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背景队伍组建
根据上级指示,县委安排所有干部分头下乡,动员已暴露的党员干部带领有觉悟的青年农民参加自己的军队。短期内,报名者即达200多人。仅河荣庄村就有26人(其中党员6人,青救会员5人)。6月中旬,报名参军的党员干部和进步群众在北乡五里堠子村集中,胶县独立营宣布正式建立。矫枫兼任独立营政委,原胶即大队政委王海亭任副政委。
部队初建时期,因所在地区尚为国民党姜黎川部所控制,为维持与姜黎川的统战关系,并使部队得以顺利发展,县委书记矫枫与姜黎川部二团团长姜北海商定,胶县独立营对外暂以姜黎川部二团十一连的名义出现,活动于胶平边区。10月,姜黎川反共面目逐渐暴露,撤消姜北海二团团长职务,斗争形势更加恶化。月底,胶县独立营组成3个连队,1个便衣侦察班(下设数处情报站),连排干部大都由军分区从主力部队委派,新战士多为本县人。队伍很快发展到270余人。12月,胶东军区派阎学顺任营长,徐学忠任副营长,并正式启用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胶县独立营的印鉴。至此,胶县独立营已初步成为编制完整,干部齐全,纪律较好的一支地方抗日武装。
艰苦战斗
独立营成立时,正抗日战争最艰苦时期,斗争环境十分恶劣。1943年1月,独立营和县委机关由东北乡转移到胶平边界吴家屯驻防时,遭到了日伪军的包围。在灵神庙,独立营与日伪发生激战,打死敌伪营长、副营长等10余人,独立营也损失巨大,有19名官兵牺牲。以后,在县委领导下,独立营全力整顿,队伍又恢复到3个连队270多人。
灵神庙战斗后,全体指战员意志更加坚强,抗日决心更大。为使部队尽快得到休整,县委书记矫枫请示南海军分区同意,并与平南县县委书记王建明取得联系,部队以南海独立二营的名义开到平南,随南海军分区主力部队和平南县县大队一起开辟新区,并在这一带打击了高密投降派董希展部,击溃顽军王尚志部。经过锻炼,部队战斗力不断增强。
队伍改编恢复原名
1944年3月,后屯、北都、丰隆、胶莱、沽河分区委建立后,区级政权和区级武装相继建立,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进步青年踊跃参军参战。由于各区中队多为本地人,熟悉当地的地形和民情,也熟悉敌伪地方势力的情况,对于加强根据地建设,配合县大队、铁路武工队打击和瓦解日伪军、保护人民群众发挥了重要作用。至年底,县大队发展到400余人,区级武装发展到近200人。为适应战争需要,根据南海军分区命令,恢复胶县独立营,黄尚诚任营长,矫枫仍兼任政委,原县大队下属各区中队,仍归属胶县独立营领导。
|
|