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被欺负后,家长还说这3句话,会造成二次伤害,别大意

 先下手为强mqa2 2019-05-13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大多数孩子生来就活泼、好动,尤其是与同龄人在一起,总是能玩得来,这就免不了一些打打闹闹。有时候摩擦大一点就会打起架来。而打架输了的孩子往往是哭着跑回去找父母告状,或是寻求一丝安慰。

这时候父母给孩子的反馈或者说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有些父母是不问缘由,不管谁对谁错,都把错归结到自己孩子身上,先臭骂一顿,而且常会说''那他咋不去打别人,偏偏就打你呢'',还有的父母甚至会因为孩子和别人打架这件事情再把孩子打一顿,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和言语已经对孩子造成了伤害。所以当孩子受委屈时,父母的处理方式直接影响了孩子的人生格局。通常来说,这三句话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辈子。

1.没事,人家和你闹着玩而已,不要当真!

这大概是孩子在被欺负之后,父母一贯的安慰方式了。在他们看来,小孩子之间的打闹都是闹着玩而已,并不是欺负,而等孩子长大之后就会忘记了。尽管这些家长的本意是想给孩子安慰,让他们接受被欺负的事实,可是这种方法只是治标不治本。因为孩子内心那种被欺负的感觉是抹不掉的。对于孩子来说,自己跟他打架可能是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这件事情就是让自己心里不舒服了,可家长每次总是会让自己不了了之。时间久了,这种处理方式就会产生弊端。每次遇到孩子被欺负的问题都用这句话来安慰孩子,实际上就是告诉孩子受欺负的时候不要反抗,日后孩子再受到欺负时只会一味的忍让,不敢说出来,这会让孩子长成懦怯的性格,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不敢迈出第一步。所以说,有时候在处理孩子之间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多站在自己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不是站在一个大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这些事。

2.人家怎么就光欺负你,不欺负别人呢?

这句话无疑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本来孩子被欺负了就很不好受,才会告诉父母,想得到安慰,结果父母要是不管对错再说这句话的话,那孩子就会彻底沮丧,放弃自己的。因为这句话听起来更像是一种嘲讽,会让孩子觉得小朋友们不喜欢自己,连父母都讨厌自己,甚至会觉得父母根本就不爱自己,渐渐的就会产生自卑心理。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孩子在没有爱的家庭里长大,那他长大以后就会极度缺乏自信或者很冷漠,很难与人相处。再严重点的就会造成人格扭曲,走上不归路。经常对自己孩子说这些话的人,往往都伤害着孩子的自尊心。

3.不要惹事,我们家跟别人不一样。

这句话有两个意思:一是认为自己家条件优越,别人家比不上,让孩子不要惹事是害怕有辱风范,或者是不想跟别人扯上什么关系;二是认为自己家不如别人,还是不要惹事的好,害怕处理不得当,更会被别人瞧不起。然而,不管这句话表达哪种意思,都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前者会让孩子有种自我优越感,常常瞧不起别人;后者会让孩子养成忍气吞声的性格,即使是受到欺负也会主动去讨好别人。而这两种人格不管哪一种都会使孩子在长大以后在社会难以立足,甚至还会影响到孩子将来的交友,让他们变得眼高手低,或者是自卑不敢与别人交流。产生十分坏的影响。

所以孩子在受到欺负时,家长首先应该做的是给孩子足够的安慰,安抚孩子的心灵。要让孩子知道在没有犯错的情况下父母永远是站在孩子这一边的,同时,也要教育孩子下次再遇到这种问题要自我保护,学会反击。至于追究对错,父母也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明察秋毫,要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正义,这样孩子再长大以后也能给社会带来正义。所以,从小保护孩子的心灵,不仅是对孩子的保护,更是对社会的一种保护。那种撇清责任与逃避责任的话,还是要少对孩子说为好,家长们注意到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