族现状了解最透彻的人。 二是秦可卿自身的聪慧,在贾母赏梅宁国府情节中,贾母就称秦可卿是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可见其资质不俗。 三是秦可卿出身寒门,贫贱的经历让她更能够体会生活的真谛,有多大的肚子吃多大的饭,像贾家这样入不敷出,肯定不是长久之计。 然而这样的秦可卿,却死了,而且死因和公公贾珍有关。如果秦可卿不死,她的这些计策或会实现,贾家也不至于一败涂地。 第二人王熙凤:托起贾家的务实派毁于家族乱象王熙凤管家一开始风生水起,但她也并非没有意识到家族存在的困境。 那么既然秦可卿已经托梦给她,并告诉她早留后路,为何王熙凤及荣国府众人迟迟没有行动呢? “源易缘”认为这和王熙凤的性格很有关系,也是让元春封妃的荣耀冲昏了头脑。 首先,王熙凤老早就开始放高利贷,参和官家事务,从中获利。王熙凤这些开源的手段,后来证明都是为了填荣国府的亏空。虽然手段恶劣,但从中可见王熙凤是早就开始着手应付入不敷出的局面了。 但是,因为王熙凤好卖弄才干,不愿承认自己无能,再加上贾母、王夫人等一味维护国公府的体面,因此银钱支出一直都十分紧张,并没有余力去为以后打算。 但这还在其次,如果不是元春封妃,让王熙凤对贾家重新振兴抱了太大希望,以贾家当时的财力势力,留后路的钱还是能预留出来的。 结果元春封妃此事一出,王熙凤再也没有留后路的打算了。而这个错误的判断断绝了贾家最后的退路。 无怪曹翁让王熙凤目不识丁,没有长远的眼光是她判断失误的关键。 第三人贾探春:胸怀大志的带刺玫瑰败于低贱出身探春是贾家的女儿,但让人尴尬的是,在传统家族观念中,女儿迟早都是外人,况且还没有成家,并不能担当重任。因此即便才干、能力都具备,探春却一直没有当家的机会。 直到王熙凤病倒,王夫人才让探春、李纨、宝钗等三人联合管家。 这三人中,李纨是寡妇、宝钗当时的身份是亲戚,都不可能有什么大的决断,唯有探春,作为贾家的女儿,她对家族的衰败有着刻骨铭心的担心。以前没有机会,一旦掌家,她就借用手中的权利努力开源。 她把能免的开支都免除了,仿效赖家把大观园里的一草一木承包给荣国府有能力的下人,一方面减轻了工资开销,每年还能产出不少。 但探春最终也失败了,探春的失败在于自身地位的软弱。 探春本是赵姨娘庶出的孩子,本身就受着很多压制,很多人都不把她放在眼里,就连自己的生母赵姨娘都在她当家时来拆台。 况且,当时竭力维持家族体面的就是贾母,是荣国府的第一领导,王夫人都无可奈何,况且她一个庶出的女儿。 家族三个能人的纷纷失败,贾家的结局已经无力回天了。 一个赫赫扬扬的家族,为了维护表面的体面,竟然走上一条惨痛的不归路,这种虚荣的心理和享受富贵的惯性,居然拥有如此巨大的杀伤力,细思让人不寒而栗 而古往今来,多少人仍然陷在这个虚幻的怪圈里不能自拔,实在应该让人警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