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刊精选|仲景微汗法刍议

 金坛区 2019-05-13

仲景微汗法刍议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七年制中医学2014级2班

李佳慧 吴彦红

提要:

        汗法是仲景运用汗法的重要原则,运用微汗法须掌握一定的要领。微汗法的原理主要是顾护津液,温养阳气,健运脾胃和正邪兼顾等。微汗法可运用于表证、湿病和痉病等多种病症,具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微汗法 源流 原理 运用

        汗法,又称解表法,是通过发汗,开泄腠理,调和营卫,使邪从汗出的治法。微汗法是仲景运用汗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伤寒论》解表剂药后将息的基本要求。【1】

 1.微汗法溯源

        微汗法在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都有相关的论述。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有“凡有汗,欲令手足俱周,时出似然,一时间许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桂枝汤方后有“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縶縶微似有汗者益佳”。另外,在桂枝加葛根汤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麻黄汤证、葛根汤证、葛根加半夏汤证中都有“覆取微似汗”的将息方法,在大青龙汤证中“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以及桂枝加附子汤证“将息如前法”等语实则也是微汗法之意。在《金匮要略》中葛根汤和麻黄加术汤方后也有“覆取微似汗”字样,仲景还提出了微汗法治疗风湿病的原则,即“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金匮要略·痉湿暍病》)。可见微汗法在仲景方药中应用之广泛及其在治疗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2.微汗法要领

        仲景现存著作中对微汗法描述最详尽的莫过于桂枝汤方后的条文,而微汗出是服桂枝汤后正复邪出的重要表现【2】,故以桂枝汤为例,阐述仲景微汗法的要领。《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温覆令一时许”说明微汗的状态需持续一定的时间,不可汗出即止:“遍身縶縶微似有汗者益佳”是说微汗的范围最好要达到全身,而非身体局部:“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是说汗出不能太过,以免过汗损伤人体正气:“若一服汗出病差,停服后,不必尽剂”是说微汗法要中病即止。总之,微汗法的要领在于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中病即止。

       然而微汗法也有一些禁忌症。如“疮家,虽身烦疼,不可发汗,汗出则痉。”“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必便血。”“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亡血不可发其表,汗出则寒栗而振。”“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眴,不得眠。”“下利清谷,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等等。

3.微汗法原理

3.1顾护津液

       津液和血的生成都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并且可以相互化生。津液入于脉中与营气相合而生成血液,血中的水分出于脉外,谓之津,故将血与津液的关系称为“津血同源”,因汗为津液所化生,故又有“血汗同源”之说【3】。《灵枢·营卫生会》又有“夺血者无汗”,故过汗耗液伤津,又能造成津亏血燥、津亏血淤等。微汗所以能顾护津液,在于不妄用发汗峻剂,而使用桂枝、生姜等辛温之品温运阳气,扶助正气,使微微汗出,润泽肌肤,再加以温覆、饮热稀粥、小促其间等法以助汗出,使汗出而不伤正。证如张志聪在《伤寒论集注》中所言:“覆取微似汗,膀胱之津液随太阳之气运行肤表,由阳气之宜发而后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如大汗出,则津液漏泄矣”。【4】

3.2温养阳气

      《素问·阴阳别论》云:“阳加之阴谓之汗”,汗液是津液经过阳气的蒸腾气化之后经汗空排出体表的产物。中医又认为汗为心之液,心主血,汗为血之余,汗与心阳的温煦和心气的推动密切相关。大汗猛攻,不仅会耗津伤血,还会耗散心阳、心气【5】。微汗法小发其汗,有助于温养阳气,不致于耗散心阳。

3.3 健运脾胃

      《素问·评热病论》云:“ 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津液来源于饮食物,由脾胃所化生。《素问·经脉别论》又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津液的生成和输布主要依赖于脾胃的运化功能,而津液的盛衰又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脾胃的生理功能。微汗法可防止因发汗太过,导致津液不足,伤及胃气。仲景在运用桂枝汤时,不仅用生姜、大枣和甘草以健运脾胃,服药后又更服热稀粥以顾护胃气。而营卫出于中焦,桂枝汤调和营卫的同时也间接调补了中焦,或者说调和营卫的功能就源于调补中焦。

3.4 调和营卫

       皮肤为人身之藩篱,乃营卫护卫荣养之所。在生理情况下,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周不休,各司其职。而在病理情况下,外邪初袭,首犯皮肤,卫失固密,营不内守,则营卫失和。营卫总属阴阳二纲,内至脏腑,外至肌腠理,无不依赖于营卫阴阳的平衡,二者失和,则诸证蜂起【6】。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五十三条中用桂枝汤“复发其汗”以治疗病营卫不和所致的自汗病,并指出“先其时发汗则愈”,即在尚未发热汗出之时,提前用药,此时营卫较为平衡稳定,易于调解。服药后,自汗消失,出现桂枝汤中病反应之縶縶微汗,即所谓“药汗”,此时的微汗乃营卫和谐的标志。【7】

3.5正邪兼顾

       疾病是正气和邪气交争的结果。而疾病向愈无非是正胜而邪却。但是辩证唯物的中医并非把正气和邪气看作是两个截然相反、毫无关联的对立方面,而是认为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正气和邪气是矛盾的对立的两个方面,二者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素问·八正神明论》道“阴阳相错,真邪不别,沉以留止,外虚内乱”,正是说明了正气和邪气实则密不可分,正中有邪,邪中有正,正邪离合,对立统一。正邪理论要求医者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既要善于从邪正两方面去分析,更要注意邪正力量对比的动态变化。《素问·评热病论》云:“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汗出是正胜邪却的标志。微汗法汗之有道,发中有效,敛中有发,祛邪而不伤正,体现了中医注重正邪动态关系的整体观念。

4.微汗法发挥

4.1表证

       表证是指病变部位在体表,病情较浅,以恶寒、发热、脉浮等为主证的病证。表证又分为表寒证、表热证。微汗法解表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1)邪在于表,从表而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其在皮者,渍形以为汗,其在表者,汗而发之”,可见对于病邪在表的病症,汗法是这种表证的治疗大法。病邪初犯人体,侵犯皮毛,邪在于表,可用浸渍之法发其汗,使邪从汗泄。(2)开泄腠理,通利玄府。如麻黄汤证,由于风寒束表,导致卫阳被遏,营阴郁滯。用微汗法开泄腠理,通利玄府,则卫阳得运,营阴得行。(3) 温运阳气,扶助正气,如桂枝汤证,桂枝汤中炙甘草与桂枝、生姜等辛味药合用,辛甘化阳,增强温阳之力。而药后饮热稀粥、覆盖衣被,也有温助卫阳之功。

4.2汗证

       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出过多,或汗出时间及颜色异常的病证。仲景论及的汗证有自汗、盗汗、头汗、手足心汗、黄汗5种。而汗证的病因则有营卫不和、阳明热盛、湿热互结、肝阴亏虚、少阳开阖不利等10种类型。而微汗法治疗的汗证主要是营卫不和导致的自汗。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53条云:“病常自汗出者, 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和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用桂枝汤微发其汗,解肌祛风,调和营卫。这种“以汗止汗”的方法,看似复发其汗,实则是针对病机,审因止汗。故桂枝汤有发汗和止汗的双重作用。

4.3湿病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第十八条:“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外感风湿,先犯肌表,客于肌腠,流注关节,卫外之气痹阻,故一身尽疼痛。此时治当发汗解表,使邪从汗出。如值天时阴雨不止,外湿尤甚,疼痛加剧,更须发汗,以助体内湿气蒸发,但汗之而病仍不愈,这是汗之不得法的缘故。因为风为阳邪,其性轻扬,易于表散。湿为阴邪,其性濡滞,难以速去,今发其汗而大汗出,则风速去而湿气在,所以病难速愈。治疗风湿在表的正确发汗方法是“微微似欲出汗”,使湿邪缓缓蒸发,营卫畅通,风湿俱去而病愈。

4.4痉病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第十一条:“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楼桂枝汤主之......取微汗。”太阳病,其证备,是指头项强痛、发热汗出、恶风等表证俱备。身体强,几几然,是筋脉挛急所致。《金匮要略心典》云:“沉本痉之脉,迟非内寒,乃津液少而营卫之行不利也。伤寒项背强几几汗出恶风者,脉必浮数,为邪风盛于表;此证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者,为风淫于外而津伤于内,故与桂枝则同。”【8】正合桂枝汤微汗法调和营卫之理。

5.总结

       综上所述,仲景微汗法的应用非常丰富。而微汗法的原理主要是顾护津液、温养阳气、健运脾胃、调和营卫和正邪兼顾等方面。微汗法在临床上可以治疗的疾病颇多,有表证,有汗证,有湿病,有痉病。后世医家运用微汗法的例子也有很多。如《温热论》中“少少与之,慎不可直率而往”【9】等句仍不出微汗法之圭臬。现代医家张英栋用广汗法治疗银屑病,并强调广汗之汗要似有似无,长时缓和均匀的状态。这种广汗法实则脱胎于微汗法。总之,微汗法博大精深,趣旨恒多,我们应敏于发问,勤求古训,孜孜不倦,才能发现其中奥义,用之不疑,用之不殆。

参考文献

1黄建波,周凯.仲景微汗法及对后世医家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 7(4):412-413 

2潘菲,钟相根.浅析桂枝汤中病反应之“遍身絷絷微似有汗出”[J].杏林中医药,2015,4(4): 331-333

3郭霞珍,王键.中医基础理论[M].第2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12. 86

4张志聪.伤寒论集注[M].第1版.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 13 

5段延萍.说汗[J].陕西中医函授,1991 (2): 48-49

6张步鑫.浅谈调和营卫法治疗风邪所致难治性皮肤病[J].世界中医药,2011, 9(5): 415-416 

7胡渊龙.伤寒论汗法新探[J].内蒙古中医药,2017, 1(1): 131

8尤怡.金匮要略心典[M].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16 

9叶桂.温热论[M].第1版.北京:学苑出版社,2013. 21

中医学与辩证法

微信号:zyxybzf

微博:中医学与辩证法

文字编辑:李佳慧 吴彦红  

媒体编辑:李紫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